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杜子美七律选评(附历代汇评)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2:02:58 | 只看该作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第一快诗,虚字的使用居功至伟。忽、初、却、漫、须、好、即从、便下,层次井然,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另老杜又用他人来写自己,这里的妻子何如“笑倩旁人为正冠”里的旁人,所以奥斯卡为什么有最佳男女配角。
颈联承上启下,最是老辣。尾联别开生面地重出字,跑起了小火车。你看他写来跟玩似的,背后不知安顿了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22:46:08 | 只看该作者
给辛苦打开帖子的吟友一点干货吧。下引二位兄台批语及回复一则: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批曰:又是骈起骈结,然此结不佳。艰难苦恨复潦倒,败矣。(恨比春深《唐七律选》初稿)

微吟无板:艰难苦恨复潦倒。不是这样读法的。恨兄虽然已经看到尾联是对仗,但似乎还是把苦恨之苦当作困苦之苦了。这样才可能会把“艰难苦恨”连在一起当作形容,而和潦倒比较,以为二者描述接近。那样解,当然是有堆积渲染之弊。

其实,苦恨之苦是个副词,甚也。苦恨也就是甚恨,深恨。秦韬玉《贫女》诗有“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甚恨和新停才是对仗的。而艰难是说时世,潦倒是说个人。对仗也很清楚。

这样解,尾联不仅对仗,而且是个流水对,流水之中又有转折。苦恨时艰,繁霜两鬓,(蹉跎了我的年华,乃成如今之潦倒),而这潦倒(或贫或病,或兼有)让我连酒都不得不戒了--连麻醉逃避都做不到了。这样看,就不仅不重复,而且对仗、文理、情绪无一不清楚。

登高这首,前人有推为唐人七律第一的,绝非幸致。

另外,苦恨还有苦恼之解。其苦是困苦之苦了。见《汉典》网:

(1).苦恼。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

【zdic.net 漢 典 网】

但它把杜甫的登高例列入“苦恼”一条,是不对的。理由见我前面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49:39 | 只看该作者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①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评注】
《后村诗话》:此篇(按指《客至》)若戏效元白体者。

《唐诗归》:钟云: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花径不曾”二句下)。谭云:“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肯与邻翁”二句下)。

《唐诗援》:天然风韵,不烦涂抹。

《唐诗镜》:村朴趣,村朴语。

《唐诗摘钞》: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初白庵诗评》:自始至末,蝉联不断,七律得此,有掉臂游行之乐。

《义门读书记》:反打开去,惟公能之,《宾至》起相似。风雨则思友,况经春积水绕舍,日惟鸥鹭群乎?极写不至,则“喜”字溢发纸上矣(“舍南舍北”二句下)。

《茧斋诗谈》:一、二言无人来也。三、四是敬客意。五、六是待客具。每句含三层意,人却不觉,炼力到也。七、八又商量得妙。如书法之有中锋,最当临摹。

《唐宋诗醇》:朱瀚云:首句用“在水一方”诗意。次句用“渔翁狎鸥”故事。

《读杜心解》: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须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

《杜诗镜铨》:邵云:超脱有真趣。陈秋田云: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与前《宾至》首各见用意所在。

《唐诗归折衷》:唐云:前篇《宾至》以气骨胜,此以风韵胜。吴敬夫云:临文命意,如匠石呈材,《早朝》必取高华,《客至》不妨朴野。昔人评杜诗,谓如周公制作,巨细咸备,以此也。

《唐七律隽》:只家常话耳。不见深艰作意之语,而有天然真致。与《宾至》诗同一格而

《宾至》犹有作意语;虽开元、白一派,而元、白一生,何曾得此妙境!

