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驾驭课堂的艺术之声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驾驭课堂的艺术,不但曾经被广泛转载,还被个别同仁窃为己有,连文件名都没有改动就上传到百度文库。其实这种东西只要搜索一下该同名文件,看看其他笔者名下的文章发表的时间就一目了然了。笔者也曾经向百度文库举报过,可是百度果如网媒所言,许多设置都是沽名钓誉,对于用户的反映,基本没有多少回应。最近百度空间“升级”,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将原有的许多功能都“升级”没了,致使用户大量网络资源丧失。可是面对用户鼎沸的抗议,百度基本置之不理,没有什么明确的解释。此类文章本就是与同行交流教艺,也没有什么主张著作权之念,只是觉得为人师表,这种作法有辱斯文,但后来转念一想,管它以什么形式传播呢,客观上能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不失为一件功德。之所以在充实此文前,抛出这番话,主要是避免让广大读者误会鄙人拾人牙慧。毕竟礼义廉耻,是读书人不能轻视的操守。
  原文《驾驭课堂的艺术》中阐述了神驭法,利用表情来操控课堂;体态语言法,用课堂上讲课的举止来随时吸引学生注意,操控课堂;暗示与交流法,通过心理暗示与神情、体态语言交流,精炼点拨,操控课堂;因材施教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操控课堂。可是当时由于经验不足,针对师生课堂上语言交流的障碍,有些矫枉过正。对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作用挖掘不深,今就数年来授课体验,补充些新的感受,与广大同仁进一步切磋。
其实语言在课堂教学手段中还是居主导位的,过去之所以在原文中对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就是因为看到太多师生课堂上的语言抗衡。教师本应该是语言艺术的使用者与传播者。可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本专业的上肯下苦功夫,却极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用心。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均是世界观尚未成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群体,语言沟通存在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找到语言契合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不能针对教育对象的理解能力去进行语言交流,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是要事倍功半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是不同的。甚至相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会因为其后天因素存在千差万别。所以现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就是老师备课,要备学生。不能只备那些死的专业知识。教师工作不仅是要自己对本专业知识了如指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其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备学生就显得尤关重要了。说白了就是为了通过让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然而,中小学的孩子,其生理年龄使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课堂的操控,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断然不会有理想结果的。至于个性差异的,这里只作一下提醒,需要同仁们自己细心体会,下面仅就一些具有普遍适用的方式,谈点个人一管之见供同仁们参考。
  有些老师由于平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且不注重“师道尊严”,日常里在学生面前举止失度,让学生失去了对这种老师崇敬感,甚至滋生蔑视。反映到课堂上,就是师生情绪的对立。其实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课堂的那四十分钟或者四十五分钟。其全部生活都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要素。因为在这个信息畅通的时代,教师的个人生活绝大部分是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的,一个教师生活方式与为人都会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产生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教师完全放弃个人生活需要,唯教学工作是从,可是至少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时,保持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
  谈到这,让笔者想起中学时遇到的一些事。当时学校的院墙是用黄土加草插成的土墙。年久导致有些地方在雨中坍塌,恰好在当时教师宿舍方向的一个墙角出现一个豁口,可是当时笔者的一些老师,却从来不走这个捷径,而总是从校门绕半个校园回宿舍。一些年轻的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老师讥笑他们迂腐,常常走此捷径。可是这些老教师们却坚持“君子不可逾墙而入”,自始至终都循规蹈矩;有时雨天,那些新社会培养起来的年轻老师们,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捂着头仓皇奔跑于操场间,或者争抢着挤在一个伞下。可是那些老教师们,却稳步行于学生面前。老先生们信奉“师道尊严”,宁可湿衣不可乱步。当然如果遭遇暴雨还是紧赶几步的,可是仍行止有度,不失稳重。
