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80|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戏台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1: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楹联,是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贴在或挂在舞台两侧柱子的戏台楹联,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要求针对戏台特点,或评论,或抒情。它融文学、戏剧艺术为一体,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因此,戏台楹联大多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对联内容在给人们以文学鉴赏的同时,还能增添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趣味,使人们在思想修养上得到美的陶冶。旧时的戏曲舞台两侧,几乎都悬有楹联,览读之余耐人寻味。

  谁为袖手旁观客,

  我亦逢场作戏人。

    这是一副全国各地戏台常使用的戏台联,上联刻画观众,下联描写演员,细细品位,会感觉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与苦涩。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般角色;

日月灯,山河彩,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舞台。

旧时,皇家戏院两侧的立柱上每每镌有妙联。据传,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一副内容宏大、亘古少有的戏台联。



作廿四史观,镜中人呼之欲出;

当三百篇读,弦外意悠然可思

这是昔年北京同乐轩戏园的戏台对联,是比较符合戏曲的艺术规律的。


    上场应念下场日,

    看戏无非做戏人。

    这副戏台联文字浅显,但教化警世之意极浓,以戏比人生,是一副妙联。

   
      一曲歌来,文武衣冠皆入戏;

     三通鼓罢,达穷妍丑尽成空。

  这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题戏联。表面说戏台演出,内里说世事人生,“梦”与“空”。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这副戏联说的是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戏非历史,历史上未必有这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却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这便是戏剧以古喻今的作用。


    戏犹是梦耳!历览邯郸觉梦、蝴蝶幻梦、牡丹艳梦、南柯惊梦,百世即须臾,只是一场春梦;

    事生于情也!试看忠孝至情、儿女痴情、豪暴恣情、富贵薄情,万端观结局,不外千古人情。

    这是浙江吴兴晟舍镇古戏台上的对联,上下联分别以故事与戏剧情节为引子,写出了人生真谛。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来,琵琶弦上;

三百副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底,燕子灯前。

这是宁波城隍庙的戏台的嵌名联 。嵌入的是戏剧名家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孔尚任的川剧《桃花扇》、高则诚的南戏《琵琶记》、阮大诚的川剧《燕子笺》,嵌缀得当,十分巧妙!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矣,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这是明末画家傅家山题写的一副戏台联。全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既包含了“人情曲折,人生如戏”的哲理,又揭示了戏曲“有起有伏,越戏越真”的艺术特征;联语既运用了鹤顶格的嵌字技巧,又运用了重言的撰联手法,因而此联不失为一副戏台佳联。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古今古今古古今。
    这副对联则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联仅“古今”两字,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似闻演出中的锣鼓之声。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
    车行步,马行步,步也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将演员表演作了精彩的概括,很有一番功夫。



尧舜生,汤武净,五雄七霸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这是清代纪晓岚写的一副令人叹为观止的戏台长联。


看新戏,亦看旧戏,看看新戏,看看旧戏;
  好上台,也好下台,好好上台,好好下台。
  这副对联据说是一个小知县提的,此地士绅刁滑,历届知县上任后,如不先去拜访他们,就会遭到阴谋排斥。这一年来了一个新知县,此人有才有胆有识,偏偏不去拜访这些士绅们。一天县城演戏,士绅欲刁难他,便请新知县作一副戏台联,知县挥笔而就,含意甚深。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麦月珊,麦月润兄弟是我国近代以演文明戏著称的京剧演员、戏剧活动家,两人均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戏剧艺术中真实性和假定性的创作规律,加之在创作手法上较好地运用了重言、顶真的技巧,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本日果然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桃江县乍埠一带群众更是连日唱戏,以示庆祝。时为乡村塾师的龙逸才即兴为戏台撰写了上面这副十分有名的嵌字联。此联将“日本”和“天皇”嵌入联中,且采用了颠倒回环的撰联手法,可谓用字巧妙,切中时事,并被誉为当年全国庆祝抗战胜利的三副妙联之一。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生活好起来了,被“四人帮”禁锢多年的传统文娱活动又活跃起来了。于是,新戏联接连产生。1982年正月,义乌市稠城镇大众村演戏写了这样一副寓意“大众”的对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4:15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着重介绍来自黄梅戏观众的戏台联,除署名者外,均据黄际飞供联修改。



  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流传一幅文字通俗、含意深远的采茶戏联:

  出喜出悲,不能出台;
  观忠观孝,可以观民。

  舞台上有喜剧悲剧,喜怒哀乐的人物,都可以在台上出现,但民间一派饥寒,不能从舞台上出去拯救灾荒;而看了有关忠臣孝子戏的演出,可以鉴古观今,社会上的忠与奸、孝与恶的人和事都出现在人们的心头。



  民国年间,黄梅某村正月演唱采茶戏,远近四乡群众都来观看,大家都感到采茶戏好,一位乡间读书人,高兴地为戏台撰了戏联:

  近者悦,远者观,人意如同春意好;
  年易过,月易往,乡情好似剧情浓。



  农历“大暑”前后,黄梅戏农村有“尝新”习俗。即割少数早稻,舂米,作粑煮饭,佐以新上市的蔬菜,买鱼砍肉,举行家宴,邀朋请友,同庆“尝新节”。条件好的地方或丰收之年,还有请班唱采茶戏的习俗,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尝新”四圩北门楼唱采茶戏,年青读书人黄敬孚为其撰联:

  漫说年岁虽丰,谷贱民心艰似火;
  细言乡音可爱,童音叟喜月如银。

  这幅戏联写出了农民群众的真实情感和黄梅县当地习俗。早稻虽然丰局,但谷贱伤农,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极其艰苦,心中象火烧一样。但生活在戏曲之乡的白门楼村,男女老少都喜观采茶戏,共说乡音可爱,在他们夜间看戏,更觉戏好,月色象银子一样洁白。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黄梅县圩牙地区白门楼村“尝新节”唱采茶戏,黄敬孚为戏台撰联(黄际飞供稿):

  论时间,该乘月夜挥镰割谷;
  讲快活,才披星斗邀戏采茶。

  上联说“尝新节”前后,正是抢割早稻,抢插晚稻的最好时机。论季节,这个时期,应该乘着月夜凉爽,抢割早稻。可是下联则将群众爱好采茶戏的心情写到纸上:为此才邀班唱采茶戏。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黄梅县四圩某村邀请采茶戏班到村上唱戏。黄敬孚根据戏班报酬和演出正本、小出、折子戏情况为其撰联云:

  乡里经济维艰,为唱茶歌鱼曲,愿捐银元二块,大米一斗;
  班子功夫可爱,要乐竹舍茅房,喜看正戏三台,小出四帷。

  这幅戏联,写出了采茶戏的特点和源流,民间虽然贫困,但为了演唱采茶戏,群众自愿捐钱凑米,唱它几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黄梅农村一派欢腾,到处演唱采茶戏,有处戏台联是:

  烽烟将息,政府从宽,心里无忧愁,可以重观几日;
  年岁既丰,乡民又暇,节中好机会,应该再唱一台。

  这幅戏联,写出了历史背景是在烽烟将息的时日。“节中”可能是中秋季节,老百姓心里高兴,可以多唱几天。



  建国前有一年七、八月间,广济县郑公塔下街头居民与上街头赌气:看谁采茶戏唱得好。为首者到黄梅县请名角余海先、乐柯记、桂三元、项雅颂等到那里唱戏,对艺人招待颇厚,家家户户用米粉蒸肉,糯米酿酒,请亲戚朋友来看戏。在戏台四周广搭荫棚,卖云雾茶,以招引观众,并请人写了一幅戏联:

  原花酒,米粉肉,吃饱好来唱戏;
  云雾茶,布荫棚,唱够定去赏光。



  建国前,黄梅县孔垄地区水灾,但采茶戏演唱活动极为广泛。当地读书人周淑六为此撰联:

  是耶非耶,其信然耶,思想莫糊涂,消遣即可休深究;
  秦欤汉欤,将近代欤,色相难了解,观评有趣便怡神。

  上联“其信然耶”,句出韩愈《祭十二郎文》,下联一、二句引李华《吊古战场文》中两句。大意是:对采茶戏舞台上的是与非,不可相信,也不可不信;不管事出何朝,不要去追根问底,对于其中的色相,既难了解,也就不必去问,能消遣就可以了,观赏、评论有趣便可怡神悦目。



  黄梅县孔垄区孔东乡周淑六先生为采茶戏撰联:

  用表演以施行教育,戏味浓时知戏味;
  从悦乐可得到策厉,人情险处是人情。

  此联着重强调戏曲的教育作用,在于通过演员的表演施行的。看戏虽说是娱乐,但娱乐中却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原作上联下句是“看戏须知戏中意”,与下联下句“人情险处是人情”不相对。试改为“戏味浓时知戏味”,似比原作为佳。



  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戏农村流传一副元宵节唱采茶戏(即黄梅戏)戏联。与唱戏的同时,鱼龙杂绮,灯火辉煌。所邀请的是黄梅花鼓戏(黄梅戏的又一名称)唱腔之一的〔花腔〕也入了联文,他们唱戏的目的是庆贺佳节,预祝丰收,希望以耕读为本的岁月,平安地延续。年年元宵佳节,都要庆祝一番。联曰:

  花夜踏花村,打花鼓,唱花腔,花灯朗照,世界花花成画苑;
  岁底迎岁首,玩岁华,占岁稔,岁月舒长,笙歌岁岁闹阳春。

十一

  黄梅采茶戏没有管弦乐器,靠锣鼓伴奏,人声帮腔。该剧种多数是草台班,服装行头简陋。有人据此为戏台撰联:

  远听锣鼓喧华,呀呀唱戏;
  近看行头简陋,噫噫采茶。

十二

  黄梅县多云山下郑友村,在1945年秋,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邀请戏班到村上唱采茶戏。请本村前清老秀才郑禺门撰戏台联,此联至今还在农村流传。联曰:

  浔水江中看落日;
  多云山下听采茶。

  上联含意是:侵占黄梅的日寇投降后,奉命到九江集结返日。当年横行一世的日军,一个个狼狈不堪地从黄梅县小池口渡浔水到九江,犹如落日一般。下联是:今天多云山下听唱的采茶戏,即当年流行在多云等山区的采茶歌。

十三

  黄梅采茶戏,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者贬之为“花鼓淫戏”而遭禁演,封建文人也视他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可是广大人民群众却非常喜欢这个乡土艺术。某村邀班唱戏,有位富有正义感的教书先生为这次演出撰了一联:

  曲奏巴人传古调;
  歌传下里唱今风。

十四

  1943年,黄梅县四圩白门楼村,“尝新节”演唱采茶戏,黄敬孚为戏台撰联:

  割谷下田,应买新镰磨旧齿;
  采茶作戏,好将旧恨注新愁。

  这幅联写出了此次唱戏的时间,是在“大暑”节前后,湖区早稻将熟。在这抢割季节,农民们应买新镰,煅好旧镰,准备割谷。既然邀请了采茶班子唱戏,也好将古人的仇恨,注进今人的忧愁。

十五

  抗日战争期间,黄梅县依江沿湖地区,全被日寇占领,兼之水灾频繁,人民多流离失所,到外地逃荒避难。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民心不悦,但当早稻丰收之后,农民们还是要唱采茶戏以自乐。有幅戏台联,反映了这个事实:

  前年避难,去岁逃荒,值此世道险危,哪得忘忧行乐事;
  早稻既割,迟禾将熟,幸运庄稼半稔,何妨邀唱采茶歌。

十六

  黄梅县是戏曲之乡,黄梅戏、文曲戏的发源地,民间说唱和舞蹈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端午、中秋等岁时节日,到处一片欢腾。解放前日,有一副采茶戏台联,反映了这个情况。联曰:

  采茶作戏,西处唱来东处和;
  花鼓传情,南边板响北边锣。

十七

  某村有一次从重阳日开始唱戏,戏曲名班彼请此按,一直唱到第二年端午,才在这个地方停锣息鼓。有人据此给端午戏台上撰了一副戏联:

  戏演黄梅,过了重阳观菊会;
  艺传花鼓,迎来端午唱龙舟。

十八

  某联村有一次请“成堂班子”唱戏,有位塾师应请给戏台书联:

  心随春意暖,搭小台,演花鼓戏,正当日暖风和,春色满园关不住;
  岁与艺坛新,庆大节,唱采茶歌,恰好年丰人寿,艺海无边亦可游。

  “春色满园关不住”,典出宋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幅戏联写出了此次演出的剧种、戏台、季节及观众喜悦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3:49 | 只看该作者
本稿主要介绍黄梅县流行的黄梅戏剧目联,除署名者外,均由黄际飞搜集联文,学犁修改、注文。



  大革命时期,受苦受难的农民,扬眉吐气,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丧魂落魄。各乡农会邀请的采茶戏班所唱的剧目,多是长人民志气,灭劣绅威风的剧目。有个台脚唱清乾隆二十一年发生在广济县的《张朝宗告经承》和乾隆二十九年发生在黄梅县的《瞿学富告坝费》。这两本戏都是反对贪官污吏的好戏。有人为此撰联:

  看瞿学富控坝费,义正辞严,劣绅丧胆;
  观张朝宗告经承,心雄气壮,恶吏消魂!



