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伴云来的<楼上曲?深秋四吟之渔舟空钓半江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0: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上曲?深秋四吟之渔舟空钓半江烟
  灯影侵衣凭柳岸,临霜长发无风乱。微雨倾情水自流,涟漪倒映知人愁。
  昨日鸾箫停杜宇,晓寒穿透黄花语。今宵剩对夜栏杆,渔舟空钓半江烟。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不管婉约豪放,词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内在所蕴含感发的东西,给人一种振奋一种精神,给人一种暗示,读后回味无穷。能感觉那份情,那种艺术手法。欣赏好的词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任何一首词作都应有它自己的章法布局,先今后昔,先昔后今等等,都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词有三味,气味,意味,韵味,三味齐了,就是一阕耐读之作。
       现在来欣赏这首词,本人也是初学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不妥不对之处还望指正。此词是先今后昔在今,文章跌宕有致,却实是手法老到。起句就交待时间地点事件,灯影侵衣,交待时间晚上,衣和灯影之间的关系用侵字和起来,自然而真,无娇柔造作之感。侵也可说时间之久。事件呢,就是登高凭栏,凭什么地方呢,柳岸,古人风俗,折柳赠别,柳和离别,关系很深。吴文英《风入松》云:“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晏几道〈清平乐〉云:“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张先〈一丛花令〉云:“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刘禹锡则说:“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这些都是有情之语,韦庄却怎么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不管作家怎么说,这种艺术手段总是可以使情景交织起来。从而更具体和深刻地表达他们自己的心情。为什么不是别的岸呢!个人认为,这里的柳岸就是一个暗示。下句对词人外貌心情做深入的描写,从临霜着笔,临霜就是秋天了,时间过的真快,有一个秋天的到来,我的内心无比悲痛,心中所要实现的事情总是茫茫无期,临霜给全词定下一个基调。悲秋也。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
      读到这里先说说诗歌的缘起,你为什么要作诗,在中国南北朝的时代,有一位作者,写了最有名的一本中国古老的诗歌的批评的评论的一个著作,那就是《诗品》。是钟嵘写的,他写过一本书是评赏诗歌的专著,就叫做《诗品》。所谓品就是“品评”,他把诗歌按照他主观的评赏,他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品,它前面就有一篇序文,谈到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他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我们中国向来以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有阴阳二气,说是冬至的时候,冬至则阳生,当它到最冷的时候,阳气生发了,就由冷而转暖;夏至而阴生,夏至当天气最热的时候,阴气就生长了,天气就慢慢地转为寒冷了,就是这阴阳二气的运行,气之动物,它就感动了万物。所以春天的时候,万物就萌生,秋天的时候,万物就凋零。
       所以还有一个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我刚才讲的这是钟嵘,比钟嵘更早的中国还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叫做陆机。陆机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文赋》,《文赋》里边就给我们举了两个例证,他说怎么样呢,他说我们就“喜柔条于芳春”,前面写的还有一句,“悲落叶于劲秋”。因为我以为万物的生长,有春天的生长,才有秋天的零落,所以我把春写在前面了。但是陆机其实是把秋写在前面的,他说什么使我们感动,悲落叶于劲秋,当秋天了草木黄落的时候,就引起人的一种悲哀的感觉。劲秋,那个秋风这么寒冷,这么强劲的,一阵寒风把树叶都吹乱,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当那芬芳美好的春天来的时候,你看到那冬天的僵硬的柳枝、柳条,纵然它没有发芽,长叶,但是你已经感觉到,它不像冬天那么僵硬了,它似乎随着晴暖的阳光而柔软起来了,所以喜柔条,然后它才发芽,它才长叶了,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所以才感动了人的情感,而形于是你就表现出来,“咏”是吟诗,“舞”是《诗经》说的,说是情动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啊,感情使你感动,情动于衷,你要用语言表达,你语言这么平白地说,你觉得这个真是不够意思,你要把你的感动怎么样呢,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中国古代的诗人,都会吟诗,都会咏诗,言之不足,所以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就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为什么,你看到中国过去的冬烘的老先生一边吟诗,一边还摇头摆脑的缘故,他觉得诗歌里边的这种情意,配合着诗歌的音律和节奏,他觉得这样才能够配合,才能够表现出来。所以说,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不但有诗,他还有咏,不但有咏,他还有舞。这是诗歌的感发的缘起,其实《诗品》序里边讲到诗歌的缘起。除了前面这几句以外,它接下来还说了,是什么使你感动?你要写诗呢,除了外在的物象,这是外在的,外在的一些个形象,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草木鸟兽,何尝没有生命呢?我们不是说人为万物之灵,是与草木鸟兽是不同的,可是有生命这一点,这是共同的,有一种生命的共感。