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25|回复: 4

[分享]《闲话诗钟 》?张西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2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录<br/>  南山子序<br/>  陈其采序<br/>  楼桐孙序<br/>  谭元征序<br/>  钟话第一<br/>  钟格第二<br/>  钟联(略)<br/>  钟选(略)<br/>  ------------------------------------------------------------<br/>  【南序】<br/>  二○○一年春,余以惜余斋师兄留诗,初上网络,遂与诸君子周旋声律间,网络初兴,故无民间诗社之陈腔套数,余既喜其新颖,而嫌其稚嫩,以为由斯长往,终何足以多之哉。遂因望月兄网络与诸子聊天次,稍出钟题诱之,不意后数日,竟创为「大家来作对」网页,始意欣欣者,开创诚有之,而莫辨文宗,则宏奖无门,是思有以调之。其秋,自师兄借书中,检得张西厢氏《闲话诗钟》乙书,珍同寰宇孤本。以其条理简赅,无以复加焉,遂自输字成档,而患其无从面世,因寄德国皮叶兄上载「古典诗词网站联盟」网页,兼酬先时网络开版之助。又恒虑事毋妄作,壬午岁,以请宜宾罗戎庵,戎老旧知此书,以为「功德无量」,兼竖其拇以示我,此乃征之长者,心坎始安。然有数字,自始不得输入法要领,亦未再校正。其间,已为李凡兄引入《侠客岛》,移三序于后者,盖有所隐然,顷见简体字版网络转相传载,衍至割截纂乱者,殆亦未有意为之,亦有所隐也。奖掖风教者,固属同心,其诚足以嘉之,而其隐亦足以悯。然则,贤者之文遂以?讹者,亦不可不忧,乃至今春重校一过,攫其要而略其「钟联」、「钟选」二篇,以为其意已足矣,倘后之人以为阙如者,概无关乎作者,盖南山子为之也,是为之序。时在癸未妇女节后一日。<br/>  【陈序】<br/>  数年前居港,君左兄嘱余主课诗钟,题为「剑、红」三唱,得二千余卷,余独喜其中署名「红玉」之「花迎剑佩星初落;风掣红旗冻不翻。」集句自然,欣赏不置,爰拔为冠军,但不知红玉为何许人也。翌日毅成兄来,始知乃连中冠军之张君西厢也。君幼好吟咏,素负诗名,兹所编《闲话诗钟》,尤多独到之处,际此台阳吟风极盛之际,诗坛吟友,其必各手一编以为快欤。癸巳端午节前陈其采序<br/>  【楼序】<br/>  回忆民国十八年秋,江苏举行第一届县长考试,余忝列典试,张君西厢为当年考取县长之一,初握县篆时,寄余诗,有「先人苦种儿孙德;弱岁惭为父母官」之句,盖君时年方二七,为县长中之最年轻者,余喜其诗,极合诗人敦厚之旨,故犹咀嚼不忘,今观其《闲话诗钟》一编,造诣极高,非深明此中三昧者,决不能道,诗与钟,同其义而不同其体。诗之书,汗牛充栋,钟则苦无专著,是册之付刊,余知其必为吟坛之一大助也欤。癸巳端牛节楼桐孙序<br/>  【谭序】<br/>  张子西厢,以所著《闲话诗钟》属序,揭卷读之,则源流派别,格调律例,语详而择精,知非寝馈斯道之专且久者不能为也。昔人谓文章之事,至词而极工,至词而极变,吾亦谓骈俪之语,至诗钟而极工,至诗钟而极变。然其朴不伤野,乐不伤淫,谐不伤虐,清不伤薄,淡不伤枯,豪不伤粗,巧不伤诞,则与诗词之道,无有乎弗同也。西厢曾以此驰声海角,及来台阳又屡惊其座人,有上述之长而无其失,得之于独,话之于闲,叶之于同调,吾知是书之出,其必有以发人深省矣。然吾闻西厢年少应试辄售,有文名,宰句容、沐阳、宿迁,有政声,今皆不以置怀,独勤勤焉惟诗钟是究,且必钩玄于一字一音之协调与乖戾,雕肝镂肾不能自休,岂有所驱迫而为之欤,抑在莒无?,欲借此宏声,敲醒尘梦,以应中兴之鼓吹耶。果尔,则吾虽寸莛自愧,亦愿执鞭以从。癸巳端午节前十日,衡山谭元征拜撰。<br/>【钟话第一】<br/>  一、钟义<br/>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br/>  二、钟意<br/>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br/>  三、钟派<br/>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漆)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br/>  四、钟社<br/>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br/>  五、钟眼<br/>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床则可,用联床则不可,床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床则可,用东榻则不可。<br/>  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br/>  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br/>  六、钟题<br/>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br/>  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烟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br/>  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br/>  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br/>  七、钟典<br/>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br/>  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br/>八、钟句<br/>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br/>  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br/>  钟句避用迭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迭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迭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br/>  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br/>  九、钟对<br/>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br/>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br/>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br/>  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br/>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床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br/>  