  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曾流传一幅反映黄梅、广济真人真事的《过界岭》、《打瓦》、《下南京》、《投河》四出串戏的黄梅戏联:

  于老四过界岭,远走高飞,那料竹山打瓦;
  张小三下南京,宽心乐意,岂知妻子投河。

  竹山在黄梅与蕲春交界的山区。“打瓦”即落魄求乞的意思。张三,《大辞店》中张德和的仆人,他随主人到南京贸易,老婆与其不睦而投河。于老四、张德和两组串戏,在鄂赣皖毗邻地区流传很广,民间戏谚:“花鼓戏开了锣,不是于老四,就是张德和”。



  黄梅戏《兰桥汲水》,又名《兰桥会》,唱书生魏魁元三月三放学回家,路过兰桥,因口渴到桥边兰井解渴,与汲水少女兰玉莲一见钟情,私地订下了百年之约。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黄梅县城西街元宵灯会中,根据《汲水》剧情和人物,树条造型。石俊东应邀为此条撰联:

  绿水兰桥,蓦地奇缘成一笑;
  青衫红袖,对天妙约了三生。



  黄梅戏传统剧目戏联很多,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流传一幅反映《山伯访友》、《赶子图》这两本正本的对联,耐人寻味。联曰:

  三载同窗,不辨帐里鸳鸯,梁山伯可算人间呆汉;
  一年结义,要联书馆姻缘,陈月英堪称闺阁情魔!

  上联写梁山伯三载同床共桌不识祝英台女扮男装,此人过于老诚;下联写陈月英在桑园与张宝童结义为兄妹后,借送茶为名,在书馆中大胆地与张宝童私订终身。



  反映道咸年间黄梅、广济交界地区青年于老四、张二女恋爱悲剧的《反情》、《车赶会》、《观灯》、《拜年》、《打瓦》等戏,赞颂了于、张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争取个性解放。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维护者看来,这对男女青年是“逆子”、“淫妇”,斥曰他们逃婚行为是“拐带妇女”。因此有人看了此戏,书一联骗欺青年。联曰:

  反情,推车观灯,百般丑态,劝姑娘莫学张二妹;
  拜年,落魄打瓦,千秋浪迹,警男儿勿成于四哥。



  黄梅戏《刘子英打虎》、《曹正榜逃难》、《卖花记》、《铁笼山》、《凤凰记》、《罗帕记》、《绣花针》、《告经承》、《告坝费》等戏,反映了忠贞与奸邪、正义与恶坏之间的斗争。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流传这样一幅黄梅戏联:

  看忠臣孝子,赤胆忠心,万古犹存真面目;
  叹奸雄逆贼,锦衣玉带,千年还是假肝肠。



  一九六二年五月,黄梅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老艺人展览演出。会上由佘海先、熊利华、刘淦青、汤焕英、桂三元、乐柯记等通力合作演出了《白布楼》、《鱼网会母》、《青龙山》、《董永卖身》等正本戏,学犁将它串成一幅戏联:

  白布楼前唱道情,鱼网会母;
  青龙山上敲花鼓,董永卖身。



  一九六二年五月,学犁根据黄梅县名老艺人展览演出和挖掘的剧目《逃水荒》、《钓蛤蟆》、《瞿学富告坝费》、《扳竹笋》、《闹黄府》、《宋关佑打粮房》,串成一幅黄梅戏联:

  扳竹笋,钓蛤蟆,好让瞿学富告坝费;
  逃水荒,闹黄府,赞助宋关佑打粮房。



  学犁一九六二年五月,根据名老艺人展览演出的《西楼会》、《山伯访友》、《岳州渡》、《方卿借银》四个传统戏,串戌一幅剧目联:

  西楼会山伯访友,天昏地暗;
  岳州渡方卿借银,世冷人寒。



  学犁又据黄梅县老艺人展览演出的《辞年》、《补碗》、《拣柴》、《打豆腐》、《私访》、《瞧相》、《跑岭》、《钓蛤蟆》等戏,以《辞年》中主角于德春,《私访》中余文榜为主串成一幅戏联:

  于德春辞年,补碗、拣柴打豆腐;
  余文榜私访,瞧相、跑岭钓蛤蟆。

十一

  学犁根据《白布楼》、《血掌记》、《卖花记》、《桃花洞》、《清官册》、《挂招牌》、《大辞店》、《水阁亭》、《赶子图》等传统戏,以包文正、张德和两个主要剧中人串起一幅戏联:

  包文正办案无邪,审淫僧,断血掌,铡国丈,桃花洞著清官册;
  张德和经商有本,贩茶叶,挂招牌,辞店家,水阁亭寻赶子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3:12 | 只看该作者

      
大   中   小 黄梅戏楹联丛话(二)2015-10-30  江山携手



  石孝州建国前的木刻本《文概汇编》刊有一副农村草台班戏联:

  奇奇怪怪,幻出万千形,笑他逐队随班,长此终无上进望;
  闹闹洋洋,不过五六日,任彼装模作样,等闲须有下台时。

  此联以写唱戏为题,对当年逐队随班,装模作样,不求上进的青年和恶势力,进行了深刻的鞭挞。



  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戏台上,有赞颂班社和唱节日戏的戏联:

  响震东山,南北西咸同敲金夏玉;
  音溶秋月,春冬夏常睹甘雨和风。

  此联说:这个在东山演出的戏班,他们的锣鼓音响和唱腔,如敲金戛玉一样的好听,他们的声音,溶进了秋夜的月色,春冬夏都能看到他们的演出,每看一场戏,都象沐浴了甘雨和风。



  一个著名的黄梅采茶戏演员,必须具备嗓音高昂、甜润的条件,否则唱不红。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流传一副戏联:

  歌响河边鱼出听;
  音传路畔客停车。



  黄梅县四圩地区于民国某年七村联合唱戏,有位私塾先生,根据七村以耕读为本和戏台上千娇百媚的特点,撰了一联:

  七村中耕者耕,读者读,检检书,洗洗锄,洋洋洒洒,这个快活真快活;
  一台上娇的娇,媚的媚,梳梳头,理理脚,袅袅婷婷,如此风流乃风流。

  上联写东道主和观众,下联写戏班。文虽不深,对仗倒也工整。



  黄梅戏旦角,很注意化妆梳头,每次演出都将头梳得很美,可是她不需要,也从不去纠缠所谓“三寸金莲”。有个书馆的老学究和他的学生,书虽不深,却爱攀文雅,喜欢舞文弄墨,有人据此作联讽刺之:

  梨园弟子,惯学风流,勤奋梳妆缠足懒;
  经馆师徒,爱攀文雅,时常弄墨读书差。



  黄梅戏传统剧目,多系民间故事戏,剧情扣人心弦,特别是经过著名演员的表演,更能激动人心,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请看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城附近流传的一副采茶戏联:

  戏扣心弦,风流梦醒;
  情传眼角,恩爱花开。



  广大观众对黄梅采茶戏(即黄梅戏)多有褒贬,某村连续唱采茶戏多日,一位老学究看不惯此举,撰了一副批评戏联,暗中贴在台柱上:

  讲什么排场,装成一派风流,引诱东村子女;
  看有何意味?做出百般丑态,教坏西岭儿孙。

  不少读书人对此联反感,针锋相对地撰联争辩,似批实赞:

  虽然伤风败俗;
  到也溜胆钻心。

  又有人对以上二联持不同看法,也贴出一联:

  强面看来,好象伤风败俗;
  细心想去,无非醒世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2:50 | 只看该作者
建国后在采访黄梅戏史料中,搜集了将近百余幅黄梅戏楹联。内容涉及戏台、表演、观众、剧目、音乐、人物、剧种、班社等等方面。大多数戏联由于转抄传讹,错字颇多,对仗不准。整理时作了些文字订正。除署名者外,均由老友黄际飞供联。



  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采茶戏舞台上流传了这幅戏联:

  梅苑里,看半真半假面目;
  戏台上,作大开大合文章。

  这幅对联,言简意深。上联“梅苑”含黄梅人在黄梅县看黄梅戏。戏中故事和人物,说真亦假,虽假犹真;下联写小小采茶戏台上,艺人所唱的戏文,都是有主题、明头尾的大开大合文章。



  建国前某年,黄梅县新开、蔡山、孔垄等地梅族续修家谱,主事人邀清戏班子唱戏祝贺,请蔡山黄仕荣先生为戏台撰联:

  是孰占花魁?试看十月先开,万紫千红齐俯首;
  问谁弹古调,且向七弦静听,高山流水几知音。

  上联以梅花切梅族。下联用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隐喻唱戏。(黄季安供联)



  民国某年,黄梅县四圩(现属陶河乡)叶家畈村,“清明”节邀班唱采茶戏,请本地张焰南先生撰戏台联。张是本地人,根据唱戏的季节、村上户数、艺人报酬、生活安排以及村名、饮水、灌溉的塘名,撰了一幅地方特色浓厚的戏联:

  节届清明,人邀十户,派东宿西餐,锣声响彻叶家畈;
  班出梨园,台高八尺,唱南腔北调,戏文惊醒恶皮塘!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春,黄梅县余海先、乐柯记、桂三元、项雅颂等采茶戏艺人,应邀到广济县郑公塔唱戏,当地一位教私塾的先生,为这次演出撰了一幅“错”字戏台联:

  时局腥、政治腥、团体腥、腥事腥人腥气象;
  君臣假、夫妻假、父子假、假人假义假心肠。

  据了解,此联作者并非将“新”错为“腥”,而是用一个“腥”字,深刻揭露与讽刺国民党政府腐朽、残酷的社会现象。(余海先、项雅颂供联)



  一九八一年《黄梅文艺》载学犁撰农村黄梅戏台联:

  唱忠奸美丑,山作舞台天作幕,台下台上同喜怒;
  演离合悲欢,涛为锣鼓月为灯,鼓前鼓后共艰辛。

  此联写农村业余剧团,不拘条件,列处演出黄梅戏,演员与观众感情十分融洽,同时赞颂了在郊野演出的草台班,演员和乐队极为团结,甘苦与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2:22 | 只看该作者
今年年初,桃源县文联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下辖的14个群众文艺协会发出了全面开展“下基层,强服务,桃源文艺走桃源”的号召。4月11日,为响应县文联的号召,为帮助九溪乡提升其主要文化景点的楹联水平,桃源县楹联家协会组织本会所属的7名中国联协会员、2名省联协会员、1名市联协会员和1名县联协会员一行共13人,专程赶赴九溪,进行了一次对联现场采风活动。
      桃源县九溪乡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群众文化非常活跃,是全市乃至全省农村群众文化的一面旗帜。大家认真听取了九溪乡政府领导和九溪乡原文化站站长黄春阳先生对九溪乡群众文化的情况介绍,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该乡的文化宫、板龙源大舞台、板龙源龙殿等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基地,感受颇深。
      参与本次活动的会员们纷纷开动脑筋,现场创作对联。鉴于九溪乡有30多个农民汉剧团队和一支多达1000余人的板龙队伍,笔者当即抛砖引玉,为九溪乡板龙源大舞台创作了一副对联:“汉戏两三声,唱红中国梦;板龙千百节,舞醉小康春”。接着,既为省联协会员,又是省书协会员的张新泉还当场挥毫泼墨,将此联书赠乡里。县联协当即决定拟为九溪乡政府、九溪乡文化宫、九溪乡板龙文化基地以及九溪中学和九溪中心小学等地免费创作对联共15副,并当场邀请乡里派员参加次日在县城举办的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天,九溪乡由黄春阳带队,组织5名对联爱好者如期参加了县联协组织的对联知识讲座。会上,县联协给九溪乡赠送了会刊《世外联珠》,笔者还为他们赠送了自费出版的个人楹联专著《联海拾贝》。
     现将大家现场创作的几副九溪联作抄录如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九溪晴霭,泼画斗诗,看画展襟怀,诗涵气象
  万壑烟波,藏龙卧虎,喜龙腾盛世,虎跃奇峰
    ——罗清佐、虞奇书、钟胜天合题九溪乡政府大门联
     注:“泼画斗诗”和“藏龙卧虎”当句自对;“画展襟怀,诗涵气象”和“龙腾盛世,虎跃奇峰”亦为当句自对。

  汉戏两三声,唱红中国梦
  板龙千百节,舞醉小康春
       ——钟胜天题九溪板龙源舞台联一

     百姓顺心,书画诗联歌福地
     九溪亮彩,龙灯戏舞醉尧天
        ——钟胜天题九溪板龙源舞台联二
    注:书、画、诗、联和龙、灯、戏、舞均为并列词组。

     百族腾龙,九天翥凤,凤翥龙腾圆国梦
     九溪旺业,百姓兴文,文兴业旺建奇功
       ——钟胜天题九溪乡板龙源前门联
       注:”百“ 和”九“为异位互重;”百族腾龙,九天翥凤“和”九溪旺业,百姓兴文“既为当句自对,又为上下互对;”凤翥龙腾“和”文兴业旺  “亦既为当句自对,又为上下互对;”翥凤,凤翥“和”兴文,文兴“属顶真回环。

