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诗论选评笔记(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1: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6.梦中得诗(第四十八回)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梦中得诗并非作者胡诌出来糊弄人的,正如蔡先生所言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说法。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件事情在脑海里盘旋的久了,往往会在梦中继续存在。甚至一件在清醒时无法解开的事情,在睡梦中豁然开朗。作者所谓的“精血诚聚”,其实就是如此。
记得多年之前余初学诗词之时,有着与香菱一样的经历。每日里冥思苦想,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诗句。真的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走在路上,见到一处景物,便会想:这样的景致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现?古人是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表现的?记得当时与朋友聊起诗词写作,余不止一次说过,诗词学习是一门苦功夫,没有捷径可言。只有真正的痴迷于其中,不是仅仅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才行。

17.三评香菱吟月诗(第四十八、四十九回)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这是香菱作的第一首诗,黛玉给她的诗题是“夜月”,限定的十四寒的韵部。从香菱的这首诗看,香菱的古文底子还是不错的。对韵脚要求,平仄要求,对仗要求都很了解。所缺的就是黛玉说的那样,第一是被缚住了,看的诗少,转来转去就那样的几个字句,没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起句平平,第一句或者还可以保留,第二句就显得笔力不够,显得稚嫩了。‘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作为承接上一联的句子,这两句显得太过娇柔做作,太过刻意,雕琢的痕迹太重。‘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这两句都是写月亮,用‘玉镜’和‘冰盘’来写月亮不是不可以,未免太落俗了,再加上‘翡翠楼边’、‘珍珠帘外’就显得更加俗不可耐。这一首诗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字句,是完全没有作者的情感成分。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这是香菱作的第二首,依旧没有脱离第一首的问题所在。作品中刻意的用‘银’、‘水’、‘玉盘’、‘金砌’、‘玉栏’这样的字词来表现月亮,最后却落得宝钗的一句:不像吟月。‘涂’、‘抹’恰恰是形容月色的,而不是黛玉要求的试题“夜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香菱的第三首书中只有众人的这一段评语,“新巧有意趣”是对这首诗最恰当的褒奖。起手两句就把夜月的精神说了个完全,出笔不凡。第二联、第三联无一字提及夜月,却无一处不能联系到夜月。最主要的是第三首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前三联都是写夜月,第七句笔锋一转,借问嫦娥‘缘何不使永团圆’。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呐喊,香菱自小离家,失去亲人,团圆是她最深切的期盼。
所以,一首诗词作品的好坏,一方面措词要雅致,恰当。对作者的意图要能表达准确,而非东拉西扯的不着边际。一方面不能太过雕琢,为了写诗而写诗,为了言情而言情,'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正要不得。一方面要能把作者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让读者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能为大家所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11-7 22:12 , Processed in 0.02763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