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教育公平,师生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22:5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的教师培训,其中有一门《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的课程,当时我是积极参与思考探讨,认真仔细阅读教材,专心听取专家讲解。几天的培训很快结束,我亦有所收获。回到学校,于闲暇时再次捧读该书,回想培训细节,疑惑重重,所感所想,亦只是个人见解,难说是非,在此抖出来和众网友、同行等人说叨说叨,诚恳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说出你高见,解我心中惑。言若是诺在此先行谢过。</font></p>
<p><br/><font size="4">  《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12以下简称《教育》)在其课程说明中,首先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人是最终目的。”又外加了一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然后在书中比较详细的解释了“教育公平”:“主要是指为社会成员创造机会,让众多社会成员共享他们本应共享的当时、当地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并且列举了一系列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儿童上学难,上好学校难上加难;老、少、边、穷地区女童辍学率高,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求得不到满足;“重点学校”、“贵族学校”的存在等等,最后还说:“人是生而平等的,追求公平是人的基本需求,教育就是要扫除社会、文化、经济中的不公平障碍,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font></p>
<p><br/><font size="4">  由于我现在处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故再看看有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者而言,就是要在思想上形成公平教育的意识,尊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努力做到公平教育。”而且似乎着重看重的是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若不免费,“就意味着‘穷孩子’不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意味着失去人生发展的契机,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社会和谐发展;”若免费,“就不会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就能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从而达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公平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培养公民意识是义务教育阶段推行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font></p>
<p><br/><font size="4">  《教育》引用马克思“人是最终目的”的论断,我以为这样才是教育之根本,尤其是在大谈特谈“以人为本”的今天,这可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教育有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媒体。这其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说白了就是学生是人,老师也是人。教学中,我们常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不管他谁是主体谁是主导,这两者之间只有相互促进,方可能形成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在《教育》一书中,似乎过重的强调了学生方面的公平,是故,我有点纳闷儿,既然以人为本,“人是最终目的”,作为人的教师,为何在这方面却似乎没有价值意义,亦或者教师不是人?前面说了,教育的构成有三个要素,那么,教育的公平是否也应该体现在教育构成要素的平等之上?试问,三要素作为教育基础,基础不公平,上层建筑焉有公平之理?恐怕缺憾与失败都是预料之中?既然注定失败,又何必去做?</font></p>
<p><br/><font size="4">  当然,书中是说了教育公平是“为社会成员创造机会,让众多社会成员共享他们本应共享的当时、当地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说的对,谁都知道,现实社会中,绝对的公平、平等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达到相对的教育公平。可是这个“当时、当地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貌似合理,实际不然。很难理解“当时、当地”的概念到底有多大,是一个世纪还是十年八年,是一个县域还是半个中国?还有,在这里将教师亦理解为“教育资源”?我曾经走访调查过几个县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来自民间,非官方资料),也做过分析统计,与此似乎有所关联,说出来和大家一起琢磨琢磨:</font></p>
<p><br/><font size="4">  教学设备分布:约55%城关(县城)学校;约40%乡镇中心学校;小于5%山区村小。<br/>  教师人数分布:约55%城关(县城)学校;约45%乡镇中心学校;小于5%山区村小。<br/>  学生人数分布:约35%城关(县城)学校;约50%乡镇中心学校;大于15%山区村小。</font></p>
<p><br/><font size="4">  我不清楚处于同一县域、同一时间,是不是属于“当时、当地”的范畴,可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亦常常发现此类相似情况,并非我坐井观天,站在小天地整大问题坑人。如此,教育的公平可见一斑。那么,同一县域,同等的经济水平,“当时、当地”,教育是公平的?县城的学校可以有多媒体,有体育场,有专业的老师,而山区村小,却只是免费的教材、“寺庙”学校、保姆老师,教育就是这样公平的?上面的设备讲先进、将新潮,下面的学校收垃圾,上面的老师讲专业,下面的老师做全能,城镇的学生挑学校,山区的孩子找学校……如此,这是教育的公平?</font></p>
<p><br/><font size="4">  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公平,导致教育的不可能公平!山区村小条件有限,先进设备不可用,姑且不谈,那么老师呢?如果可以均分,城镇的5名学生可以摊到1位老师,而山村小学,为何50个学生还摊不上一个老师?说义务教育是起跑线,说不能让山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就已经输了吗?再反过来说教师,同样的工作,你付出的比别人多出几倍,而收益却比别人少的多,想想,人是感情动物,是有思想的,有惰性的,长此以往,他会做到对学生教育的公平?基本上就是瞎扯淡!</font></p>
<p><br/><font size="4">  教育要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要公平了,教育就公平了吗?教师把一碗水端平了,教育就公平了吗?《教育》中,似乎就是这么个意思。可是众所周知,1个人教10个人和1个人教100个人,效果是不可能一样的。教育水平的不平等性,决定了教育效果的更大不公平性。教育要公平,除了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公平,还必须要确保受教育条件的公平性。而这种条件,更大限度的来自教师。只有学生具有了公平的学习环境,老师具有了公平的教育环境,师生同步,共同完善,教育公平的美好蓝图,才有望实现。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参考消息于2009-11-11 11:57: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天涯一剑)&nbsp;&nbsp; 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在什...

<font size=\"5\">还是慢慢期待着吧。问好天涯。</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月上贺兰)教育公平的宏伟计划何时才能实现?...

\\(^o^)/~大家一起期待(*^__^*)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1-14 11:49:27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人在困惑面前,只有一个办法“等”!整个民族都在等!不仅仅是教育,所有的问题都在等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11 18:29:57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2\">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不公平的情况确实是大家熟悉的。</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1 18:31:0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12 15:52:2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公平的宏伟计划何时才能实现?贺兰期待着。问候是诺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12 18:07:3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公平,农村,城市,偏远山区,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经费划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实现教育公平,就好比要消除城乡差别一样,任重道远呢。问好是诺,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12 22:20:0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云间</i>在2009-11-12 18:07:32的发言:</b><br/>教育公平,农村,城市,偏远山区,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经费划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实现教育公平,就好比要消除城乡差别一样,任重道远呢。</div>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9f9f9\">唉!希望的曙光在哪儿?<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53.gif\" /></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1-14 11:56:0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参考消息</i>在2009-11-14 11:49:27的发言:</b><br/>所有的人在困惑面前,只有一个办法“等”!整个民族都在等!不仅仅是教育,所有的问题都在等待中! </div>
<p>消息,决策权不在我们普通百姓手里,你说我们不等待能有什么办法吗</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12:12 , Processed in 0.01662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