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br/>  十、钟律<br/>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br/>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br/>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br/>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br/>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br/>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r/>  「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br/>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br/>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br/>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br/>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br/>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br/>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br/>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br/>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br/>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br/>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丽,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br/>  十一、钟声<br/>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br/>  十二、钟评<br/>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br/>  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br/>  十三、结论<br/>  上述数端,不过举其大概,就诗言诗,固近于苛,就钟言钟,则未为过严,盖诗钟为另一体制,自有其独特风格也。<br/>  诗钟旧物也,余之闲话,亦废话也。然「细嚼梅花读汉书」别觉一番滋味,明知其废,话之何妨。<br/>【钟格第二】<br/>  概说<br/>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br/>  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br/>一、合咏格<br/>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br/>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br/>  绣坏料添红一片;锦茵应减绿三分(莼鸥)、<br/>  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天翼)。<br/>  「冒雨登高台敲诗钟」:合咏,可犯题字<br/>  登台不避单衣湿;限格惟求两句工(水心)。<br/>  「砚」:合咏,禁用「纸笔墨池石水花磨端歙」十字<br/>  一夜案头梅欲入;十年窗下铁为穿(毅成)。<br/>  「李白」:合咏,限用「毛」字<br/>  天姥梦游腰脚健;夜郎流放鬓毛苍(莼鸥)。<br/>  二、分咏格<br/>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br/>  岳飞、虎」:分咏<br/>  画尔不成翻类犬;字之曰举并称鹏(君左)。<br/>  「笔、邮票」:分咏<br/>  万国花封元首相;五云草判黑头公(逸尘)。<br/>  三、笼纱格<br/>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br/>  「左、易」:笼纱格<br/>  牙因知味承恩幸;思未能言擅赋才(莼鸥)。<br/>  四、凤顶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br/>  「人、鸟」:一唱<br/>  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蔼士)、<br/>  人世难逢如意事;鸟儿常作不平声(鸿宗)。<br/>  五、燕颔格<br/>  即将两题字分?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br/>  「醉、吟」:二唱<br/>  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逸尘)、<br/>  薄醉论人多妙语;狂吟惊世少知音(毅成)。<br/>  六、鸢肩裕<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br/>  「红、豆」:三唱<br/>  灯光豆?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元英)、<br/>  榆塞红旗传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逸尘)。<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2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蜂腰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br/>  「元、旦」:四唱<br/>  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镜微)<br/>  象着干元参易理;鸡鸣戒旦播诗箴(鼎文)<br/>  请君待旦戈为枕;看我抡元笔有花(似庵)<br/>  兰闺待旦烧红烛;棘院抡元走紫毫(潘哲)<br/>  梅欧双旦开芳阁;昌?三元殿策科(逸尘)<br/>  士有恺元才并世;女如施旦貌倾城(南史)<br/>  天将昧旦邻犹笛;节正中元客自杯(蘅圃)<br/>  关心戒旦迟鸡唱;得意抡元疾马啼(剑篁)<br/>  脱颖夺元辉虎榜;枕戈待旦渡鲲溟(樾荪)<br/>  灯影上元惭老眼;钟声平旦励清心(沅辰)<br/>  名遂抡元征救蚁;心坚戒旦警闻鸡(元冲)<br/>  三榜同元朝凤阙;一戈侍旦取龙城(思宁)<br/>  八、鹤膝裕<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br/>  「重、九」:五唱<br/>  要为卷土重来计;谁赞勤王九合功(似庵)<br/>  战血寒凝重铠紫;游尘暖扬九衢红(霭麓)<br/>  金门恩赐重?