  这些教师平时在学生中的影响,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尊重、对立。老教师们平时在课堂上很少对学生声嘶力竭地训斥,可是包括那些调皮的学生都非常敬重他们。用这些学生的话说就是不敢在他们面前放肆,因为他们无言自威。可是那些平日里不注重在学生面前举止的年轻教师,常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对立,他们有时讲的道理学生未必不明白,可就是不买他们的账。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认识能力尚不健全的青少年们,在对待学习问题时,往往体现出缺乏理性。他们对印象好的老师所教授的那科就学。对没有好印象的老师所教授的那科就排斥。虽然他们知道老师所说的“你不是给我学的,是给你自己学的”的道理,可是他们不能理性地把握自己的行为。这是由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排斥性的情绪,拍桌子吼叫“别说话了……我对你们好你们知道不知道!”是世界上最苍白的语言。用今天的一种说法就是语言垃圾堆里的顶极垃圾。这种老师可能始终惶惑,不理解学生们的回答:“知道……(可就是不买你的账)”。可是他们更感觉惊异的是,这些被他们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在那些老教师的课堂上却温顺得狠。被老师看一眼都惶惑,不敢与老师对视。对待中小学生,你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理解,你得学会用他们话与之交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这就是尊重个性差异。学生有悖常理的表现,往往缘于遭遇学生排斥的老师们课堂以外给学生的印象。
  笔者经常告诫年轻教师,在学生们面前要举止有度,平时说笑(虽然笔者反对老师们在办公室说笑)要回避学生。本文主旨是阐述声驭课堂的,可是如果不阐释明白上述前提,声驭就发挥不了效果。在平时注重身教的前提下,课堂上讲课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身教只是操控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缺少身教课堂上的语言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仅有身教没有语言教育也是无法掌控课堂的。
  声驭,就是用说话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学生形成微弱却频频产生的新刺激,达到以新的兴奋灶,抵制学生不断产生的“溜号”的旧兴奋灶。学生溜号是中小学课堂上一个极普遍的现象,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可能长期地精力集中。一些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课堂上集中精力的时间20~25钟已经是极限了。达到半个小时的已属于凤毛麟角的极个别现象。而且这种集中精力还多伴随着频频的溜号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学生的精力就会转移,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然而,面对频频产生的溜号现象,老师又不便逐个地用语言提醒,况且人生理上是天生的“喜新厌旧”,专一多是一种理性行为。是后天道德与行为修养的结果。反复用相同方式提醒学生,最后就产生语言疲劳,效果越来越差。
  教育如果离开了对教育对象的生理与心理规律的利用,肯定难以产生理想效果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讲课的语调,语速都是对学生形成新的微弱兴奋刺激防止学生溜号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不用中断讲课,利用讲课的试达到增强授课效果的目的。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发现有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开始学生声音还较弱,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讲的内容,就不断地提高声音,结果老师的声音升高学生的声音也随之升高超过老师,直到把老师的声音湮没。最后老师只好要么无奈地面对无语,要么暴跳如雷。其实发展到这种境地,老师是有一定责任的。你没有及时地在学生形成排斥课堂学习的兴奋时,用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抑扬顿挫等语言的无规律变化形成新的微弱却频频产生的新刺激,替换学生不断产生的溜号兴奋,引领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内容。
  教师在课堂授课,学生在下面有异响或者目光反映出溜号时,是绝不能忽视置之不理的。这些有悖课堂主旨的现象,一定要扼杀于萌芽中。但是千万不要用“别说话了……我对你们好你们知道不知道!”去刺激学生。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现在学生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弱,尤其是中小学生。普通中学与普通小学,甚至重点中学与重点小学里的普通班,学生课堂上溜号大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如果授课老师逐个用语言去提醒教育,那教学任务肯定是无法完成的,至少是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个老师授课语调平淡,语速匀速,是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的。这无异于催眠,这样的授课方式,即便对于成年的大学生,也难发挥理想的效果。