《唐诗偶评》:极写不至,则喜意溢发纸上矣。市远家贫,惟恐我喜之无以将也。

《近体秋阳》:无意为诗,率然而成。却增损一意不得,颠倒一句不得,变易一字不得。此等构结,浅人既不辨,深人又不肯,非子美,吾谁与归!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首二句是《三百篇》即所见以起兴,反兴法也。三、四开合了然,五、六直率。近人学杜,但袭此种,便失少陵真面目矣!落句作致,在着“隔篱呼取”字。

《读杜私言》:《宾至》、《客至》二首,别有机抒,自成经纬。

《杜诗集评》:朱彝尊云:起二句妙极天趣。

《历代诗法》:诗人荡然谦厚之意,见于言外。

《唐宋诗举要》:层层反跌,一句到题,自然得势(“蓬门今始”句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2:37:43 | 只看该作者
题曰客至,先以春水,群鸥兴之。这就是法,并不奇特。而奇在“群鸥日日来”,又着“但见”,这已经暗指无人到访了。你看他场面铺排,水也满,鸥也多,日也多,接着花也多,全在为第四句造势,而其中有生气,有欢喜之意味,这就是诗人情感于通篇的贯注。

“花径不曾缘客扫”是重复的意思换一种说法;颈联两句也然——没啥好招待的。接近于合掌。但老杜只会接近,不会坐实合掌,这就是高明的地方,一个意思能写得很厚。

尾联写喝酒场景,配角又来了,邻翁。他跟群鸥一样,就是活道具。这样故事的主体就产生了变化,老杜本人游离在主次之间,这就使原本容易老套,单调的场景有了看点。
“隔篱呼取尽余杯”是设置障碍,产生距离,这样的后续动作才漂亮。如义山“隔座送钩春酒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1-30 18:08:4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拿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22:01: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留下买路财,,,开句玩笑。老杜佳作颇多,待有时间再咀嚼咀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1:38:42 | 只看该作者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去)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汇评】
《唐诗广选》:郭明龙曰:结句弱。

《唐诗选》:杜每于天时地势,妙得景语,“石门斜日到林丘”是也。“不贪”句奇创。

《唐诗归》:钟云:幽鲜有骨,口齿森然(“涧道馀寒”二句下)。钟云:“金银气”贪者白不识也,此有至理,不必与俗人注明(“不贪夜识”句下)。

《杜诗解》:“更幽”字妙。有只是一身而亦喧者,春山所以畏俗子也;有多添一人而愈静者,春山所以爱幽人也。看其自待之高如此(“伐木丁丁”句下)。

《唐诗直解》:“不贪”二语闻道之言,人不能释。

《唐诗镜》:三、四景色自然,风格最老。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五、六,上二字成句,下五字即解上二字,是折腰体(“不贪夜识”一二句下)。

《杜臆》:“不贪”、“远害”语近道,说得隐士有身份。……及味“虚舟”语,知其在泉石而非膏肓,卧烟霞而无痼疾,忘机达生,无意无必,高于他隐士数倍。

《带经堂诗话》:山(按指曲阜县石门山)南有两小阜,俗称金耙齿,银粑齿者,子美诗“不贪夜识金银气”之句,盖偶然即目耳,非身历其处,固不知也。

《义门读书记》:春犹冰雪,幽深可知,此二句“独相求”也(“涧道馀寒”二句下)。

《唐诗别裁》:“不贪”句,言其识之清,“远害”句,言其识之旷。

《读杜心解》:盖诗成于既宿之后,系题壁诗,非访隐诗也。访隐则须由我及人,题壁定是因人感己。若认作初到,则“夜识”、“朝看”如何下?

