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行重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7:0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你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不是有种活生生看着骨肉一丝丝剥离的感觉?行行重行行,一个行字叠而为四,占满一句。这是古诗乃至诗经写法中的一个大特点:不避重字。相反,通过字的重复构成一种意蕴音韵的重复回环,深切感人。古之人云:言之不足,歌之咏之。歌咏之为诗,感叹词,语气词,象声词,都是用以表达情绪非常强烈的要素。诗经中有大量的象声词、语气词和感叹词以及其他助词,以帮助情绪的抒发,并且通过词字音阶的重复杂沓对举交替,体现一种音韵美,和节奏感。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小雅。采薇》中有明显的应用,可以琢磨体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首两句一铺张一感叹,一个“生”别离,道出多少无奈,并且成为全诗底色一贯始终。五言诗中,无一字不有千钧分量。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顺别离意蕴下写,遥想君行处,万里隔天涯。是写实兼感叹。从生离死别这一人生极大的广度处,转入万里天涯这一空间的极大广度里,故有空阔无极之感。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是方别离而思后相会,承上做一跌宕,把生别离的实况做更进一层的铺陈。不但远隔天涯,而且道路阻隔,此一去,生离死别而已。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是跃出眼界的感慨,似写实而纯抒情。胡马越鸟未必是实见,然则必是旅途所必能见之物,其为物也尚且各依本性恋恋故土,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意尽在言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更做一层铺演,从物人相类虚以写悲,转而直面惨淡,层层剥离。相去日以远,一日较一日的远了,衣带也一日较一日的宽了,生别离之情反复咏叹,直如钝刀一刃一刃地割体罢了,哀痛无可复加,只好任由消瘦,不能自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终至于连思念的触角都触摸不到,于是生出浮云白日之隔,游子不顾之恨。明明手指不得不分了,体现来却好似游子一去不顾返一样的绝然。然则当年游子必有不得顾返的情由,登台远望之下,也终于见游子就这样消失在视野里,再等也不再出现,一好似绝情而去,决意不顾返一样了吧。我想望远人是会有这样的体会的。若理解成浪子远游思妇独守,恐怕是生不出如此淋漓厚重的生离死别之悲痛的吧,而且,很有以现代生活去诠释古人情绪的弊端。读古诗时,你要知道古人的生活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游子不顾返可能是游子的主观心理活动,因为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来去实在是太自由了,然而在古汉,恐怕不能做如是想。游子或从征役,或为贬谪,或被远徙,王命一下不得不离。这也是胡马越鸟之感叹非为空发的一个隐由吧。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游子望不见,乃从此开始无限思君。然则别后无穷哀思,百般辗转,只用两句写尽,将多少哀愁浓缩在一个老字里,多少岁月浓缩在一个忽字里,因子之别矣,其生也无欢。纵有千秋岁,忽如一瞬间。用情绪的凝促表达思想之实感,是古诗之“思无邪”处。非后世辗转描摹所可以比拟的。其厚重凝练,是足使后人汗颜的吧。这也是我做上述非游子贪欢不返的推断的依据,显然他们的感情是无比深厚的,别离是极端无奈的。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最后轻轻以加餐结住,似乎此时万物空空,无悲无喜,无生无寿。似乎跳出哀痛,更复无暇顾及自己是否被捐弃,并且无力祝福行人是否安好,只能寄托在努力加餐饭上,大概只有这个才是游子所可以自主和把握的吧。其余前途、命运、归期、安好,全都在心手所不能企及处一般。所谓捐弃,难道不是从游子之无力护家,不得不放任妻子自生自灭的状态入手的么?所谓捐弃,我们都已经把它只看做新欢入手别后无情的专属了,然而抛妻弃子任凭生灭,让我们相信这才是捐弃之作为男儿担当的本意。
      《采薇》曰:王事靡?,不遑启处。无以为飧,采薇采薇。留人思妇,所能寄托的,大概也只有努力加餐饭几个字而已。所以加餐两字,在中国古诗里一向具有独特奇高的地位,大概就源于此。并不是说吃饭最重要,而是,别的,你全都无力把握。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加餐饭,哪怕生病受伤没胃口,请努力也要加餐。另外一个相似题材里占有重要分量的词汇,就是“捣衣”。
     所以你看,古诗十九首刻画哀痛,仿佛百炼钢反复层叠捶打,直到无以复加。时空无限,来日飘忽,在感情承载下,一切都忽焉杂沓,为情驱使。出入腾挪,莫可踪兆。故有浑然雄迫之气,淋漓痛彻之情。这是诗经所没有的,诗经固然思无邪,然则都有个度,怨而不谤,哀而不伤,不象十九首那样剖析痛彻,淋漓悲郁。而且,也是后世所没有的。最后努力加餐饭,如哀极无声,超然物外。?哭之终,不过如此。诗经:昔我往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就算是最露骨的直抒了。我觉得那应该算是哀而不伤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6 21:59: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9-3 11: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7:49 , Processed in 0.01714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