坐;玉殿威宣九服来(莘农)<br/>  翦虎豫悬重五节;灼龟离照九三爻(镜微)<br/>  昆阳雷雨重兴汉;霸国衣冠九会齐(逸尘)<br/>  拔山莫解重围?;问水终亏九合功(寿泉)<br/>  沙鸥天地重溟阔;铁马风霜九塞多(渔叔)<br/>  政虐人皆重足立;道孤吾欲九夷居(武公)<br/>  来王曾乞重文译;窃国宁容九鼎移(遵鲁)<br/>  感君大德重生后;表我精忠九死余(世雄)<br/>  万里归来重聚首;一朝别去九回肠(绍文)<br/>  此日三生重会面;当年一别九回肠(仲文)<br/>  旌旗日月重光色;斧钺江山九伐声(元英)<br/>  层峦云敛重霄净;平野风高九塞寒(子丹)<br/>  微官自笑重台拙;大盗虚疑九鼎轻(道瞻)<br/>  隔世有缘重晤面;深情无语九回肠(黄衫)<br/>  御街巧遇重圆镜;仙灶初成九转丹(石军)<br/>  秦皇梦断重关月;汉使魂归九塞烟(史剑)<br/>  九、凫胫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br/>  「意、飞」:六唱<br/>  斜阳六伐鸦飞乱;明月孤山鹤意痴(逸尘)<br/>  自有灵源滋意蕊;久无香泽沐飞蓬(剑篁)<br/>  文帝早知苏意勇;孝宗能表岳飞忠(镜微)<br/>  龙城烽急思飞将;凤阁春深困意娘(霭麓)<br/>  何如关羽张飞猛;正要渐离宋意歌(似庵)<br/>  揽辔悬崖回意马;弯弓大漠射飞狐(鹿笙)<br/>  词赋岂因杨意显;功名要与岳飞争(渔叔)<br/>  残春一段莺飞悄;短梦三更蝶意酣(武公)<br/>  细草雨余随意绿;残花风定尚飞红(寿泉)<br/>  马有骄蹄矜意气;人无健翮试飞翔(禹勤)<br/>  花底春浓莺意懒;枝头风定蝶飞闲(元英)<br/>  净域缘悭驰意马;乡关信杳怨飞鸿(道瞻)<br/>  杨柳春闺人意懒;蒹葭秋水雁飞遥(仲文)<br/>  偾事每因争意气;立功原不计飞腾(绍文)<br/>  应知弱水难飞渡;常为空山着意看(子丹)<br/>  欲问酬君情意日;须知是我奋飞时(君啬)<br/>  静室慎思防意马;远天流盼送飞鸿(黄衫)<br/>  瑶瑟玉萧无意绪;祥麟威凤看飞滕(遵鲁)<br/>  搦管才高驰意匠;寓书情切遣飞奴(元冲)<br/>  废院草生随意绿;闲庭花落乱飞红(继永)<br/>  天外孤鸿传意远;风前六?退飞迟(惠叔)<br/>  佛国何时无意树;春城到处有飞花(思宁)<br/>  三秋绝塞孤飞雁;二月春风得意花(石军)<br/>  十、雁足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br/>  「鹤、梅」:七唱<br/>  隐现云端千岁鹤;横斜竹外一枝梅(蔼士)<br/>  城郭已非空化鹤;湖山虽好莫寻梅(水心)<br/>  十一、魁斗格<br/>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br/>  「黄、花」:魁斗格<br/>  花门积雪千山白;大漠飞沙一月黄(世雄)<br/>  花竹相?迷紫翠;稻梁不济误青黄(禹勤)<br/>  黄酥日影初移树;红拥波光早映花(武公)<br/>  黄泥炉畔人呼酒;白垩墙边犬吠花(绍文)<br/>  花下共君浮大白;泉边待我瀹团黄(似庵)<br/>  黄鹂对坐鸣烟柳;白鹭群飞逐浪花(镜微)<br/>  黄绢新描诗里画;彩毫曾吐梦中花(仲文)<br/>  花雾一窗诗梦绿;桐云满盏酒痕黄(霭麓)<br/>  黄封樵径秋凋叶;红逐渔舟水落花(继永)<br/>  黄垆梦远愁闻笛;青琐官闲喜看花(君武)<br/>  黄夸篱菊经霜蕊;红吐山茶带雨花(子丹)<br/>  黄眉旧日工描黛;白发当年忆看花(惠叔)<br/>  黄耳无端传远信;白头有意惜名花(博悟)<br/>  黄台瓜摘宁余蔓;赤岸枫回绝胜花(莘农)<br/>  黄腊新笺摹晋帖;红泥小瓮供唐花(渔叔)<br/>  花容犹想?双晕;菜色谁怜面半黄(侠卢)<br/>  黄鹂巧啭临波柳;紫燕争衔堕地花(冰如)<br/>  黄炉客过思行酒;紫陌人归喜看花(鹿笙)<br/>  黄阁朝回初视草;红楼妆罢更簪花(寿泉)<br/>  黄昏古渡催桃叶;红雨春江卖杏花(君啬)<br/>  黄阁频纡清庙策;青楼犹唱后庭花(鸿宗)<br/>  黄叶经霜犹恋树;碧桃含露欲开花(黄衫)<br/>  黄末匀时攀弱柳;红将艳处折新花(赐湖)<br/>「春、联」:魁斗格<br/>  春融凤尾金蕉展;雷坼龙鳞玉笋联(遵鲁)<br/>  春色正宜花掩映;秋心常被酒牵联(武公)<br/>  联毂碾残千里雪;归途吟过万山春(似庵)<br/>  春水绿波江赋句;秋山红树杜诗联(蘅圃)<br/>  春社鸡豚扶杖集;早朝?鹭序班联(剑篁)<br/>  春深湘水鱼书断;雪满天山雁字联(玉松)<br/>  春江就隐鸥盟践;晓升随参鹭序联(元冲)<br/>  联袂庭前迎素月;衔杯花下醉芳春(经邦)<br/>  联师戡乱千秋业;复国腾欢四海春(静山)<br/>  联袂当年怀旧雨;衔杯此日祝新春(梦蕉)<br/>  联吟酣每亡残夜;索醉狂犹趁好春(沅辰)<br/>  联臂歌场欢彻晓;凝神绣阁悄怀春(南史)<br/>  十二、蝉联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br/>  「蝉、唱」:蝉联格<br/>  花落后庭商女唱;蝉鸣西陆楚囚吟(毅成)。<br/>  「阮、熊」:蝉联格<br/>  清谈误晋哀诸阮;熊梦兴周美一姜(君左)。<br/>  十三、辘轳格<br/>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br/>  「莲、露」:辘轳格<br/>  乍垂莲瓣移香步;微露瓠犀发妙香(水心)<br/>  莲生微步凌波去;柳露新眉带月看(淑珍)<br/>  十四、比翼格<br/>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br/>  「散、书」:比翼格<br/>  杜房并驾中书省;金宋相持大散关(天翼)<br/>  援琴东市嵇中散;曳履南宫郑尚书(水心)<br/>  青桐绝响嵇中省;红杏佳名宋尚书(莼鸥)<br/>  十五、汤网格<br/>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br/>  「天、安、云」:汤网格<br/>  天末楼台横北固;云中城阙望西安(水心)<br/>  十六、云泥格<br/>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br/>  「云、泥」:云泥格<br/>  青云直上鹏程路;华屋偏多燕垒泥(蔼士)<br/>  「重、九」:云泥格<br/>  十年有约归重耳;九合称雄败易牙(凤坡)<br/>  十七、晦明格<br/>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br/>  「红、豆」:晦明格<br/>  双肿如豆讥文士;一口含樱画美人(遵鲁)<br/>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似庵)<br/>  红藕湾深双桨可;黄茅店小一灯如(剑篁)<br/>  豆蔻稍头春一握;石榴裙下月双钩(镜微)<br/>  但愿红颜终不老;须知此物最相思(赐湖)<br/>  元都观裹桃千树;无咎村前豆十区(霭麓)<br/>  十八、鼎峙格<br/>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br/>  「天中节」:鼎峙格<br/>  穷阴杀节霜铺地;中夜清寒月满天(天翼)。