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议介子推的封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02: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晋文继位,上赏赏从难者,其次赏送款者,其次赏拥立者。所以介子推理应在上赏之列。从难者十数人,个个有名,想来也不太会在制定上赏名册的时候,漏掉一个人。所以,介子推很可能是被故意漏掉的。因为考察重耳奔难十九年的经历,其中出现介子推名字的,仅只献肉汤一处。别的地方并没有提及,所以可以想见介子推多数属于从属杂役之类的人物。在难中困顿,众人饥渴,而赵衰荷粮独于后未至的情况下,有人抱怨干粮肯定给赵衰吃完了,有人去找野菜,有人说赵衰必不如此,而这时候介子推却转出来独自送给了重耳一碗肉汤。难免不有幸进之嫌。因为当时重耳并非马上就要饿死了,况且已有人去找野菜,况且大家都在等赵衰跟上来,并非到了少一股肉而公子即死的地步。而且,割肉,生火,并煮成肉汤,这一系列的过程到是背着大家干的,直接端出来出现在重耳面前的便是一碗鲜美的肉汤。并说所谓臣子事君不顾其身,故割骨肉以食君云云。试问,从奔者皆朝大夫,哪一个不是抛家舍命跟随重耳的呢?介子推之言,就算是尽忠,恐怕也使诸从人难看了。诸大夫皆在饿中,大家一个都没饿死,想来公子也不至于就到了少吃一次肉便会饿死的地步。之后赵衰跟上,献粮于重耳,重耳因已食肉汤,乃使赵衰自食之。注意,这时重耳让赵衰自己吃,而不是令其他从人与之分食,显然其他人也多少吃了些东西了,哪怕是野菜什么的。从者十几人,哪儿能尽食肉汤?衰乃取粮调水,遍赐从者。当然也可能送给了介子推一份。这一做派是很可以为从难诸人挽回不少面子的。如云大家都是同患难的人,何以独有忠心?!因此介子推当时做法可能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不待见。

        之后,劫公子离齐,负责驾车的是狐偃;过陈曹入楚,显名的是赵狐魏颠等人;秦公送重耳归国时,狐偃因旧边豆以盟重耳。这时候,负责收拾行李的是壶叔。自头须逃后,大概便由壶叔负责收拾行李。终不闻介子推从割股之后被如何亲信任用。所以介子推最后想有所封赏的期望应该在路途中就已经被降到很低了。冯梦龙《东周列国》说介子推闻狐偃盟君,乃以为贪图名利也,言“耻与之为伍”。然则,苟有所以伍者,乃何以无故弃之?若本不得与伍,则又欲如何伍之?归国后大家依旧各司其职,独介子推回了家里,无所操持,想必途中一直都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吧。重耳不是个吝惜记仇的人,连头须和勃?皆能容得下,可以说不念旧怨,不计前仇了。而且记性也非不好,头须窃取包裹私逃,勃?刺杀重耳君命三日行却一日便出,这些他都记得。在饥困时候吃过一碗肉汤的事,想必不会忘得一点都想不起来了。齐桓曾言没吃过人肉,故有易牙杀子以烹调,晋文之食人肉印象一样是深刻的。况且从亡者十几人而已,桑林会已点其数,头须壶叔史亦有名,没有会想不起介子推的道理。那么,封赏时候漏掉介子推,就真的就不是无心之失了。可是,如果记得介子推荐股肉之功,该如何封赏呢?这却是个难事。

       管仲与齐桓论易牙之忠时说,人所爱者莫逾骨肉。故易牙烹子而为公食不可谓爱公。借一句话说叫做“其心不可测”。介子推的行为除进股肉之外,不闻有劝德,一如赵、狐,不闻有献功,如魏、颠,不闻操劳,如头须、壶叔。封之轻则必有怨望之心;封之重则有教人幸进之意。封赏介子推其实很难定夺,况且其行为又为诸子所忌,那么漏而不封则亦不失为权宜之计了。之后文公发榜文说:有封赏漏掉的可以自言其功。几千年来封赏之榜恐怕也绝少有如此言者。那么几乎就是针对介子推的。如果介子推自己来讨赏,不止足羞,而且也易于用普通封赏满足之,甚至晋文都可以说出一段类似于管仲的话来拒绝他,或者先拒之而后赏之,足显恩义。若不来言,自己躲起来了,也约略可掩盖文公不封之举。但不管这么说,这种处理方法对介子推都是一种羞辱。这恐怕也是其进肉汤于重耳之时,使诸子蒙羞,乃使一二子欲羞之以报的因果吧。三赏以下或有遗漏,奈何上赏之人而得独遗。若说是重耳无心之失恐难解释。头须勃?无功有恨,而徒以献计便得封赏,若介子推出而言其功,晋文又何以不封赏他呢?

       但是介子推逃了。本来一逃也就罢了。偏又有人言其功于众。于是重耳只好“大惊”,广出车骑以搜介子推。这时候只好大张其事以掩盖忘恩负义之名,故围山而求之。然则从烧山以迫其出的方法看,这所谓“报恩”之举恐没有多少诚心。对大恩人以震恐惊怖之法出之,亦大有羞迫之意。若真的以报恩为重,三军一动搜一座小山岂非轻而易举?何至于连爬爬山的劳动都省了,而只欲逼迫而出之呢?结果烧死了介子推,留下了寒食节。乃使世人记一肉之功,用以掩君王寡恩之事。然则,晋文故难逃刻薄寡恩之名,若以齐桓对易牙事待之亦大不可。介子推初以事君不有其身而出,终以逃乎君命而止。亦终非完人。以一股肉而欲掩从亡推戴之功,亦难免幸进之心。以逃封而邀清高之名,以一股肉而掩天下精忠之士,颇以为世论有失矣。有尽忠大过此者,如弘演之剖腹纳肝,子路之临危正冠,嵇绍之以身庇主,忠公忘身大有过一股肉者,尽皆湮灭史册,几不为知,岂不令人叹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3:35 , Processed in 0.01291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