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静静的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7: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333333" size="1"> </font></p>
<p><br/><font color="#333333"><font size="4">       时常不可避免地陷入怀旧的陷阱,我知道自己确实老了。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向坟墓的列车。即使这句话对,也会有一个点吧,我从那个点出发,走向衰老,最终一下老成了喜欢怀旧的这个人。源头在哪里?<br/>       怀旧这个陷阱注定成了一片沼泽地,回望中,梦里,常常把我吸进去,淹没我,让我无能为力地挣扎,等我回过头来,或醒来,生活一如那列车,朝前飞逝,载着一车杂杂乱乱的繁华和热烈,我才明白陷阱永远是个孤单的坑,藏在我经过的那条路上,不招摇也不阴险,但在等着我和我的衰老。<br/>       凡人的生活,不是喜剧那样简单,也不是悲剧那样令人绝望,生活是一场闹剧,每个人自己导演的闹剧,能改变和不能改变的情节组合成了一场闹剧,这闹剧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喜剧或悲剧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的存在不只是昭示了生活的不合逻辑,更重要的是告诉每个人喜剧感或悲剧感的产生正是人在无可奈何之下的自我判断:学会承受,也要学会拒绝。这是一种生活的姿态。<br/>       坐在那列属于自己的车上,努力地承受生活如海浪般的反复无常。也因了某种拒绝的姿态,去试图拯救自己和自己的生活。<br/>       飞奔的列车上,我在寻找一个原点,一个曾经非常真实的起点,这个幼稚的想法仿佛冬日的那盆猩红的木炭突然炸响的火星,热烈而短暂,引着我一次又一次走进那个陷阱。<br/>童年,我走过去的一把钥匙,一把钥匙总能轻而易举地打开一扇门,童年的门里总有一条喧闹的街道和一条孤单的河。<br/>       生命是一条河,日夜流淌。溯流而上,进了山,河也回到了童年,孱弱而清凉,两岸有高大的树木,还长满了我生命里的过往。<br/>       过往中,一个人沿着河下行,看几场别人的战争,有时也停下来发动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br/>       电影里,歪瓜裂枣的坏蛋,高大英武的八路军,分明得很。鬼子和汉奸都容易打,应声而倒,死得彻底死得让人特解气。死,也不可怕,一如邻居老张头死了,直直横躺在床上,有人哭,有人帮着操办丧事,埋了,像睡着了一样。英雄的死,还是让我们有些恨意,英雄不该死。<br/>       打仗很好玩。散学回家,背起筐,拿着镰刀,到了河边,准备好一些土块,等着邻村的孩子出现。<br/>       打仗需要敌人,河对岸的孟家林也有七八个差不多大的孩子。<br/>       他们来了,隔河扔土块,土块大多落到河里去,水花四溅。也隔河对骂,祖宗奶奶地大骂。他们也骂。有时,敌人还没攻过来,屁股上早挨了一脚,你个小王八蛋,他奶奶是你骂的吗?是你姑奶奶。山里的村子小,大多聚族而居,临临近近的村子,攀谈起来都是亲戚。涉水进攻,挎着筐子,敌人落败而走,土块石块落在他们身后的庄稼地里。<br/>       就像电影里一般,这是别人的战争,没我和拴住的事。拴住,生产队长的儿子,比我大一岁,不爱说话,喜欢自己玩,拴住非要找一个人玩的话,那就是我。生活就是这样,在外人眼里,本来最不可能的事,结果恰恰可能。<br/>       拴住不能玩水和打仗,三代单传的独苗,这是家规。<br/>       我习惯了一个人沿着河下行,割草,逮鱼,捅马蜂窝,粘知了……<br/>       挂在树上的马蜂窝,用一个长竿子,顶端帮上茅草,平端着竿子,步量好距离和高度,一人点燃茅草后,我就朝着马蜂窝猛然举起竿子,火借猛然一举的风势一下就蔓延起来,一下就包围了蜂窝,马蜂就纷纷“雨”落了,一个也跑不了。顺势一挥竿子,马蜂窝就下来了。这样捅马蜂窝有危险,万一步量不准或者火苗太小,马蜂感到了热就会炸窝子,只好赶紧扔了竿子,不扔了竿子,马蜂会顺着竿子追过来,马蜂喜欢群起而攻之,从不仗义,更不会要求单打独斗。扔了竿子趴在地上用手捂着脑袋听天由命就是,等到马蜂消停了才站起来弓着身子溜走。万一让马蜂蛰着,那是要命的难受,家长的巴掌自然也会让屁股再难受一次。好了伤疤也就忘了疼,可见了蜂窝还是义无反顾地去捅。