《杜诗镜铨》:蒋弱六云:写其居其人,皆迥绝尘凡,杳不可即。王阮亭云:情景俱佳(“涧道馀寒”二句下)。邵子湘云:中有至理(“不贪夜识”二句下)。

《唐诗近体》:善写幽居之致,旨趣俱远。不得以涉理路、落言诠议之。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上句言时值初春,下句言日正傍晚;然语特动荡流美,为全首警句(“涧道馀寒”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写行,景色历落老成,出色在着“馀”“斜”二字。五、六质语,用婉笔,此等大故是初年声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5:05:23 | 只看该作者
“春山无伴独相求”,起得妙。无伴,乃幽;相求,乃有人迹,乃有伐木丁丁。伐木一语,《诗·小雅》篇名,后用来表达朋友间情谊深厚。此典也可看作此诗的内核。“丁丁”二字,象声词,比之“鸟鸣山更幽”更具体,更身临其境。
颔联炼第三、第五字,各有因果关系,两句侧面烘托主人公,学诗者不可不察。
颈联正面描写,然加入奇幻色彩,更添幽眇。尾联再用王子猷访戴及“虚舟”典,“对君”二字尤其要紧,只有面对这样的人,才能有“泛虚舟”这样的疑惑。当然,这种疑惑是让人兴奋的,也是很难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14:17: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平 于 2016-2-3 14:24 编辑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①,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②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③归。
按:① 一作急 ② 一作还 ③ 一作堪

【评注】
《四溟诗话》:凡七言八句,起承转合,亦具四声,歌则扬之抑之,靡不尽妙。如子美《送韩十四江东省亲》诗云:“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此如平声扬之也。“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此如上声抑之也。“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如去声扬之也,“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此如入声抑之也。安得姑苏邹伦者,尊前一歌,合以金石,和以琴瑟,宛乎清庙之乐,与子按拍赏音,同饮巨觥而不辞也。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刘云:此子美自谓,深悲极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句特出不群,次联多少工致。吴山民曰:首说省觐之因悲,次因韩生出想头。三、四词婉意切,“应须”“犹恐”字相应“各努力”字,尤着意。郭正域曰:清空一气,如话。周甸曰:首句见世乱,则父子不相保。五、六言由此之江东以省觐,应“何处访方庭闱”之问。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纯以气胜而复极沉郁顿挫,不比莽莽直行。因峡“静”而闻滩声之“转”,因江“寒”而见树影之“稀”,四字上下相生,虚谷却未标出。许印芳:此评尤当。观前段,可悟炼气之法。观后段,可悟炼句之法。对结。

《义门读书记》:“黄牛峡静滩声转”四句,一路俱有水声、树影。兵戈之后,几于孑遗,正见寻访之难。……“各”字双收“我”字、“君”字。

《杜诗详注》:朱瀚曰:“滩声”、“树影”二句,在韩是一片归思,在杜是一片离情。气韵淋漓,满纸犹湿。

《唐宋诗醇》:悲凉雄浑,谢肤泽而敦骨力,世人稳顺声势,当知大家此等气格。

《唐诗别裁》:“滩声”“树影”写离情乡思,神致淋漓(“黄牛峡静”二句下)。),前半言江东觐省,后半言蜀江送别。

《读杜心解》:猛触起乱离心绪,情文恻恻。首提“莱衣”,扣题即紧,妙在不著韩说,虚从时会领起,故三、四便好彼此夹发。偏能笔势侧注,宾主历然,使五、六单项无痕。然先言“滩转”,神则预驰,后言蜀江,袂才初判:是虽单写彼行,仍已逆兜临送,恰好双拖“此别”,就势总收回顾,神矣,化矣,笔笔凌架。

《唐七律隽》:少陵一生不外忠、爱二字,故发而为诗,深得《三百篇》之妙。此种诗,他人鲜能及者,文笔可以修饰,性惰不可假伪也。

《杜诗镜铨》:一气旋转,极沉郁顿挫之致。(“兵戈不见”二句下)。“转”字从“静”字看出,“稀”字从“寒”字看出,甚细(“黄牛峡静”二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我已”二句,从蜀送别处生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得五、六森动,景联称作,遂成完构。

《昭昧詹言》:一起逆入,从天半跌落,皎然所谓“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也。五、六写景平滞,而造句细。结句又兜转,如回风舞絮,与前半相应。