<br/>  十九、碎锦格<br/>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br/>  「张、陈」:碎锦格<br/>  满几陈编三寸烛;半肩行李一张琴(蔼士)。<br/>  「中、安、台」:碎锦格<br/>  中兴定可安盘石;大隐宁容入钓台(莼鸥)。<br/>  「黄、叶、满、秋、山」:碎锦格<br/>  满园黑叶禺山夏;上市黄花歇浦秋(均默)、<br/>  满槎秋水黄姑渡;落叶空山白帝城(鸿宗)。<br/>  二十、双钩格<br/>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br/>  「南、北、高、丽」:双钩格<br/>  丽水逆流环陇北;高邮名县着淮南(凤坡)<br/>  北忆长安三月丽;南登衡岳九秋高(毅成)<br/>  二十一、四皓格<br/>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br/>  「海角钟声」<br/>  海城画角严兵卫;山阁诗钟集友声、<br/>  声传戍角嘶边马;寒动梵钟起海鸥。<br/>  二十二、五杂俎<br/>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br/>  「清泉石上流」<br/>  溪边瘦石多清籁;岩上飞泉少浊流、<br/>  上巳流觞传曲水;清明涧石涌新泉。<br/>  二十三、六逸格<br/>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br/>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br/>  雨后寻春桃叶渡;江南沽酒杏花村。<br/>  二十四、七贤格<br/>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br/>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br/>  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br/>  二十五、八龙格<br/>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br/>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br/>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br/>  二十六、九老格<br/>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br/>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br/>  水流孤塞千声雁;村绕寒林万点鸦。<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20: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p>     诗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文字游戏而已。中国文人特别喜欢舞文弄墨,玩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什么联珠、敲诗、射覆、联句、灯谜等等,花色繁多,不胜枚举。也许有人对游戏二字觉得不顺耳,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西方有些文艺家甚至认为:一切文学艺术来源于游戏。这说法有点过火,还是周作人说得好:中国文字特别适用于游戏,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文学,实有旁通这些学问的必要。再说人总不能整天干活,休闲的时候,玩玩这些游戏,悠哉游哉,有何不好!总不至于冠上游戏二字,就辱没了人。</p>
<p>     诗钟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建人所创,初名折枝,林则徐在《雪鸿堂初集》中有折枝诗句即是。折枝本是一种画花卉的方法,指所画叉一二枝而不带根者,韩?就有诗曰:“猩色屏风画折枝”;用于诗则指仅取诗中一联而言,故另外尚有诗畀、诗畸、改诗之称,其意思是一样的。由于折枝只折了诗中的两句,因此亦有称之为偶句,且有嵌字偶句及分曹偶句之分,也正好阐明了诗钟中的两大体系--嵌字和分咏。嵌字的意思容易明了,指定几个字,嵌到偶句中去。分曹即分组,李商隐有诗曰:“分曹射覆蜡灯红”即是,于此是指偶句分开各咏一事物。另外,尚有称之为羊角对,对即对句之意,但为什么叫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恐怕是谁也说不清了。</p>
<p>     诗钟二字是取击钵催诗之意。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中说得很清楚:“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诗钟云。” 凡事总有个起头,是何人开始限时击钟,而使诗钟之名流传呢?一般资料上均无介绍。前些时承章镳先生惠借《惠园诗钟录》一阅,是书刊行于光绪年间,其跋云:“诗钟之名,初不详其所?,相传闽人好为之,以两题分咏,号曰织锦。汉军赵小鲁直刺始铸钟,网寸香杵端,香烬杵落,句不成者罚,殆诗钟之所由名欤?”赵小鲁,生平未详;直刺大概是直隶知州之美称。清顾炎武《日知录》:“隋以后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假如没有更新的资料出现,看来诗钟名称的创始人,就是这位赵知州了。</p>
<p>     在诗钟之名流行之后,尚有人别出心裁另取佳名。光绪年间,易实甫在四川,与其弟田甫及蜀中群彦顾印伯、范玉宾等人同作诗钟,往往酒阑烛尽,夜分不休。所作刻成四册,题名曰《仿建除体诗》。盖鲍照诗中有建除诗一首,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分嵌,南北朝人多仿之,亦文人游戏之一,与诗钟相似。仿建除体诗之名取材于此,以表示古朴,但无人继用。又有吴县秦云、秦敏树兄弟俩,“作客天涯,冷斋相对,茶尾阄题,灯唇促句”,取绝不相干之两事物为题,各咏一联;共有167题之多,光绪年间刻印而名之曰‘百衲琴’。由于古琴是削桐木条用漆胶成之,似衣之百衲,故有此名。秦氏兄弟用此名想必是表示缀合事物而成题,且又多至一百有余之数。‘百衲琴 ’之名,以后也没有人再用。</p>
<p>     诗钟有二体,分咏和嵌字。在诗钟发展初期,分咏格较流行;后来由于嵌字格在在用典和描述方面,自由度更大,变化因而更多,也不易\"撞车\",故同光之后,嵌珠大盛。但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其爱好者,如李孟符的《春冰室野乘》即有:\"晚近多尚嵌珠,鄙意颇不喜之\"之说。分咏格是取绝不相干的两事物,用两个七字句分别进行描述,只能隐括暗示,不能明点题字,然后合而浑成一联。这种出题的方法,仿自八股文的截搭题。旧时科举考试,规定以《四书》《五经》命题,文章有一定格式,每篇要包括破题、承题、起讲、题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等段落。题比又名入手,是引入正文之始。之后的四个段落,又名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正式行文引申其义,且其又各有两股比偶的文字,故通常称之为八股文。考试这件事,被考的固然难,出题目也不容易。年年考试,年年出题,天长日久,难免出现重复,这就给被考者以背诵成文,以图侥幸的可能。万一出现高居榜首的竟是文抄公,岂非天大笑话,主考官也会因而获罪,故截搭题就应运而生了。</p>
