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1"> </font></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br/><font size="5"><font color="#333300"> <u>《朗读者》的思索</u></font></font></font></font></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u></u>
<p align="left"><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 <br/> 现在我本应该去睡觉,但我不能,因为我刚刚看完《生死朗读》(朗读者)。我的心还在为汉娜而震憾!每一个细节都一遍一遍在我脑中重新回放。影片里的人物、事件让人久久深思。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只是讲一个故事,更不仅仅是展现美丽的画面和音乐,而是让观众更深层地去思索,思索人性的如何完善,思索人格的如何健全。 <br/><br/> 电影里每一段场景都如此的精练,又如此的发人深省,少的不能再少的台词每一句都直击人性的深处,演员都不是在表演,都是在披肝沥胆的展示他们的困惑。他们压抑的情感,还有那千疮百孔的人性。 <br/><br/> 可悲的汉娜,自尊又自卑的汉娜,罪与罚的汉娜,懦弱又痛苦的麦克,用他们的生命和爱表现着德意志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br/></font></p>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一)</font></p>
<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 汉娜是文盲,为了守住这个隐私,为了她可怜的自尊,她付出爱和时光乃至于生命!她的讳莫如深,她的不能面对事实,让观众不禁要问:为什么?强烈的自尊背后往往是强烈的自卑,这背后一定有她无法面对的伤害。离开安定的生活,离开爱人,去做了纳粹的帮凶,又受冤终生监禁,直至自杀,都不能让她说出这个秘密。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伤口!汉娜不敢面对内心中的自我,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又是否也有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 <br/><br/> 有影评说中年独居的汉娜和少年的麦克是为了情欲走到一起,是畸恋,真是无稽之谈!人们能够认可男人妻妾成群;能够认可爷爷辈的娶孙女大小的女人为妻;可以容忍男人花天酒地,风流成性包二奶;甚至可以接受同性恋。而对汉娜和麦克忘年恋却不能接受?说什么麦克有恋母情结,为了迷恋成熟女性走到一起。说这样话的人对爱情的认识未免太浅薄。真正的爱情是超越性别、年龄、文化、贫富、阶级、种族、宗教、党派甚至生死的。是人类最纯真最自然的情感。如果有了所谓的外界条件,那就不是爱情,只是一种交易!现实生活中有几人敢抛开一切无所畏惧去追求这种真爱?没有胆量还把自己的俗念强加于别人的又何其多?那些怀着男盗女娼的龌龊想法,评价他们圣洁的爱情才是让人恶心。 <br/><br/> 每一个可以面对真实的人都明白,只有爱才有欲,有了欲更加深了爱。影片从更人性更自然的角度入进,每一场激情戏里看到的是人性圣洁的光辉。汉娜的家简陋狭小,但暖桔红色的窗纱下,他们一起沐浴,裸体交谈、朗读、做爱,都那么自然完美,没有半点扭捏做作。汉娜从没在麦克面前卖弄过丝毫的风骚。在影片里裸体、性和爱都是艺术和唯美的。 <br/><br/> 当麦克给汉娜读色情小说时海娜立即制止,她没有文化但她能分清高尚和下流。她让麦克改变他们相会的程序,要先朗读后做爱,尽管她的精神世界是空虚而荒芜的,但她内心里更崇尚精神的满足。如果以的龌龊心理看这部片子,那是对所有唯美人性的亵渎。不过只有看三级篇水准的人根本也看不懂《生死朗读》。<br/> 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她对生活最单纯的认识,感悟着文学家,思想家的精髓,凭她的聪慧感悟着人世间最美丽而神圣的情感。