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1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许东风再动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16: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
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林奴儿

此岸是贡院书屋的谦谦君子,彼岸是翠华帘幕的娉婷丽人。中间涓涓流淌地就是六朝金粉凝成的漾漾碧波。烟月如旧,照着十里秦淮的鳞次栉比的飞檐镂窗。照着衣香鬓影的繁华奢蘼。都说是“君子不过桥”,那河上的灯船画舫便是特意为君子而设。渡来一段露水姻缘。暮色四合的时刻才是这里初初的开始。

日复一日的金缕笙歌,林奴儿是真的倦了,想要歇一歇。推开镂雕彩绘的小窗,河上桨声?乃,软语吴侬。灯影摇曳出一片盛大繁华的荒诞。轻叹一声,关窗复归室内的清雅,求得一时半刻的简静时光。壁上补白的是先生史忠的山水卷轴,远山近树,茅舍篱墙无不透露着野趣安闲。这才是林奴儿一直向往的生活。几案之上,素宣松墨,一方歙砚是林奴儿的最爱,歙砚如寒士,若可以选择命途,宁肯抛却这繁华如锦的虚妄,做一介卑微的寒士也是好的,哪怕就清冷平淡的度过一生,也强似这样每日身不由己,强颜欢笑。

琴、棋、书、画俱佳又兼有婉丽明艳之容,清幽秀雅之姿。林奴儿想要平淡简静的日子都很难。几上的笔墨纸砚是她的寄托。独爱山水因着它淡泊自然的面貌,更是因着想要归隐山林的清淑。

谁曾想到金陵高张艳帜的林奴儿也曾是生于官宦人家的女子。自幼熟读诗书,原本应是深闺安娴的千金小姐。可是命运如此不幸,父母早亡,在被伯父收养几年后带到南都金陵,做了官妓。

林奴儿是何许人或许还有人不知,但是提起她的号秋香,应该是无人不晓了。她就是明末冯梦龙笔下的《唐解元一笑姻缘》里华府的丫鬟秋香姐。

秋香,唐寅,华太师(华察)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秋香要年长唐寅二十岁,而唐寅又年长华太师二十七岁,所以注定这段故事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成。

现实中的秋香既不是巩俐版的善良温婉的秋香,也不是姚笛版的活泼莽撞的的秋香。明代的《画史》里记载秋香一名金兰,号秋香,一号秋香亭中人。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子。在当时被誉为“女中才子”笔墨清润。《金陵琐事》里还记载秋香曾跟随沈周学过绘画,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唐寅的老师。如此算起来,秋香就是唐寅的师姐。

秋香的两位老师,沈周与史忠(廷直)的交往还有一段趣事,一次史忠从南京寻访沈周,恰逢沈周外出,见沈周的几案之上素娟笔墨,忽发雅兴,挥笔落墨一幅山水,而后掷笔扬长而去,款识也未落。沈周回来之后,看见画作非常高兴,言“吾阅人画久矣,吴中无此笔,非金陵史痴不能也。”遂四处寻找史忠。真是一见如故,二人在沈周家里切磋画艺,不觉三月之久,相交莫逆。沈周曾在诗里写道“我颠与翁痴,颠痴相比肩。约为老兄弟,逍遥见彭钱。”此处荡开这么一笔,原也是有所刻意。

回过头我们再看秋香和唐寅是如何被后人演绎在一起的。最早这个故事出现在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想来名为耳谈也是有道听途说之意。故事的主角并非唐寅而是苏州才子陈元超。故事的情景和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基本一致。后来之所以被演绎成唐寅,和他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号不无关系。唐寅所刻的这方印章,此风流应是“是真名士自风流”之意。才子佳人一向是世人乐见的匹配,而才华出众的唐寅也一直以不拘于礼教,洒落萧散的面目示人。

《唐寅诗集》里有一首藏头诗。更是给了后人以穿凿附会的想象空间。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诗里写的明白“我爱秋香”但是若冷眼看来,以唐寅的放荡不羁,豁达飘逸,所写的不过是文人相惜的一份敬重。正如沈周与史忠一颠一痴的友情一样,更多的是一份相知的喜悦和激赏。

历史永远不如故事来得精彩。秋香这个冷艳清淑的女子确实被人点过,而且不止一次,但却没有剧中大团圆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历史没有记载林奴儿婚姻,所幸的是她终能脱籍从良。从此金陵买醉的花间客再也不能沾染这“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的素心女子。

某日,正是柳吐嫩芽的芳菲时节,依然有旧日的寻芳客念着秋香的清幽素雅。不辞劳顿地辗转而来。梁间的燕子正软语呢喃,熏风微醉着江南。秋香爱其春日晴暖的嫣好。铺绢研墨要画下这春山秀荣。不曾想蓦然见到的旧客,又唤起前尘种种,秋香略略的思忖,即画柳于扇,写下了开篇的这一首诗。“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客亦是明智之人,看出了秋香的婉拒,知情见性,怅然而别。

看这一首诗的时候,已有淡淡的忧伤聚拢过来,假若秋香已经找到了属意的良人,并能结发为夫妻,又怎会横生这样的枝节。端研秀雅的女子却没有顺风顺水的坦途。

历来以柳喻妓或是歌妓自喻已久。敦煌曲子词里就有一首《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唐传奇里《柳氏传》写柳氏答韩?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秋香此际最不愿回首的就是那段如临池柳般任人攀折的岁月。涵雅如她,矜静如她淡然写出这一句“不许东风再动摇”其中的坚定,隐忍,况味读来都令人心怀崇敬。

沈周先生曾为秋香画过一幅山水画。写过一首词《临江仙》题林奴儿山水画。其中有两句“舞韵歌声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金陵舞榭歌台的风月场少了一枝解语花,江南的山林泉石逍遥地多了一抹傲寒凌霜冷香。

此后的岁月日日徜徉于诗书图画消潜了凡俗的尘心。沉浸于笔墨的清芬淡韵,涤尽前尘的浮华轻艳。如那写入画图的高柳,淡枝浓条,立成了天地间一缕清淑逸气。

特意的看了林奴儿的画,仿马远的山水立轴。细笔山水,山峦层叠,气势雄奇。焦墨树石,方硬嶙峋,有着女子之中难得的刚劲雄健。

放眼望去历来欢场之中不乏奇女子,有“莫问奴归处”的严蕊。有风骨凛然,民族大义的秦淮八艳,她们都是色艺双绝,神清洁烈的女子。林奴儿虽未经改朝换代的离乱,也未有无辜入狱的多舛。然而在笔墨烟岚的幽微处,看到的是一位不染尘烟,清幽洁雅的女子为画史又添了一段传奇。

                                                荷衣写于卫水之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7-15 23:16:37 | 只看该作者
荷衣的文字总是那么的优美而具有古香古色的韵味,让人沉浸于秦淮笙歌的意境中。拜读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7-16 15:22:21 | 只看该作者
鲜为人知。
呵呵,学习。
不许东风再动摇。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7-17 19:55:3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在荷衣蕙带的笔下演绎成美妙绝伦的见解,其穿透力,感染力足见博览群书,洞察世事之功。赏读学习,问好荷衣蕙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19 23:18:07 | 只看该作者
读美文是一种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6:21:2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大家,祝周末愉快,不一一问候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22 20:59:12 | 只看该作者
读美文是一种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8:47 , Processed in 0.01880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