  九霄舞凤,九族飞龙,龙飞凤舞千家乐
  溪尾山青,溪头水绿,绿水青山四季春
        ——钟胜天题九溪乡文化宫大门联一
     注:”九霄舞凤,九族飞龙“和”溪尾山青,溪头水绿“是一组自对;”龙飞凤舞“和”绿水青山“既是当句自对,又是上下互对;”飞龙,龙飞“和”水绿,绿水“属顶真回环。

  妙笔生花,雅韵凝香书锦绣
  丹青追梦,春风焕彩绘辉煌
        ——钟胜天题九溪乡文化宫联二
      注:九溪是市级书画之乡。上联赞其书法精湛;下联赏其绘画焕彩。

  风和日丽,九溪沃野春山醒
  景美图新,万壑莽林国梦圆
  ——李惠华、罗清佐合题九溪文化宫联三
        
九溪争浪漫,看苍山迭翠,碧水扬波;金穗飘香,银棉织锦;红椒蕴秀,黄叶生财;况地朗天清,人寿年丰。这般魅力,自引来万众放歌,千家圆梦

七彩竞辉煌,喜政府牵头,村民携手;板龙昂首,汉戏亮声;翰墨流馨,丹青溢韵;且志同道合,谋深猷远。如此雄姿,便赢得三湘饮誉,百姓称心

       ——钟胜天题九溪乡政府大门108字长联

   注:此联以当句自对和上下互对见长。上联主要勾画九溪的山水风物,其中前三组自对:“苍册迭翠,碧水扬波”赞赏九溪的青山绿水,“金穗飘香,银棉织锦”赞赏九溪的粮仓棉海,“红椒蕴秀,黄叶生财”则赞赏九溪的椒烟特色。下联主要表现九溪的文化现象,其中前三组自对:“政府牵头,村民携手”描写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板龙昂首,汉戏亮声”,描写板龙汉戏,独具韵味,“翰墨流馨,丹青溢韵”,描写书精画美,成绩斐然。上联中间的一组自对“地朗天清,年丰人寿”勾画九溪的天时地利,人和境幽。下联中间的一组自对“志同道合,猷远谋深”反映干群合拍,志向高远。上联最后一组自对“万众放歌,千家圆梦”,再现九溪人民欢天喜地,同心追梦。下联最后一组自对“三湘饮誉,百姓称心”特指九溪这一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现象,不仅成为了全省的一大亮点,而且也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认可和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1:58 | 只看该作者
社戏原本乏无味  
民风纯朴促好戏

天作幕地作台七手八脚搭起来
唱小曲演大戏男女老少心欢喜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角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大戏台。

永嘉县渠口乡渠口村古戏台上的藻井华丽精美?(胡济摄)台上演得投入?台下看得痴迷?(李玉祥摄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古戏台)温州古戏台的台柱上,往往题书楹联。不少楹联言简意赅,深含哲理,评点社会人生,入木三分。现将部分古戏台楹联,选录如下。
温州市区“瓯隐园”后戏彩堂楹联:“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温州市区山前岳庙戏台楹联:“名场利场,总是戏场,假优孟之衣冠,装成百怪奇观,做得出泼天富贵;今乐古乐,无非音乐,协宫商而鼓舞,胜彼一支文笔,仅空谈历代忠奸。”
温州市杨府山蒲州玄坛庙戏台楹联:“金鼓频催,千古英雄呼欲出;衣冠递整,百年事业去还来。”
“善恶报施,莫道竟无此等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温州市梧埏镇南湖库官庙戏台楹联:“有声有色,须臾间臣忠子孝,立千秋功业;似真似假,咫尺地南征北战,定万里江山。”
温州市晏公殿巷晏公庙戏台楹联:“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庙前溪,溪前庙,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永嘉县大若岩大若村赤水亭戏台楹联:“观鱼槛外桃花浪,系马阶前柳叶风。”
“洞天隔绝三千界,涧水清涵十二峰。”
“听空中馨刻如歌乎?是活现情形非戏也。”
“为奸为忠昭然明鉴,入情入理莫作闲看。”
永嘉县花坦乡廊下村凤南宫戏台楹联:“无非戏耳,做戏忙,看戏闲,临场时须防失足;犹是风也,上台易,下台难,当局人尽量关心。”
永嘉县花坦乡廊下村孝思堂戏台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新人莫道世间无。”
永嘉县下寮乡银场村萧氏宗祠戏台楹联:“琴萧随锣鼓锣鼓领琴萧抑扬顿挫,生旦联净丑净丑配生旦离合悲欢。”
“戏犹戏非戏戏寓世态观看戏节知世态,曲似曲不曲寄人情聆听曲调识人情。”
永嘉县上塘镇上塘殿戏台楹联:“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伤实还虚。”
“玉佩冷摇沧海月,舞衣晴曳碧天霞。”瑞安市城关镇陈府庙戏台楹联:“古今人何遽不相及,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响遏西山月,歌生南浦潮。”瑞安市城关镇隆山宫戏台楹联:“大海云烟,百年过眼;上方钟磬,一样警心。”
瑞安市东门忠义庙戏台楹联:“一曲骚人心内史,千秋才子意中书。”
瑞安市城关镇关帝庙戏台楹联:“出其北门,看台上是何等角色;朝彼南面,听剧中做有韵文章。”
苍南县云岩乡鲸头戏台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三官庙戏台楹联:“情节新奇出人意料,机关巧妙娱我视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1:41 | 只看该作者
荆楚戏台联
  文/张贤华
在我省农村,普遍流行着一种“草台班”的乡戏。这种乡戏的一大特点是,在戏台前的两旁楹柱上,好事的读书人往往有贴上一副戏台对联助兴,人们管它叫“戏台联”,很是富于情趣。这类戏台联滋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不过分强求对仗工整,倒也通俗谐趣,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孝感市孝昌县有一戏班子是由戏迷们组成,属于业余性质,他们在戏台上贴出这样的对联:“耕读为本,乘闲扮做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看为士、农、工、商。”横批是:“乐在其中”。道出了扮戏者的娱乐情趣。在荆门农村某地有两副戏台联各写道:“庆升平,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喜丰登,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观人。”“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样的戏台联,表面看像是招徕观众,实则意蕴深邃,富含哲理。

鄂东蕲春县横车镇有一戏台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

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这类戏台联不仅解释剧情,提醒观众,而且表达了艺人的心境,读起来似在说戏剧,又似在说人生,更说明了“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的深刻寓意。

黄梅县孔垅镇有一戏台联,读起颇富趣味:“演戏的疯子看戏的呆子,说什么长短道什么古今,还不是骗取几文算事;迎神的樵夫送神的农夫,花什么钱财烧什么香烛,却原来为了一点心愿。”这里几乎都是大白话,可同时也是大实话。联作者把演戏人比作疯子,把看戏人比作呆子,虽不尽准确,但也显得形象、生动。下联寥寥数语,也准确地刻画了祈求者对神的虔诚之心。

在武穴市梅川镇,我曾听老艺人说过一副戏台联:“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站得高不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这副戏台联,虽以戏场即景而作,但语意双关,借题发挥,读起来朗朗上口,轻快流畅,其联外之意,含义深远。此联可谓戏台联中的佳作,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1:21 | 只看该作者
温州山前岳庙戏台联
名场利场总是战场,假优孟之衣冠,装成百怪奇观,做得出泼天富贵;
今乐古乐无非音乐,协宫商而鼓舞,胜彼一支文笔,仅空谈历代忠奸。

•温州市区山前街旧有岳庙,祀岳飞,建于清中叶,内有戏台,仅演出与《岳传》有关剧目。50年代改为南郊供销社。旁有文笔峰,今已不存
温州山前街美人台联
或古或今,满腹悲欢都是幻;
非真非假,一场笑骂总成空。

•温州市区山前街中段旧有戏台名“美人台”,建于晚清时,较一般戏台为大。台正中画有古装美女头像,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眼神总是盯着观众,“美人台”由此得名。该台于50年代废弃
温州蒲州圣母庙戏台联
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外柱联。蒲州在今温州市区东郊,地近杨府山。此庙建于清光绪年间,80年代重修,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导忠孝节义,宣扬美名万古;
演奸邪淫恶,污臭民恨千秋。

•内柱联
温州蒲州玄坛庙戏台联
金鼓频催,千古英雄呼欲出;
衣冠递整,百年事业去还来。

•外柱联。蒲州玄坛庙建于明初,1985年重建,祀赵公明。屋顶横梁有墨书“洪武丙辰原檀越主程鸿建造;康熙丙寅年孙嘉美等合资重建;乾隆乙卯年重建”。台右嵌有一块石碑,上书“严禁江湖流丐”下署“道光二十九年三月”
善恶报施,莫道毫无此等事;
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内柱联
温州仓后财神庙戏台联
势短世长,仗势难留后世;
人多仁少,为人必须存仁。

•仓后财神庙又名仓后宫,50年代改建为粮食仓库,此处与鼓楼下财神庙同祀赵公明
温州东瓯王庙戏台联
台耸枕华山,一曲松风涵晨响;
地灵依玉洞,半空仙籁和元音。

•旧址在今市区小沙巷,又名“小殿”,上联华山指华盖山,下联“玉洞”指“太玉洞天”,系道教福地。此庙于50年代拆毁,此联迁往华盖山
温州杨府山太阴宫戏台联
虽见此榜样,观富贵贫穷,岂是逢场作戏?
饰现身劝惩,看喜怒哀乐,谁云明镜非台?

•此杨府山又名海坛山,在温州市区北侧,濒临瓯江,抗战前为温州主要演出场所
温州北门戏台联
出其北门,看台上何等角色;
朝彼南面,听曲中有韵文章。

•北门又称朔门,濒临瓯江。此联据传系池志徵所撰,池字云山,晚号卧庐,瑞安人,民国初曾与林甄宇等创办《瓯海潮》杂志
温州梧田南湖库官庙戏台联
有声有色,须臾间臣忠子孝,立千秋功业;
似真似假,咫尺地南征北战,定万里江山。

•梧田库官庙原名老殿,1990年8月重修。中供库官圣王,左右又有二圣王,皆不知姓名。此庙由岸延伸至湖中,三面环水,建有戏台。大门正对吹台山,近旁有安澜桥。至今仍时有演出
温州十八家浮沙庙戏台联
大局竟如棋,黑白混淆,从教回首重逢,一片模糊难着手;
千湖明如镜,腑肝照见,漫羡佳人独步,十分体面总销魂。

•庙门联。市区十八家原有浮沙庙,祀浮沙圣王,2002年旧城改造,改建庙宇气势恢宏,现为市区最大庙宇
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乐文,不识文者看戏;
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童音。

•外柱联
三寸舌谈古论今,有甚说甚;
五尺躯扮文装武,演谁像谁。

•内柱联
瑞安乾元宫戏台联
象以虚成,见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从苦出,看千秋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瑞安洞桥庙戏台联
歌舞长留湖上月;
古今同是曲中人。

•瑞安洞桥庙建于清初,几经重修。其地在旧城中心,跨河建庙,庙中有戏台,演出长年不断
瑞安隆山杨府庙戏台联
大海云烟,百年过眼;
上方钟罄,一样警心。

•隆山(一作龙山)地在瑞安东门,紧邻飞云江,山上有塔,旧有“观海亭”。据有关记载,此联系清人孙衣言所书。孙字琴西,曾任太仆寺卿
瑞安海安城隍庙戏台联
善恶施报,莫道无关前世事;
利名争说,须知终有下场时。

•海安镇在今瑞安市东侧,属塘下区,明嘉靖年间为抗倭寇筑有城池,故有城隍庙
瑞安白门戏台联
做戏何如看戏乐;
下场更比上场难。

•此联为一般戏台通用,永嘉上塘王家祠堂戏台亦有此联,唯下联作“上台总有下台时”。白门在瑞安城北
瑞安忠义庙戏台联
一曲骚人心内史;
千秋才子意中书。

•忠义庙又名蔡公庙,所祀庙神名蔡敬,谓是名宦殁于瑞安者。庙在瑞安市区东门外,其墓葬在离庙不远之后垟村。每年三月初一神诞,地人尝抬庙神出郊扫墓,并于是夜演“额子戏”
瑞安肇平垟戏台联
生旦净丑,活现古代忠奸善恶;
琴箫鼓钹,欣赏老区安乐康宁。

•肇平垟在瑞安市城北,温瑞公路从此经过。此联系50年代初演出《白毛女》时所撰
瑞安丽岙娘娘宫戏台联
霓裳羽衣,大罗天上;
清丝豪竹,华胥梦中。

•外柱联。丽岙镇在温瑞公路中段,娘娘宫祀陈十四夫人。此二联据传系瑞安名宦孙衣言所书
是处听伶伦奏乐;
此间观优孟衣冠。

•内柱联
瑞安卫房宫戏台联
江城依旧,宫阙从新,笑堂堂武将文臣,众眼且观台上舞;
天上双星,人间几日,愿岁岁黄童绿女,恭贺齐听曲长生。

•卫房宫在县城西侧,即今之瑞安剧院。据传此联系瑞安文人池志徵所撰
瑞安陈府庙戏台联
古今人何遽不相及;
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外柱联。瑞安市城关陈府庙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祀陈十四娘娘,至今保存完整。台口联为木刻行书,末署“民国十四年,彭启华、黄廷水、徐钦荣、郑昌贤、张彩全、孙碎乃、余碎乃、林步云、包洪池、金大娒同敬酬”
响遏西山月;
歌来南浦潮。