所以,南宋一个最有名的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写过两首词,他说一松一竹是真朋友,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真是让我感觉到是像我的朋友一样;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山上的每一个会啼的鸟,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山鸟山花都是我的最好的兄弟;一松一竹是真朋友,那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说学古典诗歌有什么用,我先不说古典诗歌在我的忧患苦难的生活之中,给我的力量,就算对于环保来说。你如果知道,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所以,人才会对于外物的花开花落,草长莺啼,都引起你一种生命的共感。可是一个人,你如果对于这个跟你不同类的生物,都有这种生命的共感,难道你不对跟你一样的人类,有共同的共感吗?所以孔子就说过,孔子说: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说,鸟兽纵然是有生命的,我们也关爱它们,但是它不是你的一个同类,你不能跟鸟兽同居,共同地过野人的生活,你办不到,所以鸟兽不可与同群,这个大家都可以懂得我的意思。所以孔子就说,说人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一个人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就是我们,所有的这些同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之徒,就是人类这一群人,“与”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而谁与,谁与就是与谁。那么你跟什么在一起,你跟河马生活在一起吗,你跟飞鸟生活在一起吗,所以人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所以感动你的,就除去外在的鸟兽,草木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刚才我们说,那是物象,物象说的是外物。除了这个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人世的事象,人世之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死生忧患这些个东西,不是更使你感动的么。所以《诗品》序,在说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后面就还有一段,他说所以,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所以你有好的聚会,就寄诗,就把你的感情寄托在诗里边,表现你在嘉会之中的那种跟朋友的亲近的感觉,嘉会你就寄诗以亲,离群你跟你亲近的人分别了,你就寄托在诗里边,来表现你的哀怨。所以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两个最伟大的诗人,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知道杜甫写了两句诗,说什么,说是 “乞归忧诏许,遇我夙心亲”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什么时候相见的,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是在天宝三年的时候见面的。那个时候,李白名满天下,李白自己是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都纷纷去赶那些个科考,我李白就不去参加你们那些个的科考,我要等到天子皇帝请我去,我才去呢。李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果然唐玄宗就请他到了长安,不但请他到了长安,根据历史上记载,说“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让他做翰林院的待昭,天子对他的宠誉,不可谓不深了,天子这么欣赏他的才华,可是,李太白就乞归,乞就是乞丐的乞,就是他请求说归,我要回去了,我不在你这里做官了。归就是说我要离开朝廷的,我要归隐,走了,皇帝对他这么好,他干嘛要乞归了。你知道这就是你们现在常常唱的,最有名的李白的几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乐》三首,是什么时候写的,唐明皇,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花,说有这么美丽的妃子,有这么美丽的牡丹,我们不能够唱那世俗的俗曲,把那个大天才,他不在翰林那儿待昭了吗?把他叫来,给我们做几首新的歌曲,所以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当然了,李太白的抱负,中国所有的读书人,在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你不读书则已,你一读书,你就只有惟一的一条出路,因为你读了书以后,你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不能下田去耕地,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你就是通过考试,而出来做官,而做官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你是要治国平天下。

  所以每一个古代的读书人,如果真是读了圣贤之书,以圣贤的志意为志意的话,都是要治国平天下的。所以,杜甫说我的理想是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果皇帝用我,我要使我的皇帝成为尧舜之君,我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生活,这是古代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的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而不是给皇帝宠爱的妃子写几首流行歌曲。所以,李太白以为皇帝虽然给他高官厚禄,但是对于他的理想而言,是一种屈辱。所以人家李太白不干了,为什么流传说李白要让当时最得宠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要让那最受宠爱的杨贵妃,给他捧砚台,就因为他内心有所不甘,所以人家就乞归了。如果皇帝真想留他,以为他是人才,就不要准他辞职嘛,皇帝就准了,就让他辞职了。一方面准了他辞职,可是优诏,皇帝下的准许的诏命,就给了很多的优待,给他很丰富的赏赐。乞归优诏许,是杜甫碰到李白的时候,李白是名满天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人家拂袖而归,皇帝赏赐了重金,这个时候杜甫跟他相见的。杜甫比他年轻11岁,当时还是默默无闻,而且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没有考上,人家李白是不考试,皇帝把我请了,请了我还不干,杜甫连考都没有考上,所以杜甫就遇见李白了,杜甫说李白已经是乞归优诏许,可是遇我还夙心亲,他跟我一遇见我们两个人觉得夙心亲,觉得上辈子我们的心就在一起的。就跟贾宝玉碰到林黛玉一样,说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的,一见面就是就觉得我们两个人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是知己,是知音,所以就写了这样的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这是大家更熟悉的一首诗了,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每到春节所有的交通工具这么拥挤,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你不能够回家,你觉得真是孤独,真是凄凉。

