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仙吕·一半儿】悼同乡同窗胡忠阳老兄(新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0: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张派遣赴舆乡,两处辛勤常互帮,天命时光福未享。泪湿裳,一半儿孤独一半儿凉。


注:胡忠阳老兄系野兔的同乡同窗,1981年我俩同时被分配到平舆县工作,分别在两个公社当团干。近日,胡老兄因患胰腺癌不幸与世长辞。参加完追悼会并送走胡老兄后,感到十分悲伤,特填曲念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1-30 11: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 楚山孤云 的帖子

楚山孤云:

虽然很多人因循前人之说,但本质上宫调与声情没有必然关系。这一点,吴梅等现代音乐家早已论证的非常清楚。决定曲子的喜怒哀乐是曲牌,曲牌代表的是音乐。而音乐与声情的关系,是人们主管赋予音乐的,或者是一种习惯认知。【抬花轿】本是很欢乐的曲子,在河南也用于丧葬。国际歌并非葬礼曲,却被当做“哀乐”。
如此誤讀、曲解,教吳瞿安情何以堪?!古人有訓:“知其不可與言而言之,是謂失言。”恕在下不敢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1-30 11: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 寒溪幽兰 的帖子

寒溪幽兰:
      读罢顾问先生此论,受益匪浅,顾问点评中有诸多一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之观点,可见先生博览群书之多,赞个。

幽兰看到全清散曲中载有前贤严廷中先生在扬州春事中有首一半儿:

清明祭扫好游湖,行过天宁又广储,阁部墓前钱纸无。想当初,一半儿衣冠一半儿土。
.......
    呵呵,幽蘭客氣:)在下早歲購得《吳梅全集》計八卷,《吳梅講詞曲》不過是其當初金陵講學之教義,非吳梅之全貌,能讀懂《吳梅講詞曲》,約略算入詞曲之山門;能融會貫通,且發現其略有可商榷之處,則算勉登詞曲之堂。何也?《吳梅講詞曲》大多融合前賢論述,作學詞曲者之啓蒙,亦因此可商榷處不可免,《詞學通論》不下十餘處。。。。。。吳瞿安之長,在於曲譜,各宮調間如何連曲,工尺如何,部署森嚴,一絲不混,即便散曲仍附工尺譜,體氣不隔不亂,聲情相契,一代宗師風範。幽蘭上列所失相同,明清以降之詞曲可讀者寥寥矣,吳瞿安曾慨歎:歌者不知律,文人不知音,作家不知譜!當今詞曲界混亂,研究方法、方向皆不對。。。。。。於詞,在下曾寫有《燈下捫虱》及續,發在詞版,幽蘭如有興趣可參讀。遲覆望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5:41:41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谢谢楼上各位。。一一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1-28 15: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 汉唐的风 的帖子

汉唐的风:悼亡曲選用仙呂調?體氣。。。。。。 (2013-11-20 21:46)
虽然很多人因循前人之说,但本质上宫调与声情没有必然关系。这一点,吴梅等现代音乐家早已论证的非常清楚。决定曲子的喜怒哀乐是曲牌,曲牌代表的是音乐。而音乐与声情的关系,是人们主管赋予音乐的,或者是一种习惯认知。【抬花轿】本是很欢乐的曲子,在河南也用于丧葬。国际歌并非葬礼曲,却被当做“哀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1-24 21:28:53 | 只看该作者
再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23 19:33:40 | 只看该作者
读罢顾问先生此论,受益匪浅,顾问点评中有诸多一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之观点,可见先生博览群书之多,赞个。

幽兰看到全清散曲中载有前贤严廷中先生在扬州春事中有首一半儿:

清明祭扫好游湖,行过天宁又广储,阁部墓前钱纸无。想当初,一半儿衣冠一半儿土。

这首曲的意思和兔首版的差不多,依顾问之见这首曲怎么理解为好?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23 17:21: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首版客氣了,在下略具贅述,聊為抛磚引玉耳。近來在下詣力於詞,苦於搜羅,歷經爬梳,著意於厘清並整理詞之宮調,所得確者不過四百餘詞牌。其中《滿江紅》分屬兩宮,即入聲韻與平聲韻兩體,前者屬南呂宮,後者屬仙呂宮,兩者結構相同,字數均等,所異者句中平仄四聲爾。此或解首版之問,即管色何相近也。或未解體氣之何異耳?何謂體氣?悲歡喜怒憂思恐之情也。細味岳鵬舉之《滿江紅》與姜白石之《滿江紅》,正所謂各得其體氣。詞曲講聲情,即先看其是否得宮調體氣,再看是否佐以相應聲律而契合。詞曲相通處在於皆有宮調、工尺譜,所異者由詞入曲,宮調間有竄易,詞之板式已佚而曲猶存,故詞早已不復能歌,而曲尚可付之歌喉。至於劇曲統計,不足為憑耶,套曲、雜劇之中,宮調互混者比比皆是,如《牡丹亭冥誓》一折,所用諸曲,有仙呂者,有黃鐘宮者,強連一處,雜出無序,遑論宮調體氣矣;即便同一曲牌,尚不能免,如《針線箱》與《解三酲》,本為仙呂宮之同調異名者,皆為八句二十八板,尚有昧者強以前者屬仙呂,後者屬南呂,試問他們何以辨明宮調體氣乎?況曲有南北之分耶。曲牌之混雜甚於詞牌,數年前在下細讀《全元曲》、《元曲鑒賞辭典》時便已存疑矣。故今人學曲,務必先於散曲中熟諳宮調體氣,至套曲、雜劇時方能自明。套曲連曲時,還須注意同宮同調者仍有高低不同處,如同為商調,《金梧桐》聲之高亢,《二郎神》聲之低抑,相去甚遠也,故不能以此二曲聯為一套者,何況不同宮調間?詞曲之道,式微久矣,悵悵未已!