《岘佣说诗》:“兵戈不见老莱衣”,是提清省觐矣。第三句“我已无家寻弟妹”,忽插入自己作衬,才是愁人对愁人,意更沈痛。五、六两句,景中含情,开展顿宕。收处“各努力”、“未同归”,又插入自己,期望亲切。是少陵送人省觐诗,他人移掇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15:0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平 于 2016-2-3 15:13 编辑

觐省,谓探望双亲。落笔却说“不见老莱衣”,此为逆起,也是立论,后边发展需要句句配合,否则难以浑成。于是有大照应——人间万事非;有小吐槽——我已无家寻弟妹;有望眼欲穿之不见——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有寄语——此别应须各努力。嘴里说不见,心里却是多么盼望,而这种矛盾直接指向兵戈,这是一切苦难的根源。
当用各种层面的内容把论点支撑得很全面时,诗也自然变得神完气足。
诗至第七句才说到主题“送”,“此别”应该如何如何,由此可见老杜之谋篇,之沉着。而“应须”之后更言“犹恐”把动荡之不测写得入木三分。推己及人,韩十四焉能不动容。

送别固然是主题,但老杜看重的是觐省这个动机,不是为送别而写送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6-2-12 11:06:16 | 只看该作者
後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0:50:40 | 只看该作者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①,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① 一作与


【评注】
《童蒙诗训》: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似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后村诗话》:前二句自负不浅,卒章乃推尊陶、谢,可见前哲服善不争名之意。

《瀛奎律髓》:以“诗篇”对“花鸟”,此为变体。后来者又善于推广云。

《杜臆》:此诗即“漫兴”也。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诗究不称题。查慎行;此篇借题以寓作诗之法,观起结可见。许印芳曰:诗于江水如海,全未着笔。五、六虽说水,却是常语,不称“如海”之势,故晓岚贬之。起二句立志甚高,然必说破,便嫌浅露。次句尤嫌火气太重,大非雅人吐属。

《杜诗详注》:朱瀚曰: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鹤楼而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然玩颔联,亦有渐老渐熟之意,故字用借对法。今按:作诗机神偶有敏钝:忽然机到,则曰“诗应有神助";忽然机钝,则白“老去诗篇浑漫兴。”

《古欢堂集杂著》:少陵《江上值水势如海势》诗……申凫盟《说杜》甚谯让之,谓;“与题无涉,此老无故作矜夸语,抑又陋矣”。……(后官楚泊黄州港口,风光万千)井叔又曰:“子陶、谢手也,何逊谢焉?”余静默久之,因悟少陵典诗,盖目触江上光景,思成佳句,以吟咏其奔涛骇浪之势,而不可得,废然长叹。曰“性癖”,曰“惊人”,言平生所笃嗜在诗也。曰“老去漫兴”,与“晚节渐于诗律细”似不相属,谦辞也。曰“花鸟莫深愁”,言诗人刻毒,遇一花一鸟,摹写无馀,能令花鸟愁也。今老无佳句,不必“深愁”矣,花鸟尚然,况值此江势之大,闭口束手,能复有惊人篇章耶?故只可添水槛以垂钓,著浮槎以闲游而已。若述作之手,非陶,谢不可,吾则何敢?悠悠千载,犹思慕陶、谢不置焉。少陵殆抑然自下者,全无矜夸语气。言在题外,神合题中,而江如海势之奇观,隐跃纸上矣,

《唐诗成法》:告在题外,意在题中,妙。

《读杜心解》:吴论云:水如海势,见此奇景,偶无奇句,不能长吟,聊为短述,题意在下三字。愚按:此论得旨。通篇只述诗思之拙,水势只带过。

《杜诗镜铨》:自负甚奇(“为人性僻”句下)。邵云:首二句见此老苦心。今人轻易作诗,何也?前半俱说“聊短述”处,五、六方入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10 11:56 , Processed in 0.01970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