  所以,诗歌的缘起是因为由外在的东西使你感动,什么使你感动,或者是外物,或者是物象,或者是事象。而在《诗经》的最原始最早期的诗歌所写的,常常都是从草木鸟兽的外物引起你的感动。
在回头看这首词,临霜长发无风乱,长发有风吹则乱,无风则原形,此乱非发乱而是悲秋之乱,内心有感而心乱矣,此曲折之笔。在看后两句,以无物之物道有情之事,此非物之有情而是词人有情,反说世态之无情。“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惟此涟漪知我愁也,两句词如果没有倾情的倾字,下句的涟漪知人愁,就很突兀了。词所包容的量就轻,倾字乃画龙点睛之字,堪说词眼。词人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很高修养的人,奈世态之无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可能有的人读不出这一层更深的含意,到下阕,你就会慢慢感觉出来了。
       上片起从今起笔,下片就转写昔,我的愁何来。鸾箫,箫的美称,元 刘?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词:“目断京尘,何日听???”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听 秦 楼一派??,闻巷陌几声筝调。” 清 马位《中秋夜》诗:“彩霞??现金?,??凤吹音琅琅。” 此代表一种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回忆,热爱生活的人才留恋那份美好。才能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屈原眼中,不是现在所指漂亮的女人,是指人有品格有思想,有自己独特精神,有贤士之才的人,所以这份感情与众不同。
  南唐中主《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簌簌泪珠多少恨,倚栏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此词评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菡萏出于《尔雅释草》:“荷。。。其花菡萏。”给人以珍贵的感觉。“香销”,香是多么美好  芬芳。“翠叶残”,翠是翡翠的碧绿的颜色,也给人珍贵美好的感受。所有的草木都会凋零,但越是珍贵越是美好的生命的凋零,就引起我们更深更大的悲哀。
    碧绿的水波是菡萏托身所在,是菡萏生长的整个大环境。他说“ 菡萏香销翠叶残”还不算,而且更是“西风愁起绿波间”,强有力地表现了一种生命摇落凋伤的悲哀,正是这种感发的力量引起王国维联想到“ 众芳芜秽”。屈原说:“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如果我种的花死去了,你们大家种的花却活着,那我一个人种的花都死掉有什么关系!他说我所悲哀的是“众芳”,是大家的花都死去了,这才是可悲的事情。

       我引用这首词加以细说,就是来理解鸾箫两个字,鸾箫代表过去,代表美好,代表美人。停,就是停止,受到意外打击,出现意外,结果是杜宇之声,从好箫吹出的音乐转到杜宇悲切之声,那种变化是何等之大。杜宇就是杜鹃,相传战国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蜀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生,起见 蜀望帝。”《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望帝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玉溪生也云:“望帝春心托杜鹃”。
       听杜宇之声就是受到意外打击之后,所承受的折磨摧残,晓寒,晓表示时间之久,时间的过度,加一个寒字,可见词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可见词人所承受时间之久。结果呢,黄花就要穿透了,黄花就是菊花,也代指隐士品格高尚之人,此含蓄道出词人经意外之后,所承受的痛苦打击。此陶公堪以自比,内心感受有谁知呢!今宵只有在此倚栏,也是点题照应起句的凭柳岸,起到收束作用,词不用一写,写到天外去,中间经过一荡漾,意境就有了。在回头看前两句,内心的那种变化,从鸾箫的美好生活到意外,停杜宇,听悲切之声,在到晓寒穿透,在到现在的倚栏,一路走来,中间的起起落落,词人明白了什么呢,我为何要倚栏。结句就说出来了。以景作结,令人回味无穷,眼中所见,也是心中所感,渔舟之小,江烟之大,你能改变这种现状吗,渔舟只是代表一部份人的看法和思想,江烟之大,你是无法改变的,它依旧这样,你只能知道是空钓而已,明知空钓,你还要钓吗,而你所钓到的,也只是半江而已,如烟如幻,少之有少,不是一江,半字也是有特别之处的。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其心要下多大决心。而你经历了,起起落落后才明白。这就是象征手法,文章更有可读性。以后的路怎么走,就看你自己了。是放弃是继续。这就是词人所矛盾所困惑所愁之处。“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兮,如三月兮。
     陶渊明曾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章以赏析为主,有不对之处,望见谅。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7: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浪中行吟) 的帖子

浪中行吟:大有才情。应为兄专开一版。 (2011-12-03 17:40)
别吓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2-3 17:40:06 | 只看该作者
大有才情。应为兄专开一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5:39 , Processed in 0.01747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