其中有一幕汉娜坐在教堂最后排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唱赞美诗,沐在一束光辉里她泪流满面地笑着。这样一个能被圣洁感动的女人竟是纳粹的杀害犹太人的帮凶。 <br/><br/> 就是面对麦克这样爱她而纯洁的男孩儿,她可以裸露她的身体,尽管她不承认对麦克的爱,但最终她还是躺在浴盆里微微点头时的样子多么美。可她极力闪躲不让他道她是个文盲,这让她羞愧,当她看到连小孩子都能看懂菜谱时她的眼神是多么的卑微,她卑微的心不能接受爱人的怜悯和同情。 <br/><br/> 因为保守这个对别人而言微不足道的秘密,她不得不辞去要提升她做白领公司,这在战时稳定而又让人眼热的工作;她不惜离开她深爱的麦克。临行前她的痛苦无人可诉,她发脾气,她和麦克争吵,又最后一次在桔红色窗帘后为麦克仔细地洗澡,她那么认真为麦克搓洗每一个部位,这也许就是她最温柔的倾述了。从此和麦克一别就是四十多年! <br/><br/> 无路可走的海娜去做了党卫军,也许有人会问她做什么不好却要去做党卫军?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文化又无依无靠的独身女人,内心又那样的独立,在战时的德国她能找到什么工作?她靠什么养活自己?也许党卫军是她当时唯一的出路,这才是她悲剧的开始。 </font></p>
<p align="center"><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二)</font></p>
<p><br/><font color="#333300"><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一个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小女孩儿,在她成人后写了一本书,控诉了她在集中营所受的遭遇,其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六个看守为了维护所谓的秩序让300多犹太人被大火烧死。于是法庭审判了包括汉娜在内的六个集中营女看守。正在攻读法律专业的麦克,在见习法庭时意外地见到失踪了多年的汉娜。目睹了汉娜受审的全过程。 <br/><br/> 汉娜在法庭上的表现让我不知道怎么评述,如实地执行纳粹的命令,又如实地回答,她对护卫的职责尽忠职守,她坚持的是秩序,是责任;而人的生命,300人的生命,对她是麻木的。她是有错的。但一个置身在扭曲时代小看守,她怎么能左右纳粹的行为?文革时代多少人违心附拥,国家主席,开国元帅的命运都无法掌控,谁之过呢?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是多么的渺小。正如汉娜在法庭上困惑的问法官:“那么,要是你要怎么做?”法官无语。而那养尊处优的法官既没有犀利的洞察力,也没麦克导师具备的民族责任感。 <br/><br/> 本来已处在劣势中汉娜却又遇到了她致命问题,在一份关键的文件的确认上,其余五名看守把写文件的罪行全推给汉娜。法庭要汉娜写字验笔迹。汉娜含泪无辜地环顾法庭四周,眼神中慌乱、无助。这时麦克脑海里闪过汉娜总是推开书本、地图、菜单有文字的东西时躲闪的眼神,总是对他说:“我喜欢听你朗读。”他这才恍然明白汉娜根本不识字!就在这个时候汉娜却说:“不必了,是我写的。”她认下了不应由她承担的罪名! <br/><br/> 麦克痛心疾首,只有他知道汉娜是无辜的,他可以证实!但他内心很挣扎,他想去见汉娜,但最终他选择了和她一起保守这个秘密。他放弃了救她。有影评认为他是羞于启齿他们的那段恋情,也有认为他不能面对一个刽子手的女人是他内心深处最爱。联系起他在影片中曾亲自考察了集中营的旧址,最后去见汉娜时所说的:“你有没有花更多时间去思考过去?”不能承受所爱的人是有罪的说法更符合他的心理。但他又是那样地爱他,当法庭宣布其它五名看守只需服刑四年,而汉娜是终身监禁时他哭了。 <br/><br/> 从此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内心里对汉娜的爱和欠疚。她把对汉娜的爱发泄在不同女人的肉体上,他结婚生子,都改变不了他对汉娜的爱。他无法忘记她!却又不能正视这段感情,他的感情也被终身囚禁了。