•内柱联
瑞安万松舞台联
演剧登台,封侯拜相,势官权威,纵有荣华皆幻境;
成台出仕,利国惠民,忠良芳草,得留节义在人间。

•瑞安万松舞台联在市区万松路,2000年重建,舞台纵深12米,可上演大型剧目
平阳文元庙戏台联
为人果有良心,只当他木偶泥胎,休问真名实姓;
做事若无天理,须信我银签铁笔,看取虎铡龙刀。

•平阳城关旧有文元庙,庙门有此联,不知何人所撰。庙内塑有包拯像,香火颇盛。据民间传说,文元者,亡其姓,系晚清时平阳某和调班演员,为人仗义有骨气,好为人抱不平。瑞安名画家林纯贤尝以钱五缗求其饰周仓作画本而遭拒绝。一日,该班于城中演出,文元饰包拯,灯影下忽见一断臂童鬼叩案鸣冤,即随之往,于一僻静处掘得一尸,案赖以白。文元卸妆后移时即死。地人感其义,为立庙祭祀。黄一萍《温州之戏剧》尝载其事
平阳水头镇林师殿戏台联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间无。

•水头镇在平阳县东南50里,庙祀南宋诗人林景熙。林字德暘,号霁山,平阳县人。元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发绍兴宋皇陵及诸大臣墓,景熙与郑朴翁、唐珏等冒险收六宗骸骨葬于兰亭。联中“斯人”即指林景熙,“此曲”即指此事
平阳凤卧土地庙戏台联
六七步通九州四海;
一二时定三纲五常。

•凤卧乡在平阳东南,属水头区。土地庙之有戏台,仅见于此处
苍南腾蛟青湾宫戏台联
金榜题名空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此联为一般戏台所通用,“假夫妻”亦作“假风流”
永嘉凤南宫戏台联
无非戏耳,做戏忙,看戏闲,临场时须防失足;
犹是凤也,上台易,落台难,当局人尽量关心。

•凤南宫在永嘉县楠溪江中段,祀陈十四娘娘。其庙建于清中叶,台柱青石篆刻,至今保存完好。晚清时永嘉县城隍庙戏台(旧址在今温州市区公园路,后改为东南剧院,今已不存)亦有此联,唯下联作“总是台也,上台易,落台难,当局人及早关心”
永嘉上塘苍龙宫戏台联
四方生旦唱春秋,人弟是雾中花、镜中月;
几代忠奸敷演义,孰能分古时曲、今时词。

永嘉芙蓉村陈氏宗祠戏台联
非实非虚,虚中原有实意;
是真是假,假里演出真情。

永强三都戏台联
忽然间拜将登台,都凭借风虎云龙,金戈铁马,算几个来回,便了却君王天下;
依旧是歌台舞榭,点缀些长歌短赋,玉笛银笙,尽半宵热闹,无非是世态人情。

•永强三都圣母庙旧有此联,隶体双行直书,末署“光绪□□磐安老人书”。按张振夔字庆安,晚号磐安,当地人,曾任镇海、定海教谕,尝为汤贻芬《剑人缘》、《逍遥巾》等传奇题辞,有《介轩文集》等存世
永嘉昆阳潘姓祠堂戏台联
一夜喧嚣,都演些善恶轮回,恩怨相报;
万头攒动,且看那油头粉面,绿女红男。

•该戏台在抗日时期犹存,但已破败不堪
永嘉瓯渠戏台联
偷浮生半日余闲,听北曲悠然,南音婉转,但能入耳清心,何必问昆曲、高腔、乱弹、和调?
对庙里一台新戏,看东海龙王,西天活佛,只要彩头悦目,休管他西游、三国、水浒、封神。

•据传此联为瑞安人胡调元所撰,胡字榕村,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宝山知县,有《补学斋诗抄》存世
永强宁村城隍庙戏台联
咫尺往来千里外;
百年事业一笑中。

•永强旧名“永嘉场”,今为永中镇,属瓯海区。宁村靠近瓯江口,明代抗倭时筑有石头城,例有城隍庙
 

附:温州戏事联语

后戏彩堂联
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
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民国二年,如皋冒广生出任温州海关关督,在关署建后戏彩堂迎养其母,经常邀戏班在此演出。上联为瑞安薛钟斗所撰,一说洪幼园撰,未知孰是
黄体芳寿母戏台联
敢谓科名荣梓里;
聊将梨馆换莱衣。

•瑞安黄体芳字漱兰,同治癸亥(1863)中会元,族人徵戏班演戏以贺,黄坚谢。适逢其母七秩寿诞,遂假祝嘏之名,撰联张于戏台。横批为“国恩家庆”四字,里人传为美谈
颂阿桃联
从来小丑甚多,除方皮、曼生,只算阿桃最好;
台下老人不少,问吉升、永瑞,比今同福何如?

•此联相传为平阳江南人陈竹友所撰。清同治年间,“同福”昆班誉满浙南,民间有“品玉行头好,同福价钱老”之谚。方皮、曼生皆为该班丑角,阿桃名杨盛桃(1839—1918),平阳金乡半浃连人,系“同福”昆班创始人之一。“吉升”、“永瑞”皆为当时较著名的乱弹班
集戏班名联
同福色,品玉声,老聚昌无色又无声,论行头好,唯有锦秀;
和调粗,昆曲细,高腔班不粗也不细,中台脚意,只做乱弹。

•此联系平阳人陈筱垞所撰。上联集晚清时浙南戏班名;下联集温州地方戏曲剧种名。其中“同福”、“品玉”为昆班;“老聚昌”为和调班,“锦秀”则为历史较悠久的乱弹班,约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晏公庙演《比目鱼》联
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
庙前溪,溪前庙,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晏公庙在今温州市区晏公殿巷口,其神蓝面赤鬚,名晏戍仔,江西清江镇人,元初尸解仙去,洪武初封平浪侯。旧时此巷南面有河可通小船。清宣统元年八月初二日,“品玉”昆班在此庙演出《比目鱼》时,台前悬有此联
刺何橘仙联
橘仙子问菊仙母,尔儿从鹦鹉洲来,法曲谱梨园,是道也,何道也?
旧令尹告新令尹,吾辈闻蛤蟆鼓响,借端敲竹杠,为官乎,为私乎?

•瑞安刘菊仙,以明经捐同知衔,并以赌生财,由鄂回瑞,移居新宅,为其母祝寿演戏,贺客盈门。何橘仙字翰臣,系某科甲榜,赐进士出身,签分广西知县,到省候补数年无果,一贫如洗遁归,向刘告贷未遂,因衔之,时值国丧,乃告于县。好事者撰此联以刺之。盖何橘仙人矮小而步履蹒跚,向有“蛤蟆”之外号。下联典出《晋书》:晋惠帝在华林园,闻蛤蟆声,问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侍中贾胤对曰:“在官地者为官,在私地者为私”
争戏班自贺联
逞才苏季,恃勇武松,怎奈持重孔明,万箭放时中妙算;
秉忠赵盾,图奸岸贾,幸有激昂程客,一朝策定翦元凶。

•瑞安蒋幼渔与同村人争戏班,双方相持不下,蒋乃邀杨仲渔出面调停,因操胜券。是晚书此联悬之台口。自比孔明,以程婴喻杨氏。当晚演出剧目为《金印记》、《景阳岗》、《草船借箭》,而以《八义记》为压轴
李漱梅撰联
戏原是千古世情,诸君须回头猛省;
一旦有几分姿色,小人皆仰面贪看。

•1925年,乐清南镜秋组建“群芳女班”(京剧),观众顿觉耳目一新。该班至瑞安演出时,李漱梅为撰此联。漱梅一作瘦梅,瑞安宿儒,善书法,知音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10:33 | 只看该作者
  楹联,亦称对联,它对仗工整,寓意深刻,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旧时,豫西地区的戏楼大都有对联,有就石柱雕刻的,有木雕的,也有书写后临时粘上的,多为当地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现将收集到的豫西古戏楼楹联选辑如下:
鼓尽神兼舞尽神,必有以也;
人为鉴即古为鉴,且往观乎。

•洛阳潞泽会馆戏楼对联
假貌传真情,须知是镜花水月;
今人演古事,莫认作海市蜃楼。

•新安县铁门乡克昌舞楼
遇事莫领先,做戏何如看戏;
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

•新安县甘泉窑神庙戏楼
假象传真,演古今之奇事;
虚也成实,谈历史之余文。

•新安县李村龙王庙舞楼
东西汉,南北宋,人物被考;
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新安县苍头二郎庙舞楼
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
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

•新安县城隍庙戏楼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新安县曹村街舞楼
欲知世上观台上;
不知今人看古人。

•新安县北冶关帝庙舞楼
文就武成,金榜题名虚富贵;
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

•新安县铁门关帝庙戏楼
家传耕读,乘闲时扮演生旦净丑;
作戏君相,结局后仍为士农工商。

•新安县北冶刘黄岭庙戏楼
歌舞台虽非赏罚地;
梨园小却带春秋笔。

•偃师县老城戏楼
两男结夫妻,情真意假;
异姓为父子,口是心非。

•偃师县高祖庙戏楼
演文修武,阐发从前经济;
描忠写孝,激扬现在纲常。

•偃师县灵泉寺戏楼
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是虚是实,当需着眼好排场。

•偃师县灵泉寺戏楼
唱乃两个曰,曰古曰今,不过传言接口;
戏本半边虚,虚杀虚战,焉能执戈伤人。

•伊川县鸣皋火神庙戏楼
失蒲州,长豫州,走徐州,威震神州;
兄玄德,弟翼德,恨孟德,怒斩庞德。

•伊川县鸣皋五虎庙戏楼
五花马,千里驹,青城寨下闹雅趣;
宝莲灯,双熊梦,孝感村内观风光。

•伊川县酒后戏楼
  金花金价,银花银值,于本地视为珍品;
玉川玉音,铁娃铁嗓,在当时尚属能人。
•嵩县阎庄街戏楼。 注:金花、银花、玉川、铁娃均为嵩县西关同庆会戏班的主要演员,此联赞扬了这四位演员。
白雪曲高,依永和声传雅奏;
清平调古,式歌且舞有遗音。

•嵩县定陵乐舞楼
同赏龙虎斗;
共品鹤凤吟。

•嵩县德亭戏楼
红脸忠,黑脸智,白脸奸贼;
老旦青,正旦秀,花旦风流。

•嵩县桥头戏楼
传传传传传传传;
调调调调调调调。

•嵩县河村戏楼
唱男角惟六明,口音雪亮;
扮女伶数太罗,身旁风流。

大坤喊,风雷动,真乃好戏;
小根唱,老少迷,并非虚言。

•栾川县为当年六明、太罗、大坤、小根等著名演员编写的戏楼对联
离合悲欢演往事;
愚贤忠佞认当场。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知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喜怒哀乐,我亦非我;
是非曲直,谁就是谁。

•以上三联均系孟津县清代童生李冠三所作
千里做官一时到;
一世夫妻不同床。

•汝阳县小店戏楼
三五步走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汝阳县竹园戏楼
金榜题名虚富贵;
洞房花烛假姻缘。

•汝阳县武湾舞楼
一捧雪,二度梅,三请诸葛;
四进士,五凤岭,六出祁山。

•县三屯祖师庙戏
戏非戏乎,观善有善报;
事者事也,看恶有恶果。

•汝阳县蔡店太山庙戏楼
一席地识透天下,谋诈谋非定有报;
片刻间阅尽世事,积善积德自能昌。

•汝阳县蔡店太山庙东戏楼
一柱镇天中,势凌伊洛交流水;
五音通汉表,响遇嵩邙山岫云。

•偃师县寺沟大王庙戏楼
卢国溯原籍,凑合丝竹,管弦颂圣德;
医透俗病症,启聩振聋,争夸神妙曲。

戏功真性情,回心立志,群感痛快词;
楼阁伸寸诚,道破天地,神祗醒世迷。

•偃师县寺沟卢医庙戏楼。 注:卢医庙戏楼,台口有四根石柱,并排而立,楹联为“庄头”式两联,“卢医戏楼”四个字为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9:47 | 只看该作者
莆仙戏戏台对联,内容丰富幽默,神形兼备、风格迥异、诙谐有趣、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金榜题名空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古往今来虽如是;
浓装谈抹总相宜。

看不懂莫吵请问前头高明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必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矣,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凤管似从天外落;
霓裳聊当月中看。

谁为袖手旁观客;
我亦逢场作戏人。

凡高莫抢先,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何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台时。

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台中戏,戏中台,景物最宜人,演出一生真本领;
夜前溪,溪前夜,风光皆入画,绘成千古大奇观。

势短世长,演戏一回,方知世和势;
人多仁少,寻思片刻,还属仁中人。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末旦,古今来多少角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天地间大小舞台。

是是非非非亦是;
真真假假假即真。

舞台方过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反映现实生活;
繁荣文艺创作,热情讴歌当代英雄。