<p>     截搭题主要见于各省童试:截去四书题应连之上句,搭入不同章节的句子,而又截去应连之下文,换言之即去头截尾中间又省去一大段而成题。这样一来,题目的范围就扩大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二者呈平方的关系,如原来可出千题,而今可达百万,从而基本杜绝了抄袭。但难度也因而大增,题目前后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只能凭自己的本事,利用钓、渡、挽等手法,硬拉关系,敷衍成文。文题可以截搭,诗题同样也如此,诗钟的分咏格就这样产生了。用短短七个字来吟咏事物,不管是用典或白描,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用两个七字句分咏两事物,并要浑成一联,平仄协律,对仗工整,就更不容易了。诗钟的首作俑者还不甘心就此罢休,提出分咏的二题要绝不相干,反差愈大愈好,岂非作茧自缚,自找麻烦。可是,待你一入彀中,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题目愈不相干,难度就愈大,但也愈能产生出妙趣横生的佳作来。</p>
<p>     有人认为,分咏题目应以一事一物且不伦不类者为正宗。虽是一家之见,但确有一定道理。因事物搭配,虚实结合,反差较大,佳作也就多。如有以\"闰六月?竹夫人\"为题:春冬不入三千队 秋夏平分十五天真亏他想得出来的!闰六月这题目本身难度就很大,一般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六月,丢了闰字;着重于闰,又忽略了六月。作者毕竟高手,抓住了闰六月是夏秋间多出来的三十天,理应半夏半秋;竹夫人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宫。短短十四字,春夏秋冬都占全了,且还有四个数目字,两两平仄相对,靠\"平分\"和\"不入\"几个字,把前后巧妙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实是不易。珠玉在前,同题的其它作品就相形见绌,抄录两题,以供对比:只为虚心难共梦 可怜溽暑又重来 碧簟伴卿专静夜 黄杨怜尔厄炎天前一联还说得过去,称得上是平稳之作;后一联就离题甚远,不象样子了。</p>
<p>     前面所说的物,应该是广义的,并非仅指用物或无生命的东西而言;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以及人,都应算是。同样,所谓事亦是广义的;不仅指人的行为,也包括思维情景等。概括地说,前是实体,后是虚拟,一虚一实,反差必大,二者结合,容易见好。以植物和事为题的诗钟,有一联名作:三起三眠三月暮 一年一度一魂销据《三辅故事》记: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于七夕相聚,虽有诗人认为\"胜却人间无数\",但别时难免黯然魂销。由而可见,此诗钟的题目定是 \"杨柳、七夕\"无疑。上下句的前四字,既是互对,又是自对,十分工整;每句都用了三个相同的数字,使整联显得巧妙有趣,令人不禁拊掌叫好。以动物或人与事为题,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萍社诗钟》中有以\"燕、昨夜\"的征作,其中一联颇可:何处楼台寻旧主 谁家笙管扰清眠前后均是问句,到也少见。但问得好,大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境。近人有以\"杨贵妃、近视眼\"为题: 面前但觉乾坤小 掌上犹嫌体态肥胖而近视如本人者,阅后难免一笑。</p>
<p>      前面所摘录均是以一事一物为题的诗钟,但以两实物特别是两古人为题,更是常见。用诗钟来分咏古人,有点象是咏史诗。中国古文人本来就喜借咏史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晋时即有咏史诗,至唐则大盛,单是周昙即有咏史诗达182首之多,且全为七言绝句。诗钟则短短一句七字,就要概括出被咏者的主要业绩或生平特点;把两个绝不相干的人,硬拉在一起,且前后尚须对仗工整,难度可想而知。但高手却能难中见巧,传下许多佳作。如易顺鼎即有\"赵武灵王、西施\"一联,曰:风云代郡惊胡服 烟月吴宫忆越纱赵武灵王与西施,一男一女,一在战国一在春秋,毫无共同及相关之处;但作者却抓住胡服骑射及越女浣纱二件史实,地点是代郡和吴宫,一北一南,道具是胡服和越纱,巧妙地用惊及忆两个动词,联连成句。同时,彼此两两成对,十分工整。另外,又用\"风云\"和\"烟月\"两组词,渲染情景,既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也从以寄托了作者的感慨。咏史诗钟做到这种地步,确实不容易,易顺鼎不愧为当时诗坛祭酒和撞钟能手。再如有题为\"介子推、虬髯客\"一联: 去国从龙惊割股 入门下马看梳头写介子推,从随重耳出走及割股供食着眼,自是通常写法;但对虬髯客却从客舍遇红拂来落笔,实在出人意外。遣字造句,虚实结合,对仗工整,平淡中见功底;作者石卿虽不知何许人,但无疑亦是当时撞钟名家。</p>
<p>     以人与用物为题,亦是常见。易顺鼎有一联\"刘寄奴?鞭\"的诗钟,也做得很好:闻鸡琨逖争先着 司马师昭有后尘刘寄奴就是刘裕,南朝宋的建立者。不正面去写刘寄奴,却从司马师司马昭入手,正是神来之笔。这两位司马本是魏臣,藉掌兵权,欺凌魏主,为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奠下了基础。想不到一百多年后的刘裕,竟步其后尘,以晋臣篡晋建立宋朝,岂非因果报应,令人感慨系之。句中司马本来是复姓,借其单字为管理与动物之义,和上句的闻鸡形成工对,这也是诗词中常用的借对。上句用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及先吾着鞭的典实,以歇后及阙字的手法,使其若隐若现,唤之欲出。琨逖又是两个人的名字,共争先着,和下句的师昭二人今有后尘,遥遥相对,十分工整。题目如只有一个字,自由度就比较大,如何咏之,就任凭作者的意愿了。像上联的鞭字,本身可为名词,亦可为动词,但差别不是太大,故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但如各义差别很大,而取其不常见解,往往可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杨贵妃?煤\":秋宵牛女长生殿 故国君王万岁山这则诗钟很有点名气,杨贵妃与煤,一白一黑,一肥一硬,一美女一燃料,如何连得起?作者别出心裁,将煤别解为山名,而煤山正是崇祯皇帝缢死处,从而发出\"故国君王万岁山\"之叹,难怪有人评为\"超脱悲浑\",大有见地。人名当然也可与动物、植物结合作题目,如\"蚊?玉溪生\": 声入晚来常有市诗缘情作每无题李商隐的无题诗十分有名,何以无题?缘情而作。入晚遐思万千,但眼前耳边只有蚊雷如市,乱人心怀,只好作无题诗以寄述。又如\"王猛?鸡冠花\":雄谈扪虱空惊座 艳色含猩漫斗芳此钟撞得并不怎样,但作者手法娴熟,肯定是斫轮老手。用扪虱而谈来咏王猛属老生常谈,关键是如何对好下句。作者借用猩字之动物义,和上句的虱字成对;另外又以猩红及斗芳两组词,点出了花之色泽及名之为鸡的好斗特点,扣合还算是工稳的。</p>