可是以目前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现状,即便注重身教,常常仅靠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抑扬顿挫等无规律的语言方式变化也是无法达到阻止全部学生课堂溜号的。所以,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常常与教育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会讲故事、讲道理,你的故事不一定都是情景再现,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针对学生当时行为)编述一个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的故事,向学生晓谕道理。这种故事,要尽量避免赘述性语言,而且可以不必把情节讲完整,让学生明白要晓谕的道理就可以了,给学生留下点想象空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讲故事时,要让你所针对学生感受到是说给他(她)听,又要尽量让其他学生感觉这是说给大家听的,没有具体针对的同学。这种分寸的掌握,也需要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细心体会,其效果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阅历与修养。
  日前,笔者给一个老师代课。由于第一次给这个班上课,所以与学生之间都较陌生。谈不上备学生,只能凭感觉随机应变。课堂上一个后墙角的学生没有做当时发的课堂练习,而是横过来坐着与隔着过道的同学讲话。笔者在经过目视提醒,直接语言提示仍不见效后,把这个同学叫到前面来,可是这个同学到讲台前用迷茫的目光看着笔者说“我咋的了?”于是笔者就给他们班讲了个故事:
  笔者首先让这个同学回到座位,然后对全班同学说,现在还有几分钟下课。老师今天给你们代一节课,也许大家在校期间我们都没有机会再一起学习了。你们学习成绩好坏都与老师我这一节课没有太大的系。可是为了这一堂课的缘分,老师有几句话要说给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在老师发下课堂练习后,没有马上去做练习,却与邻座同学讲话,这在中国的课堂上是属于违纪行为的。你们经历了小学六年中学两年,八年来的时间,以你们正常的智商不会不知道这种道理(学生会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智商低而停止对抗行为)。可是这位同学在老师提醒后,转回座位没有写几笔又与旁边的同学聊上了。刚才老师对你们说过,如果哪些同学有非常迫切的话要与其他同学说,不说就安不下心来学习,那么老师给两分钟假,到教室门外,抓紧时间把要说的说完,然后回来集中精力上课。可是没有同学提出这个要求,说明大家即使有要说的话,也不是很迫切,是可以下课后再沟通的。
  刚才老师把这位同学叫到前面来,不是批评,只是想进一步明确提醒他。可是他问老师“我咋的了?”他真的不知道他上课不应该与其他同学说话影响人家学习吗?真不知道应该与大家共同进行课堂练习吗?老师从他的神态上感觉不到什么不正常!这说明他对老师阻止他课堂不当行为有情绪?老师从教二十多年,最不愿意听的就是“我咋的了?”因为这句话常常不是不知道自己有了什么错误,而是一种掩饰,一种自欺。老师仅给你们代一节课,即使这位同学想再难为老师我也没有机会了。可是为了咱们一节课的缘分,老师要告诉他与你们大家一个道理,识不足而知进,否则这位同学以及与他有相同观念的同学还会继续受此糊涂观念的不良影响。
  老师不是早市卖菜的(楼下校园外街道上就是早市),卖不了就烂了。一定要把这些菜(道理)推销给大家。国家规定的任务老师已经完成了,这些话不属于必须要讲的。之所以对这位同学对大家如此要求,就是因为未来你们生活的中国社会,对大家有这种要求,你们每个人将来生活在群体中,都必须顾及周围人感受,否则你将遭到大家的排斥,会徒生痛苦,甚至可能因此丧失工作机会,会影响你的现实生活。当然这些都是许多年后的事,与老师没有必然的关联,无论哪位同学将来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性在社会上遭到挫折,老师都不会被追究责任。甚至你们自己都不会想起这与老师有什么关联。可是老师有老师职业操守,你们可能不一定凭老师这番话接受老师的观念,可是老师却不能不把这个道理说给大家。
  当今社会是协作型的社会,大家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共同受益。可这个同学现在却不明白这种道理,如果听任他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势必形成忽视周围人感受,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性。人的行为习惯是在青少年时的长期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这么想,等我毕业走向社会就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了。就象咱们同学的一些生活习惯很难掉一样,这如同临渴掘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什么上学叫求学呢?因为大家都想未来能够生活得更好。而当今文明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与文化素养成正比的。这文化素养,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理性的观念也是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非大家是这么理解生活,说老师你说得不对,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痛苦而来的,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深受痛苦,所以我不需要顾及其他的感受,让他们给我更多的痛苦吧,我求之若渴。有什么好吃的不要给我,有什么好穿的赶紧给别人,吃好的穿好的,影响我追求痛苦。我也不需要什么工作,更不需要与什么人配合,将来我的目标就是去要饭当乞丐。那老师我就不知道该与你们说什么了!
