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font><font size="1"> </font></p>
<p>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4"> <font color="#008080">山水风月心相寄,浩渺烟云情泛波。石刻三生梦惆怅,印拓九帖醉禅歌。庐山在世人的眼里是度假消暑旅游地,然而,你对她的相识是从那句名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开始的。走入大山,坐在牯岭镇南面山坡上向南峰顶望去,一缕缕云雾轻轻浮动升起。庐山因史上记载在三千八百年前,一个叫匡俗的人屡次拒绝周天子的邀请来到此地潜心修行,其不俗行止被周天子耳闻,屡次派人请他出山相助。他不为名利所动,隐居山中不出,并得道成仙,羽化而去脱离了凡尘。于是,人们就称他隐居过的草屋为“匡庐”或“神仙之庐”,庐山因此而得名。简称为“庐山”或“匡山”。没有人识得匡俗,也就没有人能真正识得庐山。<br/> <br/> 庐山吸引人的地方,不单是她的气候。树木葱郁,又有短瀑悬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道道风景背后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都让人琢磨不定。隐藏着一座座别墅、度假山庄也许就是证明。没有人真正清楚在这一栋栋别墅里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历史的很长历史时间里,庐山有了很多名人、名言、名句。由此发生的历史事件正像“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别墅里的庐山已经不再是风月,而是政治。就像裹挟在政治中的人,谁也说不清大山的风向一样。这也更深层次的给她蒙上了浓浓的云雾……<br/> <br/> 庐山有很多寺院,它们给这座名山抚弹着一曲曲禅音。著名的东林寺渺渺烟火延续了上百年,远古的慧远和尚和他“心注西方极乐世界,坐定修禅,息心忘知,脱离苦海”的境界是那么遥远,显得是那么高深和难以触摸。<br/> <br/> 描写庐山的诗句很多,从李白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不朽诗句后。后来的文人骚客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就只有兴叹了。<br/> <br/> 庐山独处江汉腹地,就像一叶扁舟,虽经历朝战乱的狂风巨浪,但这小舟却如躲进安静的港湾一样,除了抗战时日寇破坏了许多寺院外,没有受到多大的颠簸。然而,随着酒店别墅的大兴土木和游客的增加,这座大山也就浸染了世俗,不再随遇而安。和一些旅游景点一起,竟也追逐起了名利。也许是世俗的雾日益浓厚吧。<br/> <br/> 俯瞰这座被浓雾缭绕的大山,你的人生就像这蜿蜒的山路,时高时低。时而方向明确,时而前途渺茫。直曲相伴。庐山那乱云飞渡难从容的无奈,是你一种无法遮蔽的心镜。喜欢静湖对庐山的感知。在人生的许多时候,做到身在其中,眼在云外很不容易。冷眼天高云淡,静观水盈山空。云里雾里,绿色养眼,清泉洗心。走进庐山的云雾,那溪流的动静,山谷的错落,光影的明暗才会都在你的心里。庐山的云雾就像是你人生思想境界的辉映。<br/> <br/></font></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5-30 21:34: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