<p>     咏二古人虽属常见,而以两种动物或两种植物作分咏题,就不大有了,至少我迄今还未见过。这大概是常见的动物或植物数量不算太多,且彼此间容易找出共同点之故吧。但是,以动植物与用物、或动植物相互结合作题的诗钟,到不乏见。如:尺 蜂 灯下量衣催五夜 房中酿蜜正三春 凤仙花 席 着色闺人供染指联吟名士坐谈心 桂花 骆驼 每看落地飞金粟 愿借还乡送木兰去年,黄永文先生曾以\"狐狸?枸杞\"为题,在台湾《谜汇》上征作,我寄去一联曰:扶衰赖有仙人杖 御冷全凭公子裘《本草纲目》载:枸杞一名仙人杖;《诗经?七月》有句曰:\"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此联还算工整切题,且对我来说,也是一段生活的写照。辛未年冬,突发心肌梗塞,幸抢救及时,老命得保。住院月余,回家正值严寒;每日重裘竹杖,蹒跚于庭院街头以作锻炼。虽时隔五年多,当时情景,犹如在眼前,故不禁作此联,留此雪泥鸿爪。</p>
<p>     用作诗钟题目的\"物\"还很多,诸如书、文章、天文、地理、节候等等,抄录几联,以饷\"钟友\"。史记 糖 传世文章无碍腐 媚人口舌只须甜 星 黄河 环拱三垣分象纬带蟠九曲下龙门 霜 扬州 红树板桥茅店月 绿杨城郭酒旗风 赤壁赋 泰山前后两篇名士笔 东南千仞丈人峰还有一类题目,是咏物,又是赋事,本身即可谓是虚实结合。《红楼梦》第37回\"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宝钗出主意,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拟了十二个题,即是此类。这种题目不容易做,必须虚实兼顾,才算切题。亦抄录数联,藉以体会前人之巧思。醉蟹 情丝 浊世不容公子醒 春愁多为女儿牵 柳眼 烟鬼 雨湿千条痕如洗灯昏一榻火如磷 听莺 弄猢狲 春来好共客携酒 树倒便随人乞钱 鹦鹉诵经放风筝 学语惊寒参佛偈 步虚送响误秦声以二事为题,可就不常见了。两者皆虚,着笔较难,往往容易变成空谈,不易见好。但做得好时,有点像哲理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p>
<p>     张伯驹在《春游琐谈?饭后诗钟分咏》中记录题为\"感冒?排队\"联曰:但有后先无少长 最难调理是炎凉作者是筱牧,短短十四字,却生动地记录下社会上一时的情景和风尚,阅后感触颇深,想必不少人亦会有此同感。该文所记此题的其馀几联,虽然亦是名家所作,相比之下就要逊色得多。亦摘录于下,以资比较。时令中人鹦鹉疟 班行笑汝鹭莺群 日序班头如候补 时多涕泪似陈情分咏诗钟的题目,很多是拈阄而定。先拟好一大批题目,雅集时当众拈取两题,以示公平;然后各人按题构思,并焚香缀钱以限时。\'钟\'声一响,即收卷传阅,评定甲乙。或是由主持人拟题,先期以告,届时收卷,由拟题者进行评选。事先拟题就可能带有不少主观成份在内:或见景生情,见物生题;或随手拈来,天下万物莫不为我所用;或应时出题,以资纪念;等等,不一而足。但亦有人借拟题而寓意讽谕,《清稗类钞》即有这方面的记载:\"愤时嫉俗之士,每于诗钟出题时,寓其喜笑怒骂,如天子与兽、官与狗、司法与傀儡、科举与溺器、选举与彩票,一薰一莸,使其并列,可见矣。\"文中未列这些题目的诗钟之作,但该书他处条目下列有\"告示?放屁\"为题之作,亦此一类。乡老抬头看日月 通人掩鼻笑文章 官衔有例起头大 文字无凭下气通这种手法实不足取,于事无补,徒自找麻烦而已。</p>
<p>     据说俞曲园任河南学政时,出截搭题《入于海……周公》,为御史所参,指为割裂圣经,遭部议革职处分。诗钟题亦如截搭题,偶不留意,搭配不好,即会遭一些仁人君子的责难;何况有意为之,岂非没事找事,授人以柄,真如俗语所说:抓个虱子放身上痒痒。顺便提一下,《休闲副刊》本为休闲而出,\"与众乐乐\"顾名思义亦是大家一起找乐子而已,诗钟题目也好,其他也好,均是随手拈来,绝无他意。特此申明,以防万一。</p>
<p>     嵌字格又名嵌珠格,和分咏格并列为诗钟的两大体。顾名思义,嵌字格当是指定几个字,分别嵌在诗钟上下句的不同位置上。至於名之曰嵌珠,其实是一回事,无非取字字珠玑,字面上好看些而已。诗钟中的嵌字、分咏二体,几乎是同时产生及发展的。但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爱好者。像清末的李孟符就好分咏而鄙嵌珠,曾在《春冰室野乘》中说过:“嵌珠者,任取两字,平仄各一,分嵌于第几字者也。笼纱(分咏)易稳而难工,嵌珠难稳而易工。晚近多尚嵌珠,鄙意颇不喜之。传世的诗钟集子,大多是二体并存而有所侧重;但也有全录分咏,如《惠园诗钟录》、《百衲琴》,全为嵌字,如《樊园战诗》、《?园诗钟》。嵌字格的字数,按前面所引李孟符之言,似应两字,其实并不完全如此。</p>
<p>      嵌字体例格式,固以两字为多,亦有多于两字,总不能把分嵌两字以上者说成不是‘嵌字’吧。但所说要‘分嵌’,则是无例外的。要分嵌,至少上下句各一字,换言之即最少需二字。分嵌,也意味着题字要分开而而不能连贯,这样每句只能四字,亦即最多是八个字。另有一种说法,即称分嵌两字在上下句相同位置者,称之为嵌字格之正格;其他则均称之为‘别格’。这样也有好处,有利于区分,也便于叙述。嵌字格的正格有七,按所在位置的前后,分别称之为一唱、二唱……七唱,并另冠之以美名。</p>
<p>     现依次举例以说明之:一唱,或称‘凤顶’格,亦作‘鹤顶’格、‘虎头’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一字。如:琴?雨(凤顶格) 琴因焦尾成珠柱 雨已销魂况画船</p>
<p>     二唱,或称‘燕颔’格、‘凫颈’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二字。如:虫?馆(燕颔格) 号虫身世如寒士 解馆宾朋似落花</p>
<p>     三唱,或称‘鸢肩’格、‘鸳肩’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三字。如:鸭?花(鸢肩格) 养得鸭言惊客弹 拈将花笑悟禅机</p>
<p>     四唱,或称‘蜂腰’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中间,也就是第四字。如:琴?剑(蜂腰格) 师旷鼓琴玄鹤舞 刘邦挥剑白蛇亡</p>
<p>     五唱,或称‘鹤膝’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五字。如:天?我(鹤膝格)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p>
<p>     六唱,或称‘凫胫’格、‘鹭胫’格,二题字分嵌于上下句的第六字。如:家?瑟(凫胫格) 燕梁最忆卢家好 凤柱初看赵瑟停</p>
<p>     七唱,或称‘雁足’格,二题字分嵌于末字,亦即上下句的第七字。如:膝?壶(雁足格) 吟想卧龙长抱膝 格传司马妙投壶别名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掌握其规律,就能一目了然。名以两字组成,首字为鸟、兽、虫之名,次字则为部位,按其上下而借以阐明嵌字的位置。顶、头是首,腰是中间,足则是末字。头顶之下为颔为颈,故是第二字;颈下为肩,自应为第三字。腰下有膝,膝下有胫,其为第五字第六字无疑。别名挺好听的,只有‘鸢肩’给人以两肩上耸一副凶相的感觉,所谓鸢肩豺目是也;不过相书上到说鸢肩是好的,‘鸢肩火色’是飞黄腾达的征兆,也就得胜于失了。这样命名,美则美矣,但总比不上一唱二唱简单扼要,用那种名称,只能按用者喜好而定。</p>