直到他中年离婚后,重新找出那些给汉娜读过的书开始给她录音,然后寄到监狱。 <br/><br/> 麦克经历的一切汉娜并不知道。她在狱中早已心如死灰,当收到录音机又听到那些熟悉的朗读,尽管麦克的声音已从少年的稚嫩变成了中年的浑厚,可还是点燃了汉娜心中对爱的向往和对生的希望。汉娜牢房里的录音带越存越多。 <br/><br/> 她在狱中悄悄地跟着录音机开始自学识字,并开始能给麦克简短地写信,当麦克接到第一封信时震惊极了,她让麦克多寄些爱情故事,并可以简短讨论小说人物的生活了。牢房里书也越存越多了。然而麦克从不回信。他只知道为她朗读让他好受一些,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个让他爱了一生,痛苦了一生的女人。 <br/><br/> 直到接到了狱中打来电话,狱警告诉他汉娜监禁了20年后要出狱了,除了他汉娜没有任何可以投靠的人,希望他能帮助接纳她。他不能回避了,不得不在和汉娜分开快四十年后他们见面了,而麦克无法再去面对这个已是垂暮之年汉娜,爱早在岁月的流淌中消失了。对她的帮助带着一种怜悯和施舍,还有对她罪恶的谴责。汉娜缩回了想和他相执的手,目光黯然。最后她平静的站到了她心爱的书桌和书上结束了悲哀一生。 <br/><br/> 天使是如何变成魔鬼的,也许天使的另一面就是魔鬼。在每一个内心又何尝不是善良和邪恶并存?影片没有去评判汉娜和麦克的对与错,它把现实展现给了观众,让观众去思索的不仅仅是汉娜的罪与过,而是人类的罪与过,每一个人内心的罪与过。汉娜在法庭受审,而更多的人在良心上受审,她的罪是对犹太人被残害的麻木,她们犯的是具体的罪,而更多的人犯下的是灵魂上的罪。 <br/><br/> 影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纳粹的印象,冷酷、无情甚至杀人魔般的变态。杀人不眨眼,杀人取乐等等。近些年来关于二战的影片频频得奖,首先是德国商人辛德勒良心,随后是《钢琴师》里的懂音乐并救助了钢琴师纳粹军官。此片而受审的却是六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她们可能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可能是某人的至爱。善与恶在每一个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我们自己往往也不能分辩,别的人也不能。人是复杂的,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就更不能一概而论。 <br/><br/> 然而历史已然证实纳粹是有罪的,残酷的杀害犹太人是不能抹杀的事实。战争是希特勒发动的,却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战争!在法律系导师的特殊研究小组里,只有五个学生参与了《德国罪行的质问》的研究,说明当时大多数德国人仍不能面对发生过的历史!在历史走过了那么多年后,人们才能真正的面对事实来剥离人性的真相。在法西斯播洒的精神鸦片里有多少人自觉和不自觉中毒,被催眠了良知的仅仅是汉娜和那五个女人吗?还是仅仅是德国人?还仅仅是二战时期的法西斯??汉娜终身不能面对自己是文盲的事实,而德国人开始尝试着去面对自己的罪恶,去清洗伤口!那所有的人类呢?能正视自己的卑劣吗? <br/><br/> 影片最后麦克把汉娜终身积蓄的一小卷钱和一个茶叶罐,依照汉娜遗嘱送给了早已富足的犹太女作家(当年那个幸存女孩儿)。麦克也说出了他与汉娜的关系。虽然她没有原谅汉娜,但她收下茶叶罐,镜头中女作家若有所思看着离去的麦克,把斑驳的茶叶罐放在她豪华的梳妆台上,最后定格在她家人照片上。纳粹的罪永远不能原谅,而汉娜的忏悔是真切的。 <br/><br/> 1995年麦克带女儿看望了汉娜的墓地和她们去过的教堂,讲出了他们的过去。麦克释然了。汉娜这个普通的女人带着她一生的悲哀和秘密永远逝去。影片带给观众的深思还远远不止这些。 </font><br/><br/></font></p></font><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4-26 21:42: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