自古文武今时见;
历代君王自此知。

勾心斗角,俨似官场话剧;
逐鹿吼,狮形同世界舞台。

见羽毛之美,乡人皆好之;
闻弦歌之声,贤者亦乐乎。

晋代衣冠唐代曲;
今人面目古人心。

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是耶非耶,其真然耶。

白雪阳春都妙句;
高山流水自知音。

和风吹绿竹;
清韵入朱弦。

一声古尽秋江月;
万舞齐开玉树花。

假人啼中真面目;
新声歌里旧衣冠。

清歌凝白雪;
雅曲韵朱弦。

还将旧事从新演;
聊借悲忧作古观。

云容小态还堪赏;
风管龙丝最好衣。

往事重提,演出忠臣孝子;
闲情虽假,别饶哀乐悲歌。

无非戏耳,做戏忙,看戏闲,临场时须防失足;
犹是台也,上台难,落台易,当局人及早关心。

乐乐乐若寡,乐而乐莫与众乐;
教教教不屑,教之教为因材教。

舍身救母,孝心鉴古今,应放银喉歌孝女;
跨虎成神,仙袂飘霄汉,当敲檀板颂仙姑。

戏演人间事,成成败败成成,好演古今成败事;
文评世上人,是是非非是是,难评朝野是非人。

古事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
戏情世情,欲晚世情看戏情。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装浓抹总相宜。

观者莫笑,悲欢离合,确是生活真实写照;
演者莫痴,欣喜怒骂,无非艺术虚假登台。

今人饰古人,弗谓人情无若是;
往事证来事,须知事理尽如斯。

谈古论今,有甚说甚;
扮文装武,演谁象谁。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观二将交兵,有色有声,英勇岂非是实;
看三元及第,即真即幻,文章谁云无凭。

结众生欢喜因缘,岂是逢场作戏;
为身世修齐模范,谁云明镜非台。

瞻之在前,蜃楼海市都幻境;
瞠乎其后,高山流水有知音。

四方生旦唱春秋,人道是雾中花、镜中月;
几代忠奸敷演义,孰台分古时曲、今时词。

演戏人声腔入调,座中男女才倾耳;
上场者技艺超群,台下翁孙必仰头。

田父歌声袅袅飘碧落;
村姑舞步姗姗踏彩云。

演往昔毕类其人,贤以生为,趣由丑作;
借清闲咸临此地,情随事感,曲有文听。

一部西游,全凭大圣翻跟斗;
半场三国,多赖孔明用计谋。

台上状元,独占鳌头多得意;
剧中戏子,一登龙座好威风。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传。

 
富贵贫贱,演出人情冷暖;
悲欢离合,装成世态炎凉。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

玉佩冷摇沧海月;
舞衣晴成碧天霞。

玉楼天半笙歌起;
蓬岛仙班笑语和。

舞台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

妙舞蹁跹,风月无价;
艳歌婉转,弦索齐鸣。

咫尺往来千里外;
百年事业一宵中。

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

诗歌小说戏剧,百花斗艳;
管竹琴弦锣鼓,万乐齐鸣。

三五步遍行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
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

台上莫谩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刻;
眼前何足算,且看他丢盔卸甲,上场还是普通人。

虚弄干戈原是戏;
略加装点便成文。

非实非虚,虚中意实;
是真是假,假里情真。

半假半真,演出兴亡千古事;
一频一笑,装成离合百年人。

天下事无非是戏;
世间人何必认真。

咫尺地五湖四海;
几更时万古千秋。

还好旧事从新起;
聊借忧心作古观。

白面书生,金榜题名虚受职;
红颜女子,洞房花烛假成亲。

看世事沧桑,借鉴过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世事总归空,何必以空为实事;
人情都是戏,不妨将戏作真情。

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或今或古,谁知着眼好排场。

对月怀歌扇;
裁云作舞衣。

低昂赴节随歌板;
澹荡迥风飘舞衣。

千秋雅调遥相接;
一春讼戏宵可听。

九天韶乐飘寒月;
一曲清箫凌紫烟。

纬武经文陶景化;
舞风歌月斗铅华。

看看看,看生看丑看花旦;
戏戏戏,戏眼戏心戏精神。

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
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
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羯鼓凌云,着绿兮,披红兮,自古黎园无假戏;
长虹贯日,经文也,纬武也,从来颜氏有真卿。

南腔北调,昆曲苏簧,不外风情政绩;
周礼秦章,唐冠宋服,无非鉴古知今。

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最奇楠江大观,蔚为人间胜景;
眼底明月清风、流水激濡,虽无蓬莱仙境,却是太玉洞天。

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出千秋事业;
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来一代人情。

布武修文,宛然经济;
嬉笑怒目,俱是文章。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破工夫明日早些来。

八音同谐,一二刻三纲五纪;
十人为侣,六七步四海九州。

一举二三元,不读四书五经登金殿;
六音七八调,演唱九收十放渡银河。

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
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河山。

一曲笙歌,音如流水;
三声檀板,响过行云。

密鼓紧锣催出相;
众口同声歌盛世。

轻歌曼舞贺封侯;
千弦共调颂尧天。

高歌重唱,震耳欲聋非妙曲;
好鼓轻敲,发人深省是佳音。

披铠甲麾军平虏,功成受将空加爵;
脱战袍息鼓停歌,曲尽余音足绕梁。

抬头望戏中,忠奸将相时时出;
袖手观台上,真假包公去去来。

笛脆琴攸歌盛世;
珠圆玉润颂尧天。

一板定音欣奏乐;
八仙过海欲擒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9:26 | 只看该作者
 凤县张家尧城隍庙戏台对联:试看开场权奸可畏;须知结果报应不差。

  南郑王皇庙戏台对联:忠义侠,全家福,鸳鸯楼上春秋配;和氏壁,玉如意,麒麟阁下文武升。

  留坝马道戏台对联: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

  城固药王庙戏台对联:戏演双台,两边各擅胜场,把往事今朝重提起;河扎九曲,一人便消劫运,破功夫日月早些来。

  西安枌榆社戏台对联:当地韦北,城南鼓吹,休明共效讴歌来日下;人在枌榆,社里风流,君虞恍携丝竹到阴山。

  山阳城隍庙戏台对联:上悬钟以复古;下演剧以燕祥。

  三原城隍庙戏台对联:假貌写真,情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莫认作暮鼓晨钟。

  紫阳城隍庙戏台对联:紫阳千首民歌大有;阳春一曲神听和平。

  紫阳蒿坪河梨园会馆对联:天下一家,三圣老郎;梨园起教,前传后继。

  凤县介寿台戏台对联:大起楼台,藉宣时潮兼演戏;宏开乐府,漫研艺术更藏书。(毋石涵撰)

  城固青苗会戏台对联:偷姜四五担,只说全家福,谁料乾坤报;罪戏两三天,这是苦节传,不是富贵图。

  合阳线戏戏台对联:一线牵成国家事,事事应知贤愚至理;双手拨动古今人,人人且看善恶下场。

  合阳行家庄跳戏戏台对联:击鼓鸣金,不及大铙以惊众;装生扮净,莫若小旦而宜人。

  城固文昌会戏台对联:趁兹二月芳辰,大舞台听两句秦腔,同流日化;历经八年战役,松花会上饮几杯鲁酒,共适乡风。(寇陈钢撰)

  华县皮影戏台对联:三根杆子且文且武;一片牛皮乃贤乃圣。

  永寿戏台对联:乾坤一场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

  长武戏台对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洋县戏台对联:儒为戏,生旦净丑外副末,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师大排场,看破世情都是戏;学而优,五六工尺上四合,添两字凡工,共成七调,擅歌善唱小伎俩,示论文行皆为理。

  大荔县戏台对联:做戏何如看戏好;下场更比上场难。筑台演戏,发扬艺术文明;看戏娱乐,树立社会新风。

  麟游戏台对联:文唱武打,台上一片技巧;旧事重演,戏中都是实情。演革命英雄,艰苦创业,历历在目;唱改革人物,乘风破浪,栩栩如生。

  洛南戏台对联:乱世见英雄,开创江山,治国安邦定天下;谈论通古今,振兴社稷,文韬武略定乾坤。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永寿戏台对联:悲欢离合前代即如后代;功名富贵古人就是今人。

  宝鸡戏台对联:古事比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戏情即世情,欲晓世情看戏情。

  大荔商会戏台对联:桑梓同恭敬,伐木歌诗求我友;波涛仗忠信,涉川占卦利同人。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演戏对联:有头有尾合情合理;有说又唱红火热闹。(马健翎撰)

  戏曲剧目对联:一捧雪,二度梅,三元征北,四进士,同进五福堂;六月雪,七星庙,八仙庆寿,九莲灯,悬挂十王庙。提起春秋笔,描写富贵图,白老卖画;拿来折桂斧,砍倒鸳鸯树,秋莲检柴。麟骨床上鸳鸯被,惠风扇下吊玉虎坠;忠义侠藏和氏壁,春秋笔描绘八义图。(秦腔八大本)刘备招亲九江口;郭瑷拜寿五福堂。荆轲刺秦搜索府;王翦灭楚战长沙。昭君出塞送寒衣;平贵回窑访白袍。赵巧送灯三家店;刘全进瓜十字坡。软玉屏送亲锦绣图观画龙凤配;夺锦楼考试春秋笔醉写日月鉴。闹书馆传讯红梅阁,燕子笺上鸿鸾禧;入洞房醉打梨花酒,蝴蝶杯中人月圆。

  赞演员对联:世出奇才四长趋古今;俊由天赋一笑倾国城。(赞安世俊,毋世涵撰)

  秦腔十四韵对联:东西过来麻小姐;南北走来陈姑娘。(封至模撰)

  装男亦好,扮女亦好,举起刀枪剑戟,但愿排演抗日戏;蒲剧也好,秦腔也好,无论生旦净丑,大家齐唱爱国歌。(姚文蔚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9:0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莆仙戏戏台对联是我去年在剧团时,利用闲暇采集的:
清歌漾碧水;
妙舞舒彤云。

南风仙侣祝千秋;
北极七星上帝寿。

歌传梨府五音五;
寿祝湄山三廿三。

河清海晏显神功;
事达人和彰圣德。

千古乔山千古寿;
一江儿水一江风。

月作明灯夜夜光;
日为宝镜天天照。

感蒙神明映胜利;
酬谢仙歌福斓□。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敬藉梨园歌万寿;
欣斟美酒祝千秋。

台面小可容天地;
路途多可逢四方。

婺星辉联南海月;
梨园唱响西天云。

台前有泪原非我;
座上无声已入神。

梨园凯乐咏高烁;
虔民焚香求大福。

火树银花人邀福德;
金声玉振神乐春光。

帝禺皇家皆非真实;
御园府第总立云华。

东大唱戏家家添福寿;
仙宫奏曲户户进财丁。
  倏忽间寒窗高中及第;
方隅地天朝征服番邦。
仙点方圆三丈珍宝地;
屡代层出无数精英才。

协力造鸿福代代仪士贤人;
同心建吉祥朝朝忠臣孝子。

知书识礼效而三纲五常;
以古鉴今传之忠孝节仪。

视思明听思聪夺目怡情;
远者来近者悦赏心乐事。

音里调调里音听调听音;
戏中文文中戏看文看戏。

别善恶喜怒尽能便收场;
寓褒贬哀乐殊形原是戏。

山青水秀眼底无限风光;
前承后启未来万事皆兴。

异口同声唱响辉煌明天;
齐心协力构筑平安舞台。

君本凡夫亦敢称孤道寡;
神非俗子故能救世安民。

笑梨园子弟争富贵虚名;
视菊部文章延神倦化境。

华岳旧曲奏遍万里河山;
锡江乐府演尽千秋故典。

转瞬千年侫恶淫邪应作警钟;
举是万里忠廉孝义堪为旌表。

欲知善恶分途日触目洞开千古;
须看忠奸结局时会心胜读一篇。

三唱清歌五谷丰登颖水家声大;
曲昇平起四时吉庆湖山世泽长。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

颖水流芳霞川乐颂一门二丞相;
玉湖泽世北兴歌扬九代八代相。

汇千古忠孝廉节漫道是逢场作戏;
观一时善恶报应曾放过几人逍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8:27 | 只看该作者
1.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2.演尽人间恨事,唱出天上清歌。
3.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
4.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
5.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6.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7.故意装腔,炎凉世态;献身说法,游戏文章。
8.文成武就,金榜题名空富贵;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
9.黑脸忠,红脸义,白脸奸悍;老旦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10.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11.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12.应做如是观,古人今人若流水;谁能为此曲,大珠小珠落玉盘。
13.要看早些来,大文章全凭起首;须观完了去,好结果在后头。
14.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15.既已登台,不怕大家在旁看戏;自能了结,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
16.你也挤,我也挤,此处人无立脚地;好也看,歹也看,大家都有下场时。
17.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
18.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19.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你放开眉眼做;世事原来多假局,装模作样,怕吾脚踏实地看。
20.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皆是梨园子弟;哭装哭,笑装笑,打装打,闹装闹,哭笑打闹上下一片热闹。
21.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22.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23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悲欢离合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
24.莫笑我们涂面挂须,煞费了多少心机,才搏得人人叫好;请看此辈装模作样,也算有几分气概,须知道件件非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7:59 | 只看该作者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纪昀撰 北京圆明园戏台联