<p>     诗钟本为文人觞政,故题目多即席阄定。对嵌字格来说,主持者事先准备好一批字,按平仄分放,届时各拈一字而得。至于用何格式,可在阄题前商定,亦可同题字一样,当场拈出。由于是拈阄,故二题字一平一仄虽为肯定,但字之性质如何就不一定了。</p>
<p>     诗钟是讲究对仗的,当二题字性质相同或相近时,相对地说容易做到对仗工整;前面所举各例,均经选择,题字性质近似,或皆虚,或皆实,是比较容易对的。但如题字性质差别较大,不要说对得工整,就连求稳亦难,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底了。二字虚实迥异,本身无法对仗,只有匠心独运另辟蹊径方可;只要题字对好了,整联就容易取得工整,李孟符所说的“嵌珠难稳而易工”,就是指此而言。</p>
<p>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要对仗工整,首先要词类相当。按古人的说法是“实对实,虚对虚”;按现今的说法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3 21:09:0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p>词类既不相当,如何相对?分析一下前人的佳作,大概有如下几种手法: </p>
<p>     一是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p>
<p>      如题为“蝇?绿”,‘蝇’通常是名词,亦即为实,‘绿’则是形容词,亦即为虚,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相对的。再如“消?夏”亦相彷。而在能者手下,都很容易得到解决。蝇?绿(鸢肩格) 相看绿鬓菱花镜 自写蝇头贝叶经 消?夏(蜂腰格)病有三消凭药石 威临诸夏献壶浆亦有本全是实字,作者偏要将其化实为虚,以收特殊的效果。</p>
<p>    《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段摘录:“有叶芾棠者,亦作手也,有‘虫?馆’限第二字云:已虫琴柱知音杳 久馆权门脱颖难虫、馆皆实字,颇难对,此联竟将虫、馆揉成虚字,妙矣!”说难对,有点言之过甚,改说难对好,更符合实际些。前面二唱例句亦举虫、馆之作,二者比较一下,高下立见。     </p>
<p>     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将题字与别的字组合成专有名词,以之相对,就可避免原来题字的不相当了。可以将题字组成古人名号,如:次?如(鸢肩格) 艳体次回疑雨集 美人如是绛云楼 牧?陶(蜂腰格)诗吟杜牧梢头蔻 相忆皋陶削面瓜 横?小(鹤膝格) 尚书老去横波伴公子归来小宛亡 双?景(凫胫格) 扪虱雄谈王景略 骖鸾仙曲董双成亦有以题字作为古人名中之一字以相对,这种例子并不太多,但别有一番趣味,录之以备一格。之?过(鹤膝格) 王氏五郎之并秀 苏家三子过尤贤</p>
<p>     将题字组成地名以相对亦是常见的,如: 华?相(凤顶格)相州节钺堂开锦 华岳文章庙有碑 上?街(鸢肩格) 李斯上蔡悲牵犬马谡街亭误卧龙 曲?梁(凫胫格) 卖茶客向浮梁去 载酒人为杜曲游口?苏(雁足格) 横槊才看离夏口 听钟今又到姑苏</p>
<p>     此外,还可组成动物、植物、药名、物名、篇名等以对,如:子?鱼(燕颔格) 燕子不归春寂寂 鲤鱼无信路迢迢 舞?台(鸢肩格)羽衣舞尚怜妃子 玉镜台疑是老奴 平?禹(鹤膝格) 翠槛浓阴平仲木青箱妙品禹馀粮 就?婚(凫胫格) 十年人老新婚别 万里书飞急就章</p>
<p>     对仗中有正格,也有变格。正格是上下句的相应词成对;变格是上下句\'两边各自成对\',虽说是变格,但在诗、联、诗钟中都得到普遍使用。如:玉?虚(凤顶格) 玉简金函三万轴 虚心实腹五千言 吴?虎(鸢肩格)越盛吴衰终入楚 ?先虎后共兴周 麦?秋(鸢肩格) 黍油麦秀孤臣泪春韭秋菘处士餐 蛟?断(蜂腰格) 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谋杜断两心同联绵词也可看成是\'各自成对\'的一个特例,即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对,这在诗钟中也是常见的。 </p>
<p>     联绵词原是指由双声叠韵组成的词,后扩展为\"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的词。联绵词可以和联绵词相对而成工对,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如:梅?散(凤顶格) 梅徐名福双奇士 散适同官十乱臣 张?骨(燕颔格)角张两宿悲韩信 皮骨三年感杜陵 羊?发(蜂腰格) 落日牛羊关塞外凌烟毛发画图中 未?温(雁足格) 漏报铜壶过午未 饮倾玉盏话寒温将题字组成叠字而相对,可视作是联绵词的特例。用者虽不多,但亦有之。格?星(鹤膝格) 雄心渐退星星发 辩口应无格格言</p>
<p>     有时用联绵词仅仅为了修辞而已,被誉为\"谜学开台初祖\"的唐景崧有一钟作,是:凉?散(蜂腰格) 百态炎凉尝世味 一官闲散老边才由于用了\'炎凉\'及\'闲散\'两组联绵词相对,使整联更显得工整。此联颇寓感慨,想必当是唐氏在台未署巡抚时的作品。</p>
<p>     题字原皆拈阄而得,故必定一平一仄。后来亦有由主持者拟定,就可能因有感或取词语作题,故也有两题字平仄相同者;但由于声律所限,仅允许嵌一、三、五处,即可用于凤顶、鸢肩、鹤膝三格,且鹤膝格亦罕见。    </p>
<p>     举例如下:重?阳(凤顶格) 重游旧地寻鸿迹 阳转寒天落雁声 南?人(鸢肩格)天上人间今夜月 北征南下隔年霜对于能手来说,仅作一联不过瘾,也无以展示其才情及评定高下,故有些地方规定每次按例作四联;尚欲多作者,亦可倍之,但必须仅是八联,不许少,也不许多。</p>
<p>     据说,清末诗钟名家\"易实甫,每次皆作八联,然不如仅作四联之少而易精耳\"。亦有为了增加难度,将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七唱联吟的诗钟有称为\'连环唱\',亦有称之为辘轳格,可一人独吟,或数人联吟。   </p>
<p>     如题为\"寒?字\"的\'连环唱\'云:寒怜范叔讹张禄 字署灵均记屈平 诗字苏黄兼擅誉 瘦寒郊岛各名家光艳寒生雷焕剑 精忠字绣岳飞旗 旧梦广寒丹桂树 新词减字木兰花信传紫塞寒惊雁 帖写黄庭字换鹅 纵无衣覆号寒客 尚有车停问字人裙写羊欣留绢字 ?详狐突虑金寒</p>
<p>     嵌字格的别格是指嵌二字以上,或虽说嵌二字,但嵌在上下联不同位置上。两个字的别格有:蝉联格、魁斗格、辘轳格、卷帘格等,依次说明并举例如下:</p>
<p>     蝉联格,又称连理格,一字嵌上句之末,另一字嵌下句之首,如蝉之相联。如:可?下(蝉联格) 登高作赋君真可 下笔千言仆未能 种?舞(蝉联格)瘦到绿杨犹善舞 种来红豆总相思</p>
<p>     魁斗格,一字嵌上句之首,另一字嵌下句之末,取魁星踢斗之意。如:苏?州(魁斗格) 苏武牛羊归瀚海 王褒鸡马祀梁州 夜?珠(魁斗格)夜深棠睡宜烧烛 日暮萝牵罢卖珠</p>
