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关引?依韵悼吴公兼致一阳兄节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2: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关引 • 依韵悼吴公兼致一阳兄节哀

水泣烟流咽,鹤唳云垂别。秋悲漫语,哀声绝、伤心切。怨苍天不佑,苦雨凄风冽。此恨绵、丰满血泪溅青月。
更祭一杯酒,情百结。念慈祥,守廉恭德敬高节。把眼前思绪,且寄阳关阙。恸后生、音貌永隔梦寒彻。


                                                  2011年10月8日草祭。


一阳居士兄原玉:阳关引?悼先父

雨骤凄风冽。夜寂悲声切。清秋雪霁,仁心怨,慈音绝。怅西天驭鹤,未老人先别。恸骨髓,衾边后裔久呜咽。
遥祭杯中酒,如滴血。苦生辰短,遗言少,竟成孑。问世间无奈,懊悔终萦结。叩拜时、犹盼阿玛宴宫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思逸潇湘 + 3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0-11 07:40:53 | 只看该作者
赏学总版精华佳作,同悼吴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0-10 22:56: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同悼吴公。问好总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4:11:3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9楼思逸潇湘于2011-10-10 12:39发表的  :
先生夯实的文学底蕴,钦佩。精华,共赏!


过誉了,向潇湘版首和朋友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0-10 12:39:3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夯实的文学底蕴,钦佩。精华,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8:06:3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7楼东方泽华于2011-10-09 17:57发表的  :
未校晁词,“念慈祥,守廉恭德敬高节。”此处句读与寇词异。


感谢临赏。遥握朋友。
附资料,共勉。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948.htm
词牌概述
  此凋始于宋寇准之词作,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桨括王维《阳关曲》而作。因寇词中有“听取《阳关》彻”句,故取作词调名。此调为双调,前、后片各八句,共七十八字。前片第一、二、五、七、八句和后片第二、五、七、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编辑本段典范之作
阳关引   
宋?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一洗前人儿女沾巾之态   
??说寇准的《阳关引》   
蔡厚示   

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谱成歌后,又名《渭城曲》,或名《阳关三叠》,以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须一唱再唱而三唱也。寇准(961--1023)这首词中的许多词句,即从王诗脱化而来。   古往今来,诗赋中咏离别的作品极常见,而宋词中此类题材尤多。但寇准此词,一洗前人儿女沾巾之态。诚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所说:“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前一句写色,后一句写声。色授声传,意境壮阔。读者试瞑目细想:在广漠无垠的边塞草原上,   渺,听渭水低吟,岂不更添行者之惆怅和送行者之伤感么?又恰值春天的清晨,宿雨初霁,尘土不扬,行者跨上征鞍即将出发。此时此刻,尽管人们的心情沉重,其感受却相反地越加敏锐。“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词人见柳色青青,难免更牵起依依不舍之情,故轻轻地攀折下柳条以赠行者,以壮行色。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词用“动黯然”三字,便极好地概括了这种销魂神情。“知有后会甚时节?”再经这么一问,其凄凉不可耐的离情便跃然纸上了。   上片四十字,隐括了王维《渭城曲》的前两句,以着力渲染临别前的氛围。下片三十八字,进一步融化了《渭城曲》的后两句。白居易诗云:“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寇准虽别情满眼,而对酒当歌,仍慨当以慷地殷勤劝饮。所谓“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其实何止一杯、一阕?行者行行复止,送行者送送仍留,往往便一杯更一杯、一阕更一阕地延宕下去。因此词人用“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一句,表达出普天下人最常引为憾事的惜别之情。   白居易《对酒五首》(其四)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寇准此词云:“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歌曲的最后一遍为“彻”。“听取《阳关》彻”,也就是“听唱《阳关》第四声”之意。寇准把自居易的十四字精炼成十字。且不限“相逢”之后,使含意更广了。这种以少总多的表述手法,也不失为一巧。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它虽然是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中脱出.但用作结尾,融情于景以写情,其神韵自更为悠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即与此同辙。   这首词通篇写离情,却不用悲切字眼。篇中虽黯然心动,篇末终寄意于明月。因此至今读来,仍觉得它悲而壮,豪而婉。当宋初词风沉潜于艳冶之际,此词真堪称为不同凡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0-9 17:57:19 | 只看该作者
未校晁词,“念慈祥,守廉恭德敬高节。”此处句读与寇词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0-9 17:47:12 | 只看该作者
把眼前思绪,且寄阳关阙。同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7:10:3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3楼一阳居士于2011-10-09 08:00发表的  :
总版和词胜我一筹,不胜感激,诚谢!


一阳兄过谦了!多多保重,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还要承欢慈母膝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7:08:2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楼文若水于2011-10-09 04:07发表的  :
支持道兄!一阳兄节哀保重!


痛悼!一阳兄节哀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0-9 08:00:06 | 只看该作者
总版和词胜我一筹,不胜感激,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0-9 04:07: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道兄!一阳兄节哀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8 13:05:38 | 只看该作者
痛悼吴公,一阳兄节哀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9-8 03:25 , Processed in 0.21540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