  【注释】(1)尧舜:尧指唐尧,舜即虞舜。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其位为舜所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其位为禹所继。尧舜均为我国传说中的两位贤德的君主。 (2)生: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扮演男性人物,在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中,都有这行脚色,诸如老生、小生、武生等。表演上各具特点。 (3)汤武:汤指商汤,是公元前十六世纪灭夏后建立奴隶制国家的贤名君主。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灭商建立西周王朝,亦是一位贤名君主。 (4)净:这里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是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又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不一而分为若干专行,如京剧中的正净、副净、武净等等,表演上各具特色。 (5)五霸:即春秋时五个先后称霸的诸侯,一作“五伯”,其说有二: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七雄:亦称“七王”。即指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 (7)丑末:丑指传统戏曲的脚色行当。宋元南戏已有这一行脚色。由于化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与净脚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称为“三花脸”。末,亦是指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脚色。明清戏曲中都有末,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8)耳:意为“而已”。《论语·阳货》:“前言戏之耳。” (9)伊尹:商汤的大臣,名挚,原为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汤伐夏桀,被尊为宰相。 (10)太公:即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相传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为齐国始祖。 (11)耍手:指玩弄戏法的能手。 (12)拜将封侯:亦作“拜相封侯”。即拜为大将,封为列侯。旧时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我也弗图个为官作相,我也弗图个拜将封侯。”元无名氏《东篱赏菊》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钓,拜相封侯。” (13)摇旗呐喊:一指作战时挥动旗帜喊杀以助威。《英烈传》三七回:“勇气百倍,督战益力,摇旗呐喊,震动天地。”二是比喻为他人他事助长声威。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包围中》:“我这个外省陌生人,我在这里不过做一点摇旗呐喊的工作。” (14)奴婢:指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史记·平淮书》:“得民财物以亿记,奴婢以千万数。”一般是男称奴,女称婢。后泛称男女仆人。 (15)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旧时儒士必读之书。 (16)白:即告语,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诸如说白、独白、对白之类。 (17)六经:亦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古籍。 (18)引:这里当指戏剧开始时的引子或乐曲体裁,均有序奏之意。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霹雳引》、《思归引》、《箜篌引》等。 (19)诸子百家:即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史记·贾谊传》:“迁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诸子百八十九家。举其成数称百家。 (20)杂说:即百家之说。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若干陆贾[典]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叙经,或明政术,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21)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又因祖杜延年系杜陵人,故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起,为叛军所俘,设法逃脱;奔赴凤翔,见肃宗,授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晚年离家出蜀,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船上。杜甫是我国影响深远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2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天宝元年,因吴筠及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赴长安,供奉翰林。为高力士谗谤去职。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璘争位失败,他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浔阳。晚年飘泊东南一带,病死于当涂。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后代影响甚巨。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23)乱弹:戏曲名词。其含义有四:一是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因有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二是当“昆、乱”或“昆、高、乱”并称时,乱弹系作为昆腔或昆腔、高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三是有时专指京剧;四是有些剧种因兼唱多种不同声腔源流的腔调、剧目,也以乱弹为名。 (24)咬文嚼字:其义有二:一指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隋唐演义》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二是用以讽刺讲话者卖弄学识。茅盾《腐蚀·十一月十日》:“嗳哟,你还来咬文嚼字呢!干脆一句话,可注意到了没有,——有人跟住你啦!” (25)闹莲花:亦称“莲花落”、“莲花闹”。有的地方称作“打莲花”,如江西萍乡一带今仍有此俗,时多在正月,是说唱中的一种形式。旧时艺人生活低下,在沿街乞食时所唱的快板词。 (26)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清代名学者、文学家,性坦直诙谐。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7)圆明园:遗址在比京海淀区东。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原为清世宗雍正称帝前所建的私宅。雍正即位后,重加扩建。有楼台殿阁、亭树轩馆达140余处。附园长春园北部还建有一组欧洲式宫苑——西洋楼。惜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此园焚毁于战火。这座戏台是道光年间所建,供皇族看戏用的。

  【鉴赏】旧时戏台的两旁,一般都刻有对联,用以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看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这副对联,镌刻在清朝皇族看戏舞台旁,是一副很有见解,很有气势,很有特色的戏台对联。

  联语作者以舞台为小天地,以天地为大舞台。选取人生、社会、历史、文艺等方面最为典型的事例予以评说,勾勒出一幕又一幕的悲壮的历史戏剧画面。看:在这个小天地里,三皇五帝、春秋霸主、战国君王、名相贤臣、将军列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般艺人、奴才婢女、乃至《四书》、《六经》、诸子百家……无不再现在这个小天地里。他们的事迹,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脚色,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使联语高度地概括了戏剧的基本特点、基本形式以及常见的内容。

  联语作者立意高远,居高临下,一反常人之见,借助戏剧的特点、戏剧的形式,以及对联所特有的包容量,对历史人物、传统文学艺术等,独抒已见,予以评说。有的联语评论者说作者狂妄,说他对上自尧舜汤武,下至拜将封侯等一系列封建体制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全盘的否定;对四书六经及历代诗文也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无情奚落与嘲弄。我以为这是忽略了戏剧对联的特点所致,故显偏颇。岂不知,作者正是按照传统戏剧中“生、净、丑、末、耍手、摇旗呐喊跑龙套、称奴婢”以及“白、引、杂说、乱弹、闹莲花”这些戏剧形式或文学样式的序次以及他们在戏剧中的轻重“份量”,与这些历史人物以及文学艺术品等相匹配,借以给予这些历史人物及文艺作品、典籍以较为恰当的肯定并初排“座次”,以分“等第”,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主人人物和经典的机巧手法和幽默滑稽的高明之处。从作者用戏剧行话术语来评价人物和经典著作的排列序次来看,很显然,他是尊崇尧舜的德治,肯定汤武的武功,给五霸七雄以地位……他推崇《四书》,赞赏《六经》,称道《诸子百家》……,都给予它们在戏剧舞台和社会舞台上以登台表演的一席之地。联中见解寓于戏剧用语之中,这种评说人物、典籍的手法可谓特色独具。

  联语气势宏伟,借助素描和漫画的手法,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人物,勾勒人物形象,评说事件,并将历史人物、文艺作品、经典著作与戏剧台词、术语巧相配用,并发出一种谜意和诙谐幽默之情趣,令人读后不胜感慨,细细品味,妙趣无穷,从而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评价此联时说:“似此大识力,大议论,断非凡手所能为。”我以为实属的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7:20 | 只看该作者
【偶 戏】
1.谁云皮里春秋,直绘出圣贤面目、奸佞心肠、是是非
 非,凭半日小轮回,唤醒瞌睡汉;
 我亦登场傀儡,须扮就名士风流、英雄气概、磊磊落
 落,做一个奇脚色,留与后人看。

•注:李瀚章 见《三借庐笔谈》卷十二
 

【傀儡戏】
1.暗里有人牵线索;
 居然见容振衣冠。

2.有口无口口代口;
 是人非人人舞人。

3.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4.情节新奇出人意料;
 机关巧妙娱我视听。

5.遇事强出头,此中大有人在;
 登场便抽脚,天下其谓公何。

6.顷刻驱驰千里外;
 古今事业一宵中。

•注: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泉州人李九我
7.木偶本无知,运动上场,暗幕中谁牵线索;
 小人谁作态,堂皇高坐,舞台上大显威风。

8.一时间千秋故事;
 三尺地万里江山。

9.世局概如何,借魔杵一挥,扫尽中原小鬼子;
 人心应有感,看铁花满树,出头尽是木头人。

•注:1941年中日战争期间,安徽贵池县刘街乡姚街村演小目连戏联
10.为善须真,若教幕面登场,徒成假傀儡;
  食贫何害,试看官粮泼粥,终有好团圆。

 

【布袋戏】
1.一口说出千古事;
 十指弄成百万兵。

 

【影 戏】
1.一口叙述千古事;
 双手舞动百万兵。

2.两手托起千秋将;
 孤灯照出万古人。

3.形影不离,欲做和睦夫妻,学此现成榜样;
 言行有致,可启冥顽子弟,想它内里根由。

4.生旦净丑都用皮;
 手眼身法只是影。

 

【传统戏】
1.男无假,女无真,为何无人嫌假;
 你不来,我不怪,怎么不请自来。

2.昔日未登台,世上几人曾识我;
 今朝初报鼓,场中那个不抬头。

•注:清广东东莞县才子王应遇,以戏台对联讽世间人情之冷暖
3.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注:京剧名伶梅兰芳作
4.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
 车行步,马行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洲。

6.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只
 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李白杜甫会唱几句
 乱谈,此外咬文嚼字,大多缘街乞食闹莲花。

•注:北京圆明园戏台联。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7.咿!细文仔咪乱跳乱攒,玩迟一阵,睇戏半场,包管睇
 到口水溜;
 喂!大个人莫猛讲猛笑,谈少几句,听歌片刻,认真听
 从耳油来。

•注:广东顺德县一农村戏棚,某塾师以方言题联。细文仔,小孩;咪,不要;睇,看到。
8.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引笑;
 学今人、学古人、学今学古人学人。

9.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或:
 戏台小天地;
 人生大舞台。

10.演唱古昔事;
  不违当今情。

11.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12.三两句道出古今事;
 五六步走过万里程。

13.把古往今来从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14.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
  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

15.一日便成千古事;
 当今犹见旧时人。

16.珠盘玉响翻歌席;
  金缕衣飘映舞筵。

17.乍看恍如真面目;
 细观原是假须眉。

18.且就虚无醒世梦;
 还于曲折悟人情。

19.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
  细细看来、莫道逢场作戏;
 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
  重重演出、管教拍案惊奇。

•清丹徒人张玉书,顺治十八年进士,题北京广德楼戏台联
20.善恶报施,莫道竟无前场事;
  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成都城隍庙戏台
21.都想要拜相封侯,却也不难,这里有现成榜样;
  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问他做几许功夫。

•注:或谓昆明岳庙戏台联, 或见《负暄联话》谓为左宗棠题兰州戏台
22.天道好还,许多兴废存亡,肇端皆由粉黛;
  仙才谁是,只此喜怒哀乐,中节便即文章。

•注:为天津天仙茶园(戏院)联,见《负暄联话》六一
23.大千春色在眉头,寻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
  五万莺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

•注:为北京庆和茶园戏台联,传为吴伟业或龑鼎孽手笔。见《楹联三话》卷一。《楹联丛话》卷十二“醉”作“睡”
24.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注: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25.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
  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药王庙戏台联,见《楹联续话》卷一
26.唤醒痴迷,上台容易下台难,看粉墨登场,优孟衣冠
  原是假;
  演成今古,一代兴亡千代恨,问文章名世,史迁纪传
  尚非真。

27.休羡他快意登场,也须宿世根基,才博得屠狗封侯,
  烂羊作尉;
  姑借尔寓言醒世,一任当前烜赫,不过是草头富贵,
  花面逢迎。

•注:薛时雨,见《负暄联话》六二
28.地当韦杜城南,鼓吹休明,共效讴歌来日下;
  人在枌榆社里,风流裙屐,恍携丝竹到山阴。

•注:北京绍兴会馆戏台联,见《楹联丛话》卷五
29.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大戏台。

•注:或谓明太祖、或谓清乾隆题圆明园戏台联
30.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装浓抹总相宜。

•注:清康熙年进士张照,娄县人,集宋句为戏联。见《随园诗话》卷一
31.此曲只应天上有;
  斯人莫道世间无。

•注:清雍正副贡姚念慈,归安人。见《随园诗话》卷一
32.古今人何遽不相及;
  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注:清拔贡吴大本集句为戏联。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33.父老闲来消白昼;
  儿童归去话黄昏。

•注:乡村戏台联。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34.谁为袖手旁观客、是耶、非耶、其信然耶?
  我亦逢场作戏人、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注:见《坚瓠十集》卷一
35.六礼未成,顷刻洞房花烛;
  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注:苏州戏台,见《坚瓠十集》卷一
36.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注: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37.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破工夫明日早些来。

•注:苏州戏馆集曲句。见《随园诗话》卷一
38.闻弦歌之声,贤者亦乐此;
  见羽毛之美,乡人皆好之。

•注: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39.座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
  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

•注:江都贡生李澄题扬州某姓戏台。见《楹联丛话》卷十二
40.胜迹慨滕王,一曲鸣銮,记否阁中歌舞;
  新诗吟杜牧,几人骑鹤,来听桥畔箫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6:27 | 只看该作者
上联:天然图画
  下联:一曲阳春