  前几年咱们校高中有一个转来的新同学与我说:“老师,听说这校你最厉害,那是你没有碰上我。我以前的那些老师都怕我。老师我当时告诉他,那是你太“聪明”,不过这个聪明得给你加个引号。你为什么到学校来学习呀!如果上学让你未来的生活更痛苦,让你只能看到别人吃好东西没有你的份;让你看到别人穿靓丽的衣服,你只能穿破旧不堪的衣服;让别人住高楼大厦,你只能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破房子;让你只能看别人开着私家车,你只能去挤公共汽车,你还上学吗?虽然你家里有点钱,可是如果你将来没有本事自己挣钱,那点钱够你活一辈子的吗?十多年前本市房子五六百元一平米,现在最低最差的房子要四五千元一平米,等你父母百年之后房子还不知道要多少钱一平米呢,他们留给你的那点钱钱你能买多大的房子?够买私家车吗?够你吃肯德基、麦当劳,够你喝红牛(他当时手正拿着一瓶红牛)的吗?你挣钱?凭什么?你上学就是学挣钱本事,使你未来生活质量更高。老师就是帮你达到这个目的,可是你却拒绝。
  以前的同学之所以怕我,是怕我不再管(帮助)他们,因为他们追求幸福。你不追求幸福,当然不怕老师了。至于怕我,你现在还没有资格。那些以前怕我的同学与我的关系都处得象父子一样,我对他们就象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你与老师有这份感情吗?生活的道理国家从来没有规定该给谁讲,讲多少。你想要,想怕老师我,你的努力还不够。后来,他与一个同学打仗,值班老师拉架,他不服与值班老师撕扯了起来,周围的老师怎么叫都叫住,恰好让老师我遇到,于是就照着他的屁股踢了一脚,谁知他愣了一会说,老师那我够资格了?气得老师我当时哭笑不得,说你够不够不资格看你怎么认识自己的错误,怎样看到老师管你,也就是对你的帮助。他不出声了,沉默了一会他对值班老师说:“老师我错了……谢谢……”
  后面这位同学(指刚才叫到讲台前的那位同学),不知道老师是否说明白了。老师对你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把这节的内容学好。而是为了让你与同学们明白这种道理。为了让大家今后走向社会少受些挫折,生活更幸福。如果你还不明白,但愿下次你还机会对老师说:“我咋的了”!这个同学的头越来越低,下课铃声响过了,同学们仍然没有一个出声,没有一个张罗下课的。
  孔子为什么要提倡诲人不倦呢?就是教育不象给电脑输入程序,操作一次就一劳永逸了。即使是电脑,还可能受病毒侵袭。所以声驭,也就是用语言进行教育,是最简单,也是最难,最不易奏效的。是一种教育活动中的常态。点滴不成熟的见解,敬请国内同仁们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14 18:51:59 | 只看该作者
很值得收藏的一篇理性文章,不经一番阅历是很难写出的,思维缜密,思路清晰,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15 17:37:07 | 只看该作者
心得体会,经验积累,教学精髓,学者宝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9:48:03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闲心若水) 的帖子

闲心若水:很值得收藏的一篇理性文章,不经一番阅历是很难写出的,思维缜密,思路清晰,欣赏,问好~ (2012-06-14 18:51)
感谢鼓励,希望有机会切磋教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9:48:43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云中一鹤) 的帖子

云中一鹤:心得体会,经验积累,教学精髓,学者宝典。 (2012-06-15 17:37)
感谢鼓励,希望多提宝贵意见。祝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8:22 , Processed in 0.01791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