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br/><font size="1"></font></p>
<p align="center"> </p>
<p> </p>
<p><font size="4"> 一个五十集的历史剧,我一口气看完,再看,又看。流泪,再流泪,又流泪。拿起笔,放下,再拿起,又放下。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那样的熟悉,又似乎那样的遥远,那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人物为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为那崇高目标不懈奋斗。剧情它之所以感人、吸引人,是因为了它把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种与众不同的为国家为民族,为大多数劳苦大众而不惜一切的形象完美艺术表现的是那样真实。片头曲悠悠哀惋,像是一个人,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历史,在静静的静静的思索。那过程好凄美,宛如是秋叶飘落后随之而来的雪花的飘零,把你缓缓带入那已是过往烟云的历史诗篇。<br/> <br/> 南北有句诗:溯溪流而上,山的味道越来越浓,沿海的气息而下,海的气息越来越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闻到的气息是什么呢?那是一朵花,那朵开在历史记忆潮湿的心里的一朵白花。<br/> <br/> 和着山水,我随着剧情中表现的历史再次入画,又从画中浅出,思索。主题歌中唱的“我要飞,我要飞,为着自由和理想”那含蓄的画意,延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走过的满天星辰和电闪雷鸣。当时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所信仰追求的共产主义、三民主义都是那么抽象和遥远。作品很又像苦瓜,浑身都是岁月烫起的泡。理想和现实在剧中不断交汇斗争,交错行进,并在不同的人物的行为中体现,反映出理想真理在实践过程中升华和积淀。我闻到的那花朵在泪水里流出喜悦,在潮湿中渲染沧桑。当民族危亡的时刻,两个年轻的党,能够丢掉不同的政见、恩仇、共御外敌,又是中华民族最优秀品质的绽放。那是生母和养母、师母和学生、兄弟之间、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恩恩怨怨,思想激烈碰撞,是那种经历了历史沉淀后的深深的感叹。剧中一个理想主义者临赴刑场时,所吟用的“一个烈士给未曾见面的孩子的信”,含蓄的意,紧紧揪着你的心,不由你不涌动心泉的浪花,让你陷入沉思。<br/> <br/>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一个年轻人,怀着对革命、理想、真理的追求,经历着正像当时的国家以及他所在那个年轻的党所经历的沧桑,那一群人的每一个脚印深深印在广州、上海、重庆还有南京的雨花台。他们每向前一步,感受残酷伴随着他,那人轮、人理、人道在和王道的斗争中深深刻在了她的足迹里。那血腥留给肉体上心灵里的创伤是抹不掉的历史的产物,那沧桑即是个人经历的也是一个国家经历的。可也正是在这个年代里,每个革命者,为苦难深重的国家,为自己的主义、理想,不管是涌入广州还是奔赴延安,依然情感超越肉体,现实跨越历史。可见理想不是想入非非,朝圣的幻灭是成熟的开始。剧中的一个老者,杨廷鹤----在不同信仰的两对儿女间可谓目光如炬,事事洞明。<br/> <br/> 我们的民族就像大海永远有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能力一样。回首《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新认识。“夺取政权不易,建设国家巩固政权更难。”瞿恩----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由无数个瞿恩这样的具备了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想、信念和品质的人,连他的敌人都不敢不敬重他,也不得不敬重他。结尾主人公杨立青所讲的党课----一个在二十年前就为理想献出生命的人在二十五年前就告诫我们和我们的党的话发人深思。剧中所警示的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br/></p></font><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02-23 16:30: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