  上联:古今真乐府
  下联:天地大梨园

  上联:传神真宝镜
  下联:写意大文章

  上联:明月临歌扇
  下联:新花艳舞衣

  上联:清歌凝白雪
  下联:妙舞散红霞

  上联:舞台小天地
  下联:天地土舞台

  上联:玉楼天半笙歌起
  下联:蓬岛仙班笑语和

  上联:借虚事指点实事
  下联:托古人提醒今人

  上联:怒骂笑啼皆学问
  下联:悲欢归去尽人情

  上联:假笑啼中真面目
  下联:新歌舞里旧衣冠

  上联:欲知世上观台上
  下联:不识今人看古人

  上联:有声画谱描人物
  下联:无字文章写古今

  上联:此曲只应天上有
  下联:斯人莫道世间无

  上联:古往今来只如此
  下联:淡妆浓沫总相宜

  上联:逝者如斯未尝往
  下联:后之视昔亦犹今

  上联:声为律吕身为度
  下联:云想衣裳花想容

  上联:优孟衣冠启后人
  下联:新笙歌里古衣冠

  上联:讽世文章宜雅静
  下联:感人情性在形容

  上联: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下联:歌也有怀哭也有思

  上联:古今人何遽不相见
  下联: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上联: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下联:破工夫明夜早些来

  上联:故意装腔,炎凉世态
  下联:现身说法,游戏文章

  上联:一曲阳春唤醒千秋梦
  下联:两样面容演尽忠仟情

  上联:台上六七人雄兵百万
  下联:出门三四步走遍天下

  上联:是耶,非耶,其信然耶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上联:想当年那假情由未必为真
  下联: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上联: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富贵
  下联:男婚女配洞房花烛假夫妻

  上联:不大场地可国可家可天下
  下联:平常人物为将为相为宦臣

  上联:文艺演因说果善恶终有报
  下联:戏曲唱古道今忠奸始分明

  上联:演离合悲欢当代富无前代事
  下联:欢柳杨褒贬座场常有剧中人

  上联:遇事强出头,此中大有人在
  下联:登场便抽脚,天下其谓公何

  上联: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
  下联: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

  上联:顾曲小聪明,当日可怜公瑾
  下联:挝鼓大豪杰,至今犹骂曹瞒

  上联:日近长安,凤翥鸾翔仙众下
  下联:风流千古,铜琶铁板大江东

  上联: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天立足地
  下联:好且看坏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

  上联:酉春瑞雪知时一片雪花一粒粮
  下联:盛时妙法契机万个众生万尊佛

  上联:看不真莫吵,请问前头高见者
  下联: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

  上联: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下联:俯仰皆身鉴,对影休推身外身

  上联:声调杂庄谐,其间应有关心处
  下联:祸福多倚伏,就是谁将冷眼看

  上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下联: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上联:应作如是观,古人今人若流水
  下联:谁能为此曲,大珠小珠落玉盘

  上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下联: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尽寒心

  上联:人物借身装,装出来千形万状
  下联:车骑凭步走,走遍了四海九州

  上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下联:看古人道古人看古到今人比人

  上联:严持佛制律义谱出精神文明曲
  下联:提倡人向佛教唱好四化建设歌

  上联:红脸关公爷忠勇节义千古流传
  下联:黑脸包青天刚正不阿万世颂扬

  上联: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下联: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上联:你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下联:他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上联:说东道西公候将相才子佳人随意演
  下联:走南闯北士工农商三教九流都是你

  上联:称员外称老爷思功就看成究竟非富贵
  下联:呼夫人呼娘子看郎才女貌到底假夫妻

  上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是
  下联: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

  上联: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下联:他因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心机

  上联: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
  下联:高台欣共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

  上联: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
  下联: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音者听音不懂音者听调

  上联:窦娥冤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下联:休疑这出戏没有来由似幻似真不过劝人为善

  上联:试看上得场谁非脚色何今何古还须问我翻新
  下联:文昭关苏武牧羊关羽走麦成从来男儿怀悲愤

  上联: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下联: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曲,燕王台作越王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5:25 | 只看该作者
楹联,是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贴在或挂在舞台两侧柱子的戏台楹联,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而且要求针对戏台特点,或评论,或抒情。它融文学、戏剧艺术为一体,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因此,戏台楹联大多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对联内容在给人们以文学鉴赏的同时,还能增添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审美趣味,使人们在思想修养上得到美的陶冶。旧时的戏曲舞台两侧,几乎都悬有楹联,览读之余耐人寻味。



谁为袖手旁观客;

我亦逢场作戏人。



    这是一副全国各地戏台常使用的戏台联,上联刻画观众,下联描写演员,细细品位,会感觉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与苦涩。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般角色;

日月灯,山河彩,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舞台。



旧时,皇家戏院两侧的立柱上每每镌有妙联。据传,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一副内容宏大、亘古少有的戏台联。



作廿四史观,镜中人呼之欲出;

当三百篇读,弦外意悠然可思



这是昔年北京同乐轩戏园的戏台对联,是比较符合戏曲的艺术规律的。



    上场应念下场日;

看戏无非做戏人。



    这副戏台联文字浅显,但教化警世之意极浓,以戏比人生,是一副妙联。

   

    一曲歌来,文武衣冠皆入戏;

三通鼓罢,达穷妍丑尽成空。



    这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题戏联。表面说戏台演出,内里说世事人生,“梦”与“空”。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这副戏联说的是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戏非历史,历史上未必有这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却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这便是戏剧以古喻今的作用。



    戏犹是梦耳!历览邯郸觉梦、蝴蝶幻梦、牡丹艳梦、南柯惊梦,百世即须臾,只是一场春梦;

事生于情也!试看忠孝至情、儿女痴情、豪暴恣情、富贵薄情,万端观结局,不外千古人情。



这是浙江吴兴晟舍镇古戏台上的对联,上下联分别以故事与戏剧情节为引子,写出了人生真谛。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来,琵琶弦上;

三百副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底,燕子灯前。



这是宁波城隍庙的戏台的嵌名联 。嵌入的是戏剧名家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孔尚任的川剧《桃花扇》、高则诚的南戏《琵琶记》、阮大铖的川剧《燕子笺》,嵌缀得当,十分巧妙!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矣,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这是明末画家傅家山题写的一副戏台联。全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既包含了“人情曲折,人生如戏”的哲理,又揭示了戏曲“有起有伏,越戏越真”的艺术特征;联语既运用了鹤顶格的嵌字技巧,又运用了重言的撰联手法,因而此联不失为一副戏台佳联。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古今古今古古今。


    这副对联则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联仅“古今”两字,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似闻演出中的锣鼓之声。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
    车行步,马行步,步也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将演员表演作了精彩的概括,很有一番功夫。



尧舜生,汤武净,五雄七霸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这是清代纪晓岚写的一副令人叹为观止的戏台长联。



看新戏,亦看旧戏,看看新戏,看看旧戏;
  好上台,也好下台,好好上台,好好下台。


  这副对联据说是一个小知县提的,此地士绅刁滑,历届知县上任后,如不先去拜访他们,就会遭到阴谋排斥。这一年来了一个新知县,此人有才有胆有识,偏偏不去拜访这些士绅们。一天县城演戏,士绅欲刁难他,便请新知县作一副戏台联,知县挥笔而就,含意甚深。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麦月珊,麦月润兄弟是我国近代以演文明戏著称的京剧演员、戏剧活动家,两人均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戏剧艺术中真实性和假定性的创作规律,加之在创作手法上较好地运用了重言、顶真的技巧,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本日果然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桃江县乍埠一带群众更是连日唱戏,以示庆祝。时为乡村塾师的龙逸才即兴为戏台撰写了上面这副十分有名的嵌字联。此联将“日本”和“天皇”嵌入联中,且采用了颠倒回环的撰联手法,可谓用字巧妙,切中时事,并被誉为当年全国庆祝抗战胜利的三副妙联之一。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生活好起来了,被“四人帮”禁锢多年的传统文娱活动又活跃起来了。于是,新戏联接连产生。1982年正月,义乌市稠城镇大众村演戏写了这样一副寓意“大众”的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2:09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楹联中有不少别具风味的戏台妙联,欣赏玩味之余,更激起了人们对这种特殊对联形式的喜爱。笔者以为,戏台楹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以联说戏,浓缩戏剧艺术,概括角色特征。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末,古今来几般角色;

日月灯,山河彩,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大舞台。


旧时,皇家戏院两侧的立柱上每每镌有妙联。据传,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一副内容宏大、亘古少有的戏台联。

上联是说,戏班演出时把文王扮成武生,汤王扮成武净(花脸),齐桓公、晋文公扮成丑末脚色,意即不论古人今人,都成了艺人们在戏台上演出的脚色;下联描写这些艺人将艰苦的演出和漂流不定的生涯引以自豪,在他们的心目中,日月就是照明的灯火,云霞是彩台的蓬幕,刮风打雷就像演出奏乐的打击鼓板,这天地之间就是演出的最好戏台。


蜉蝣天地,蛮触战争,大作小观小亦大;

咫尺江山,须臾富贵,无为有处有还无。


“蜉蝣”,语出《诗经.曹风》,比喻时间短促;“蛮触” 语出《庄子.则阳》,意为范围不大。全联意为,虽时间短促,舞台不大,但却演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争故事。


曲是曲也,曲近人情,越曲越折;

戏岂戏矣,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这是明末画家傅家山题写的一副戏台联。全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既包含了“人情曲折,人生如戏”的哲理,又揭示了戏曲“有起有伏,越戏越真”的艺术特征;联语既运用了鹤顶格的嵌字技巧,又运用了重言的撰联手法,因而此联不失为一副戏台佳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麦月珊,麦月润兄弟是我国近代以演文明戏著称的京剧演员、戏剧活动家,他们不仅在艺术表演上很有才华,而且两人均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据传,有一天,他俩在一起偶然谈起戏剧表演形式,便各出一句而湊成了上述这副对联。上联是说,演员进入角色,进行创作,要由“自我之境”达到“非我之境”,才能使观众只知台上人为剧中人,而不知其为演员;下联意为,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贵在个性鲜明,互不雷同。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揭示了戏剧艺术中真实性和假定性的创作规律,加之在创作手法上较好地运用了重言、顶真的技巧,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二是以联述台,介绍戏台背景,美化戏台形象。


满天风景,水陆平分,登楼览云梦蔚湘,壮气直通巫峡北;

千古英雄,浪沙淘尽,倚剑听铜琶铁板,高声齐唱大江东。


这是由联家王运常为长沙水陆洲所撰写的一副戏台联。此联对仗工整,气势雄壮,更为难得的是,全联把本地的风土人情融入联中,为介绍戏台背景,美化戏台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百八十寺都付劫灰,山水结奇缘,上留得两晋衣冠,隐逸神仙看合传;

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剧,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佞看分明。


长沙地区第一楼陶公庙戏楼与它的佳联总令往来的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陶公庙的戏楼高十四点六米,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景外有景,楼中有楼,远看、近看、前看、后看,各具形态。站在正殿外面台阶上看,宛如数重楼阁,凤舞龙飞。戏台前额的“古楼”二字,是清末书法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手迹。而上面这副对联则是陶公庙戏台外两侧的一副对联。此联巧借戏局,既赞扬了先辈忠贤,又针贬了朝廷奸佞,从而浓缩了陶公庙的特点。


    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
    六七步如行四海九洲。

   
    天津市蓟县的盘山“江山一览阁”有几副生动有趣的戏台对联。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就是清乾隆帝所题。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到此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此时,戏台上刚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漕,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即刘罗锅)见此情景,灵感忽至,于是便撰写了上面这一副对联。乾隆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很是喜欢。


    本日果然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喜讯传来,举国同庆。桃江县乍埠一带群众更是连日唱戏,以示庆祝。为分享胜利的喜悦,时为乡村塾师的龙逸才即兴为戏台撰写了上面这副十分有名的嵌字联。

此联将“日本”和“天皇”嵌入联中,且采用了颠倒回环的撰联手法,可谓用字巧妙,切中时事,特别是“果然”二字把日本投降看作意料中事,“竟不佑”三字则充满了对敌人的讽刺和讥笑。因而此联贴出后即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并被誉为当年全国庆祝抗战胜利的三副妙联之一。


三是以联叙剧,渲染剧目气氛,吸引观众眼球。


白门楼具铁甲三千,一战竟成擒,谁教尔英雄气短;

石头记有金钗十二,豪华终是梦,顿使我儿女情长。


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白石埠的一副十分有趣的戏台联。

此联分嵌“白石”地名,并巧借《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评说人物,抨击世态,情趣横生,耐人寻味。


粉黛非真,演出当年面目;

形情毕露,重瞻昔日衣冠。


引古证今,古事恰如今事;

以虚为实,虚情还须实情。


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建有古戏台。上述这两副戏台联,对于介绍剧目内容,引导观众“入”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以联警世,诉说处世哲理,劝人弃恶向善。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据传,这副城隍庙戏台联出自沽上名士梅小树之手。此联可谓对仗有趣,发人深省。


遇事强出头,此中大有人在;

登场便抽脚,天下其谓公何。


此联以木偶戏演出时,只露头部,以及木偶动作全凭脚端牵线抽拉等特点,讽刺“遇事强出头”,“登场便抽脚”之流,联语刻画入微,发人深省,实属难得。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需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这是长沙陶公庙戏台的一副后台联。此联似箴似铭,有情有趣,通俗直率,既劝台下人莫争先,又说台上人要顾后,准确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情民意。