       遲覆望諒,順問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22 12:32:46 | 只看该作者
倩女幽魂,汉宫秋月也用一半儿,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21 22:38:49 | 只看该作者
言短情深,节哀。。。问好兔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1-21 18:26:56 | 只看该作者

回 兔喜雨 的帖子

兔喜雨:谢谢顾问提醒。。野兔惭愧,只知调名,不知怎唱。。选用这个宫调和曲牌时。。野兔侧重用了这个曲牌。。不过野兔手中有个资料。。现摘录如下。。也算是野兔的辩解吧。。如有得罪之处。。敬请谅解。。遥祝冬祺。。远握。。

        南吕 .. (2013-11-21 17:43) 
兔弟高见!学习!遥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7:45:45 | 只看该作者
诚请顾问常来曲苑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7:43:21 | 只看该作者

回 汉唐的风 的帖子

汉唐的风:悼亡曲選用仙呂調?體氣。。。。。。 (2013-11-20 21:46) 
谢谢顾问提醒。。野兔惭愧,只知调名,不知怎唱。。选用这个宫调和曲牌时。。野兔侧重用了这个曲牌。。不过野兔手中有个资料。。现摘录如下。。也算是野兔的辩解吧。。如有得罪之处。。敬请谅解。。遥祝冬祺。。远握。。

        南吕(正名林钟宫)与仙宫(正名夷则宫)同属宫调式,只是仙吕宫的主音夷则比南吕宫的主音林‘钟高一律(即一个半音),这在一般人的耳朵恐不容易分辨,何况中国在过去并没有订出一个行诸四海的标准音高;而这两个宫声情,南吕宫是“感伤悲叹”,仙吕宫是“清新绵邈”,竟有这么大的差异,实难以置信。

        依照周贻白《中国戏剧发展史》第四章第252页统计元剧145种,
第一折用仙吕宫的有142本,
第二折用南吕宫的有55本,
第三折用中吕宫的47本,
第四折用双调的102本。
第一折用仙吕宫的有142本,都表达“清新绵邈”的感情吗?

        兹举关、马、郑、白的代表作第一折来看:
《窦娥冤》第一折仙吕宫,首写窦娥的自愿自艾,次写张驴儿逼迫,蔡婆妥协,窦娥表其贞烈之心志,一点也不“清新绵邈”。
《汉宫秋》第一折仙吕宫,写元帝见到昭君,赞叹其美,产生爱意,应该比较接近“风流酝藉”和“富贵缠绵”
《倩女离魂》第一折仙吕宫,首写倩女见了未婚夫王文举,神魂驰荡,母亲却叫他拜王文举为哥哥,颇为不解,而内心郁闷煎熬,次写送别王文举之离愁别恨,应该比较接近“感叹伤悲”。
《梧桐雨》第一折仙吕宫,写玄宗之爱宠杨妃,类似《汉宫秋》的第一折“风流酝藉”、“富贵缠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0 21:46:41 | 只看该作者
悼亡曲選用仙呂調?體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7:39:07 | 只看该作者
野兔谢谢楼上各位惠临赏帖。。一一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13 23:48:38 | 只看该作者
兄弟深情厚谊,尽在曲中!望兄节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13 19:57:20 | 只看该作者
读后心情格外沉重,兔兄节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2 21:51:08 | 只看该作者
同窗兄弟情深,节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2 14:48:09 | 只看该作者
一半儿孤独一半儿凉。不忙,不忙!

拜读倾心佳作,知命之年,人在中年,上有老,下有不,如牛负重,自然是奔波劳碌啊!耳顺、从心,渐转吉祥!知足常乐,福寿荣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2 12:43:45 | 只看该作者
兄弟深情厚谊,尽在诗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引用一句名言,我一生不忘:人死不可悲,可悲的是死后无补。多保重贤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17 06:04 , Processed in 0.08476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