起初,我是穿着蓑衣捅马蜂窝的,那蓑衣大,连裤子也当了,安全得很,马蜂再毒都蛰不透蓑衣,胆子大了就不穿蓑衣了。<br/>       对付地洞里的马蜂最安全,也最费功夫,要有耐心。地洞的马蜂比兔子还狡猾,有多个进出口,要和好泥巴堵住几个进出口,只要漏下一个出口,可就麻烦了,地洞里的马蜂是又长又黑又大的那一种,要是蛰了牛,牛就发疯乱跑。蛰了人,也许会要人命的。留一个进口方便放柴草就行,点着柴堆,就扒下身上的小褂子用力扇,烟就顺着进口进去了,火也就越旺了,马蜂飞出来就会掉火堆里,不出来窝在里面也会死。后来才知道是进去二氧化碳太多了,马蜂缺氧就会窒息的。等到泥巴涂住的小口有些烟出来,就可以熄火挖蜂窝了,挖出来的蜂窝往往很大,直径都在五六十公分以上,有很多层呢,一层层摞着。蜂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br/>       也失败过,那是看了电影《地道战》后,学着在柴堆里扔上很多辣椒,想把马蜂呛死,没成想我用褂子扇风时靠得太近,一股浓烟差点没呛死。<br/>       最好玩的是捅河边石坝子里的马蜂窝,是我最拿手的把戏。河边的马蜂身子小,又细又黄,我们叫它草蜂子,蜂窝也小,最大的不过碟子大。找到马蜂窝,小心搬走周围的石头,一旦惊动了马蜂,人就完全暴露在马蜂的火力之下,就要吃苦头了。剩下了粘着蜂窝的石板,就把石板小心翻过来,石板就成了托盘,蜂窝就在上面,这时要小心翼翼地走,大气也不敢喘,喘气也要扭着头喘。走到河中,轻轻蹲下,靠近水面时,猛然放入水中,马蜂一下就成了落汤蜂了,挣扎几下就顺水走了,它们走了,蜂窝就是我的了。看着马蜂在水中挣扎,后来我才发现只有“踌躇满志”这个词语能说出捅马蜂窝的兴奋。再后来读到《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时,眼前就出现我端着马蜂窝走入河水中的情景。<br/>       其实,捅马蜂窝也有诀窍,就是别吃蒜,身上也别有汽油味,马蜂闻着蒜和汽油味就疯,小伙伴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年来,我谁也没告诉过,今天告诉你,告诉你也没关系,现在已经没马蜂窝可捅了,<br/>       喜欢弓箭。白蜡木一弯成弓,细麻线为弦,小手指粗细的树枝为削为箭杆,把箭头削尖就可以了,并无箭簇。<br/>       把箭杆换成细细的高粱秆,顶端插一根针,射树上的蝉。这里的夏日,除了热烘烘的阳光就是蝉鸣。蝉,山里叫知了,趴在树上没命地疯喊知了知了。知了,其实是一道不错的菜肴。用面粉在水中反复揉洗,就会剩下所谓的面筋,黏性十足,取一点粘在长杆子的顶部,对着知了的蝉翼一碰,知了就收入囊中了,一中午下来,百八十个没问题 。我用箭。站立树下,看准知了,轻拉弓弦,缓缓放箭,一下射中知了的头或尾或翼翅,知了虽箭杆而下,也有失败的时候,惊得满树知了四散而去。劲大了也不行,穿身而过,会钉在树上,还会损失箭。好玩,淡的不多,往往拿回家,朝炉灶里一扔,烧着吃,清香至极。也是满嘴灰黑。<br/>      <br/>       沿河而上,终究会走到一条街。(未完待续)<br/><br/></font><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27 11:07:5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7-30 10:02:50 | 只看该作者
<p>文笔清新,语调自然,南山的文字让我想起《呼兰河传》的几句,扁大的日头。。。。。期待下文</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7-27 11:24:06 | 只看该作者
<p>多彩的童年,生动有趣,引人神往,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人赞叹,好文,期待下文。</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7-27 11:07:29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是一条静静的河,有急流、险滩,也有涟漪轻漾,波澜不惊。文章好似电影的镜头闪过一个个片段,笔韵厚重,叙述栩栩如生,童年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飘红欣赏,期待下文!<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31 12:14 , Processed in 0.01518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