上述这些戏台对联,言简意赅,异彩纷呈,不仅见证过中华大地那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戏曲剧目,也承载过十里八乡人们的喜怒哀乐,更是无声地诉说着人间那千回百转的世事苍桑。细细品味,真可谓其乐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2:01:15 | 只看该作者
在学习《我是绍兴人》课程中,我为自己是绍兴人而感到骄傲,我领略了家乡的无穷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他别喜欢“越苑奇葩”这一单元,它使我了解到:绍兴地方戏曲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我国众多的戏曲一样,是产生于以宗教祭祀活动的歌舞和娱人优伶表演的滑稽戏为主的百戏杂陈的多元环境中;另一方面,又与绍兴古代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和城镇经济的兴盛密切相关。绍兴戏曲历史悠久,剧种丰富,艺人辈出,拥有绍剧、越剧、新昌调腔,绍兴鹦歌班和诸暨乱弹五大剧种,还有绍兴平湖调、绍兴宣卷、绍兴莲花落和嵊县落地唱书五大曲种,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戏曲,与之相应就产生了很多戏台,戏台除了相应的雕刻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副副楹联,它们为景点增色,为游人添趣,仿佛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文化香茗而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有的在绍兴的名胜景点,有的在山野小径,有的在普通村落。或行书,或草书、或篆书、或隶书,或阴刻、或阳刻。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收集了很多绍兴戏台的楹联。

  一、绍兴戏台楹联概况

  绍兴县

宾舍戏台:事系虚夸,礼义廉耻固所有;     舜乐尧歌,音容时闻九曲里;
     颜虽臆造,人情天理莫道无。     秦弦赵管,声律长留宾舍村。

张溇庙戏台:杜公义勈殉乡邑;         东通石佛,南连柯岩,确是鉴湖名胜;
      抗敌精神载千秋。         西接阜山,北傍云梯,依然越州古迹。

      戏台按原样重修歌盛世;      历史装点成万年奇观;
      文物应新貌壮观颂太平。      艺术整修变千秋瑰宝。

瓜田庙戏台:自西自东,共乐今时钟鼓;     数池地五湖四海人;           晋代衣冠唐代曲;
      如幻如影,俨瞻古代衣冠。     五更天万古千年秋。           古人容貌今人装。

      太史湖畔听渔唱;         当代岂无前代事;
      瓜田旧乐起新貌。         座中常有剧中人。

鼎新庙戏台:历史清浊遐迩一体;
      今古忠奸时到循环。

东安戏台: 新声谱见未义出;
      古调弹出成鱼所。

隘将庙戏台:俨然是一副有声图画;       个忠个奸皆出色;
      原来乃满篇无字文章。       假仁假义半成空。

河山桥戏台:面对炉山,青松不老;
      坐观若溪,细水长流。

绍兴朱太守庙戏台(已废):昼锦衣冠新富贵;   事事如斯,装一般打脸挂须,偏称角色;
            夜歌弦管旧春秋。   年年依旧,唱几句南腔北调,就算改良。

绍兴城区延庆寺戏台:戏场小天地;
          天地大戏场。

稽东镇耀峰土谷祠戏台:借虚事指点家事;    长笛一声,山头月白;
           托古人提醒今人。    高歌数阕,水面风清。

马太守庙戏台:戏观满眼诗情画意;       明月清风本无价;
       鉴湖万里秀水千山。       青山绿水皆有情。

鲁迅故居戏台:地似三山春似海;        鸢飞月窟地;             四面碧波三尺水;
       花为四壁船为家。        鱼跃海中天。             一弯新月半庭风。

无名戏台:继往开来,瞬息竟成千古事;
     修文艺武,今时顿觉百般新。

火神庙戏台:父老闲观消白昼;
      儿童归去话黄昏。

张神殿戏台:天地是个大舞台;         万壑送泉声,台榭影随江月转;
      舞台是个小天地。         双桥蟠带势,笙歌响答水龙吟。

古今鉴: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鉴湖万年台:临鉴水以咏,流芳百世;      丝弦再颤,休忘劫中千秋月;
      面稽山而歌,扬名千秋。      旗鼓重整,当观鉴内万里星。

绍兴城隍庙戏台:善恶报施,莫道竟无前世事;
        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绍兴府山公园盆景园戏台(华舍赵氏宗祠戏台):莫道逢场作戏;             看破丑形恶态;
                     多缘劝世成文。             还依孝子仁人。

绍兴冢斜余氏宗祠戏台:歌声缭绕云还驻;
           霓舞翩跹月倍明。

绍兴鉴湖琶山庵戏台:箫鼓赛田祖,或舞或歌,欣逢乐岁;
          衣冠留优孟,为惩为劝,莫道虚文。

绍兴王坛镇王氏分宗祠戏台:一副有声画;
             满篇无字文。

绍兴钱清镇大王庙戏台:礼别尊卑;
           车殊贵贱。

绍兴钱清镇灵镇庙戏台:莫道逢场作戏;     看破丑形恶态;
           多缘劝世成文。     还依孝子仁人。

绍兴王坛镇董氏宗族戏台:不外乎贞淫美刺;   看戏何如听戏好;
            当看其忠孝节廉。   上场不及下场难。

绍兴王坛镇蔡氏宗族戏台:几更时万古千秋;
            数尽地五湖四海。

绍兴王坛镇蒋氏宗族戏台:欲为高第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

  嵊州市

嵊州卢氏宗祠戏台:环观古往今来事;
         应识烘云托月才。

嵊州举坑马氏宗祠戏台:舜乐尧歌,音容时闻九曲里;
           秦弦赵管,声律长留宾舍村。

嵊州瞻山庙戏台: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此曲只因天上有;
        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  其人都是月中来。

嵊州炉峰庙戏台:我向金庭怀墨叟;
        人依洞天听笙歌。

        往事溯今朝若此;
        古人在当日如何。

嵊州东临王家宗祠戏台:有色有声图画;
           大开大合文章。

嵊州尤家村大宗祠戏台:镜里明花水中月;
           元中色相幻中空。

嵊州施家岙施氏宗祠戏台:一弹流水再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红袖翻飞鸲鹆舞;
            紫箫弄月凤凰鸣。

嵊州举马坑马氏宗祠戏台:刻羽引商,果是人间雅奏;
            绘形图色,自成天下奇观。

嵊州市十王殿戏台:有声有色图画;        寸步千险,只为扬眉吐气;
         大开大合文章。        家喻户晓,传诵万古流芳。

嵊州市文武庙戏台:演古演今戏曲;
         有声有色文章。

嵊州市谢家宗祠戏台:丝竹韵音飘四海;      才子佳人辞楼台;
          曲精艺美游五湖。      良将贤相戏中来。

嵊州市宋氏下祠戏台:莫道戏场真梦幻;      顷刻间千秋事业;
          无非醒世大文章。      方寸地万里江山。

嵊州市陈侯庙戏台:九尺台五湖四海;
         三更天七朝八代。

嵊州市育珠寺夫人庙戏台:有声有色图画;
            大开大合文章。

嵊州市多仁元帅庙戏台:一弹流水再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嵊州市陈村花祠堂戏台:忠孝节廉,举目无非楷模;
           管弦歌舞,会心尽是文章。

嵊州市温泉庙戏台:试看一番做人榜样;
         胜读几篇醒世文章。

嵊州市金庭济渡王羲之好友许询炉庙故宅戏台:往事溯今朝若此;
                     古人在当日如何。

  新昌县

新昌乡主庙戏台:欲知世上观台上;        一曲升平人共乐;
        不识今人看古人。        三旋妙舞心放花。

新昌棋龙亭戏台:南游北涉三分地;        乐奏声传三透屋;
        古往今来一饭时。        生歌韵到屋峰坛。

新昌紫寨岭真君殿戏台:南游北涉三分地;     对酒当歌几碧月;
           古往今来一饭时。     隔帘点拍记红霞。

新昌承德堂戏台:演千秋史事,尽是悲欢离合;
        看满台角色,无非善恶忠奸。

新昌中溪张家祠堂戏台:吹彻玉笛看月上;
           歌传金镂遏行云。

新昌乡贤吴公祠戏台:此曲只应天上有;
          闲人莫道几回闻。

新昌溪西何家祠堂戏台:旧曲翩从玉连锁;     及第卢生粱未熟;
           新声径爱郁轮袍。     成婚刘女扇犹披。

新昌城隍买庙戏台:黄粱一梦炊未尽;       曲尽人情,愈曲愈妙;
         青史百朝演入情。       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新昌沃州山真君殿戏台:白头夫妇三更月;
           碧血英雄一局棋。

新昌真君殿戏台:古往今来只如此;        悬一副舆图,公开博览,可是阳春烟景;
        淡妆浓抹总相宜。        记千秋史事,合作新闻,居然大块文章。

  诸暨市

诸暨直埠张氏宗祠戏台:绘一副有声图画;
           做几篇无字文章。

诸暨枫桥大庙戏台:数尺地五湖四海;
         几更时三朝六代。

诸暨安华镇邵家塘祠堂戏台:月在寒潭花在镜;   世阅古今都是戏;
             海中幻影蜃中楼。   物视内外尽成文。

诸暨汤江乡邵家宗祠戏台:月在寒潭花在镜;    系出奭公,本推姬箓;
            海中幻影蜃中楼。    茅分燕土,居卜暨阳;

            棠下停车,泽流南国。  世阅古今都是戏;
            沼旁加邑,姓改东陵。  物观内外尽成文。

诸暨市应店街张家宗祠戏台:声为律吕身为度;
             云想衣裳花想容。

诸暨市马剑镇沈家宗祠戏台:论英雄,一生正气酬壮志;
             数豪杰,两袖清风化甘霖。

  上虞市

上虞市关帝庙戏台:听广寒谁为首倡;
         知盛世自有元音。

  二、绍兴戏台楹联的文化意韵

  综观这些古戏台楹联,它们曾记录着当年的丝竹乐音,记载世代民间艺人的艰辛生活,也收藏了簇拥的人影、如雷的喝彩。

  1、体现丰富的人生哲理

  如:“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坐中常有剧中人;当代岂无前代事。”“莫道戏场真梦幻;无非醒世大文章。”“往事溯今朝若此;古人在当日如何。”“历史清浊,遐迩一体;今古忠奸,时到循环。”这些戏台楹联,极富哲理。大凡戏台上演出的都是“曾经有过”或“似曾相识”的人生,因为每一场戏就是一种人生。生旦净末丑,每一种角色都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每一种人生都演绎出不同的角色。戏是“做”出来的,或悲或喜,不免有假;而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或喜或悲,太多的虚伪,太多的心计往往会弄巧成拙。看戏不必过于认真,做人确来不得半点含糊。悠悠千载,人生和艺术的多少情结都凝聚在这浅显的道理之中。

  2、总结戏曲内容,劝说世人向善

  “个忠个奸皆出色;假仁假义半成空。”“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试看一番做人榜样;胜读几篇醒世文章。”“善恶报施,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莫道逢场作戏;多缘劝世成文。”“看破丑形恶态;还依孝子仁人。”“忠孝节廉,举目无非楷模;管弦歌舞,会心尽是文章。”“欲为高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这些楹联通俗易懂,旨在说明戏台上所演出的角色,不外乎是生旦净末丑、仁义、忠奸、礼仪廉耻,人们看过这些戏曲后,能受到深刻的启发,如,做事情要考虑周全,要学习戏曲中的楷模,要辨忠奸。看了这些戏曲后,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3、描绘绍兴名胜风光

  如“东通石佛,南连柯岩,确是鉴湖名胜;西接阜山,北傍云梯,依然越州古迹。”这副楹联写出了绍兴的名胜:羊山石佛,“云梯”即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柯岩;“太史湖畔听渔唱;瓜田旧乐起新貌。”“戏观满眼诗情画意;鉴湖万里秀水千山。”“面对炉山青松不老,”“坐观若溪细水长流。”“丝弦再颤,休忘劫中千秋月;旗鼓重整,当观鉴内万里星。”这几副对联里提到了绍兴名胜鉴湖,还有香炉峰若耶溪,这些楹联,通过简单而凝练的几个字,把绍兴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

  4、借用典故,化用诗句

  “黄粱一梦炊未尽;青史百朝演入情。”典出唐代《枕中记》,后来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此曲只应天上有;闲人莫道几回闻。”“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这两副楹联化用了杜甫写的七绝《赠花卿》。全诗如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衣冠留优孟,为惩为劝,莫道虚文;箫鼓赛田祖,或舞或歌欣逢乐岁”中的优孟,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声为律吕身为度,云想衣裳花容。”引用了李白的《清平调·其一》,全诗是这样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化用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描绘戏曲优美意境

 “吹彻玉笛看月上;歌传金镂遏行云。”“红袖翻飞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这些楹联,极力体现了戏曲里的舞姿优美,音乐时而响碣行云,时而如高山流水,通过这些楹联,我们再次领略了戏曲的美妙及魅力。

  总之,绍兴古戏台楹联从多方面展示了戏曲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为古戏台建筑锦上添花,也为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既让人们了解的戏曲的基本内容,也让人们获得了深刻的体会,俗话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确实,我们从戏台楹联中领悟了很多的哲理,这也是我喜欢戏台楹联的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6:47 , Processed in 0.02517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