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入声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9: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欲谈入声们就不能不谈四声,古代平、上、去、入四声,这里的声是指声调。就调的本质而言入声不是调,而是声,声韵之声。坚持这一说法的是我70年代接触第一本《语言学概论》的作者岑麒祥老先生,还有当代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李荣先生是《现代方言大词典》的主编。但更多的语言学家认为古代汉语的入声是调。什么叫调?简而言之调就是音的高低,它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四声之说源于何时,何人?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是周?(yong)
约公元四七三年前后在世) 和沈约等人发现的。孔子编《诗经》是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之间,
语言学家据此认为诗经产生的时代就有四声。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四声来源于古代僧人的唱经。众所周知普通话没有入声,上世纪20年代学者刘复的《四声实验录》第一次科学的解开了普通话四声的真实面目。
        中国古代的学者向来重文轻艺,文艺理论很多概念不明、观点模糊,颇多歧异、有的甚至荒谬不堪。比如“散曲”,似乎古今人人都懂,但没有一人做出科学的定义,只是一般性的叙述。梁武帝问“何谓四声”?周舍答曰“
天子圣哲是也”。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人治学方式。周舍没有直接回复什么叫入声,只是举了四个代表平上去入的汉字来回复梁武帝。古代没有录音设备,后人研究古代的字音只能根据文字资料进行合理的推测。就像现代的大猩猩的语言一样,人类混沌之初语言简单,只是很简单的叫声,声音无非是高低强弱长短之别,方法不外乎四呼入声。人类之初的短促之音极可能是入声的渊头。由此推论可知,外国语也有入声,如,英语的big,dig、bit、lip、tick一类,以[-t、-k、p]结尾的,前面又是短元音的,就符合入声的定义。只是英文不像汉语诗词发达,他们没有音韵之学。故没人,也没必要探讨入声。汉语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外表还内容。      

      入声的定义是什么?入声,是一种出口即断的、短促的字音,吐音后发音器官短暂停留在[-t,-d,-p]的音位上。这是我对入声的定义,虽然不敢说科学,但基本界定了入声的特点。因此我赞同入声不是调的学说。也就是说入声与其他三声相比不是音的高低区别,而是发音的方法不同。汉字发音的方法,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为什么这四种就不是调呢?而唯独入声就是调呢?是四声之说在中国诗词曲界、音韵学界影响甚广,所以平时大家谈论时,我也随从此说。
        古代的入声大量地保留在今日南方各地的方言中,有的尾音[t、k、p]已经消失,即便消失他们还是属于入声。
        中国古代的汉字的四声本来是可以直接作为乐谱演唱的,只是后来其唱法失传了,无再人会演唱,祥见
《中国古代乐府音乐谱考》(拙文《奇书共欣赏》介绍过此书)。说来也巧,昨天读洛地文集发现洛地先生早有此说。一般认为元代的周德清发现了入派三声的现象,这没错。根据洛地发现,我们至少可以从律词中感悟到入声早在唐宋已派入三声。我们可以推论, 虽然唐宋律词入声的字唱法,在元代之前,就早已经失传。曲圣魏良辅再次发现入声字的唱法,并把它运用到南曲演唱中。设想,既然律词可以演唱,那么如何演唱入声呢?歌唱入声,特别是歌唱连续两三个入声,绝不可能像机枪点射那样,一个一个字音往外迸。而是采取两种方法,出口即断和出口拖音,拖音即意味着入代三声。这就是今日南曲入声字的唱法。这是我习曲的一项重要收获!颇感自豪!周德清《中原音韵》明明确确地把入声单独列出,入派三声,这是个重要贡献,但不是他的发明!
       今日学昆曲者都知道“中州韵”,中州韵与《中州音韵》不能划等号。“中州韵”反应的不是某一个地方的方音,而是以苏州官话为基础的南北昆曲专用语言吴音。他是《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结合而成的。其代表是《韵学骊珠》,吴梅、王季烈整理的韵字表都属于这一类。中州韵与苏州方言大相庭径。为了弄清两者关系,我收集了很多音像资料用以对比,昆曲所用的中州韵和苏州评弹的苏州方言。用中州韵填律曲,入声韵必须独用,就是说要押入声韵,必须全用入声韵。南曲句中的入声字,没有特定的位置。只要用于仄声字的位置就可以。曲谱标注的位置均可用入声字,这与律词类同。至于据谱例之曲文,唯“入声”位必择入声字填之,此乃画蛇添足而已。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但语言总也是受到人类的主动干预。台湾的国语的发音和大陆普通话的发言,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人们干涉造成的。

我是一个业余散曲爱好者,见识有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5 21:06:16 | 只看该作者
咱一般喜欢在网上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5 21:39: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6 08:11:1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6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问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6 14:33:0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6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有楚兄在,受益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8: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楚天涯) 的帖子

楚天涯:咱一般喜欢在网上查。 (2012-06-05 21:06)
非常感谢您的光临,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6 19:52: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非子若云) 的帖子

非子若云:学习了! (2012-06-05 21:39)
谢谢您,顺祝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 3楼(木石散人) 的帖子

木石散人:拜读学习。 (2012-06-06 08:11)
谢谢您,顺祝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 4楼(初来乍到) 的帖子

初来乍到:认真学习,问您好 (2012-06-06 10:01)
欢迎朋友光临!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33:54 | 只看该作者

回 6楼(轻风山庄) 的帖子

轻风山庄:学习!有楚兄在,受益颇多! (2012-06-06 15:09)
谢谢您的关照,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13 16:34: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并收藏。。谢谢楚山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14 07:13:41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4 04:23 , Processed in 0.03119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