<p>     三四辘轳格,一字嵌上句第三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辘轳之式。如:端?菜(三四辘轳格) 诏下端门恭巳日 礼成释菜祭丁时 景赏端阳刚夏五节逢挑菜正春三五四卷帘格,一字嵌上句第五字,另一字嵌下句第四字,似卷帘之式。如:袍?到(五四辘轳格) 偶携游屐到琴峡 待脱征袍隐鉴湖 杨柳映来袍一色酴?开到酒盈樽</p>
<p>     嵌三字以上者均称之为别格,字数从三到八,但常用者为嵌三字及嵌四字。</p>
<p>     嵌三字有二种格式:</p>
<p>     一式是三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但题字不得相连;</p>
<p>     另式是将一字嵌下句中间,另二字嵌上句首尾,反之将此三字互换其位置亦可。名称则有点乱,计有碎锦、鸿爪、鼎峙三种。  </p>
<p>     碎锦,凡嵌字数在三以上者均可称作碎锦格,嵌三字亦有称之,但并不太多,《吴社诗钟》中就是将碎锦和鼎峙混用,其他诗钟集中到是罕见。</p>
<p>     鸿爪,应是根据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诗意而起,取\'爪\'字字形以象征\'三\',也就不管鸿的爪印究竟是三还是四了。鸿爪格一般用于三字分嵌于\"首、尾、中\"那种格式,偶有混用,《聊社诗钟》就是凡嵌三字者均称鸿爪格。</p>
<p>     鼎峙,鼎有三足,成并峙之势,用于嵌三字之格式到是合式的;一般均指嵌三字而不定位者,但亦有例外而将其定作分嵌于\"首、尾、中\"的那种格式。</p>
<p>     诗钟格式本来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出现分歧并不希奇,特别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差异就会更大。本来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统一既无此可能,也无此必要;不管怎么用,懂的人总能看懂,不懂的人就是统一了也看不懂。但对个人来说,总应统一,不能像《吴社诗钟》那样,一本集子中也出现混乱。    </p>
<p>    我意则从众,也就是如下面这样应用:</p>
<p>    鸿爪格,一字嵌句之中间,另二字分嵌于另一句的首位及末位。如:大司马(鸿爪格) 大文垂世推班马 小吏分司计簿书 湘影楼(鸿爪格)湘帘?几春人影 玉宇琼楼月子家</p>
<p>    鼎峙格,三字分嵌于两句中,题字不得相连。如: 铁公鸡(鼎峙格)寸铁丁东檐走马 公车辛苦店鸡鸣 天地人(鼎峙格) 鸡踪踏地斜书个鲤鱼朝天倒写人嵌四字也有两种格式,名称也有些混乱,和嵌三字的情况有点近似,不过要好得多。我所见过的诗钟集,绝大部分均是如下面那样划分和定义:</p>
<p>    双钩格,亦有称之为香囊格,但极少见。四字分嵌于上下句的首末,如:太常仙蝶(双钩格) 太液联翩池上蝶 常仪缥缈月中仙 笠泽丛书(双钩格)泽国烟波青箬笠 书堂风月紫兰丛   </p>
<p>    碎锦格,亦有称之为碎联。四字分嵌于上下两句,一般均作二二分,但也可一三分,唯较少见而已。同样也不能相连,如:君平卖卜(碎锦格) 卜式输边曾卖爵 屈平去国总思君 雪练西瓜(碎锦格)瓜皮雪泛西溪艇 练影江涵北固楼嵌三字和嵌四字在许多方面是类似的。如都有有两种格式,一为题字按指定位置嵌入,另一则可嵌入任何位置,唯不得相连。其实前者乃后者之特例,既然可嵌任意位置,也没有理由说所指定的位置不能嵌入。即连\"不能相连\"亦有例外,如《萍社诗钟》有\"月中桂\"(碎锦格)月下木鱼敲古寺 山中桂蠹贡天厨清?丁治棠《仕隐斋涉笔?诗钟》中有\"碧文圆顶\"(碎锦格)文章绝顶青莲集 人月双圆碧玉家都是两题字相邻,但语气则不相连,且都是佳作,可能编者不舍割爱,因而流传下来。但这到底是不足为训的,应予以反对,至少是我认为应如是。</p>
<p>     对于指定嵌字位置的鸿爪格和双钩格,有的书还指出题字的先后次序亦须一定。如鸿爪格应第一字嵌上联的第一位,第二字嵌下联的第四位,第三字嵌上联的第七位。而双钩格则应按序分嵌于上联第一位、下联第一位、下联第七位、上联第七位。前面举例的\"大司马\"及\"太常仙蝶\"就是按此规定分嵌的。但是这一规定即使在以前,亦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现今更没有必要奉行不违。和二字的正格不同,三字及四字,也包括五字到八字,题字绝大多数是选用成句。也有触景生情而取题,如清?陈琰《艺苑丛话》即记录下这样一件事:\"某君一名大风,在京师日,尝邀诸客饮于其家。席间有狗,风子怒而逐之。座客因举\'大风打狗\'四字限作诗钟。文芸阁学士应曰:\'英雄大泽思屠狗,风雨寒江独打鱼。\'\" 嵌三字和四字,不多不少,难度亦适中,是以制者颇多。特别是嵌四字的双钩格和碎锦格,流传下来的佳作很多。</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3 21:28:2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21: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台湾《谜汇?新时代谜坛》中亦经常悬四字之碎锦格,我有数作抡元。其中\"月满中秋\"及\"一二三四\"二联,自己认为做得还可以,录后以就正于方家:中庭竹影三更月 满郭风声万木秋 四邻静寂三更后 二鬓萧清一镜中嵌五字以上,一般均称之为碎锦格,唯嵌五字亦有称之为\"五杂俎\"者。相对而言,嵌五字以上要难得多。
<p>     清末诗人、又是诗钟名家的易顺鼎说过:\"限字体,大率限两字不对者,分嵌于两句中第几字。其用三字四字以至七八字者,则苛政也,变体也。\"连嵌三字四字都说是\"苛政\",这当然是有些偏见,但嵌五字以上的确要算是\'苛政\',特别是如要当场制作就更难了。是以制者不多,流传下来也只有有限的几联名作,分别绍介于下:十二月十二(碎锦格) 十里楼台十里月 二陵风雨二陵秋山冷微有雪(碎锦格) 快雪看山晴有约 微波荡月冷无声鸡鱼肉锣鼓板(碎锦格) 鸡市鼓喧分社肉 板桥锣响卖溪鱼七才子八乡兵(碎锦格) 七步诗才曹子建 八门兵法武乡侯七月半烧纸衣(碎锦格) 半夜烧灯花落纸 七弦弹月露沾衣一二三四天地人和(碎锦格) 一丛人影三弓地 四面和风二月天嵌七字者,手头诗钟集及搜集到笔记散作中均无之。</p>
<p>     我参与《新时代谜坛》征作中到有二联,是以唐?崔涂《春夕》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为题,敝帚自珍,录之充数:花若有情长不谢 水应无意两分流 两地慕思花不谢 无边情愫水长流</p>
<p>     嵌字格中尚有一些极少见的格式,大概只行于某时某地,未得广泛流传。手头恰好有此资料,亦录之以备一格。张伯驹《素月楼联话》卷三中有:\"又有居易格,内嵌古人名,如天津寇梦碧联云:\'望去荒丘为乐土,折来新柳是离枝。\'嵌丘为、柳是两古人名。甚自然,意亦好。余联云:\'丛林逋去笼中鸟,勺水来苏辙里鱼。\'\"从例中可见,此格乃每句中直接嵌入一古人名,与前述题字不得相连迥异;但字意则分而不连,到也别有一番趣味。</p>
<p>    上海广文书局1919年版的《游戏大观?诗钟》则载有:\"碎流。碎流格出题,四五字不等。嵌装位置,亦任意凌乱,初无一定。所异者,碎锦须对仗,碎流则无须对仗耳。但对仗虽免,而上联与下联造意,务须一气贯通,自然流利,正未可云易易也。\"如:织女会牛郎(碎流格) 不图王会图耕织 机上女儿牛背郎 为郎憔悴织机女 翻羡牵牛有会期</p>
<p>     此外还有些结合的格式,或是既嵌字又分咏,或是一句嵌字一句分咏,这已非单纯的嵌字格,以后另文叙述吧。诗钟的平仄:按次序而言,分咏格之后应该是谈一谈嵌字格,但突然涌出一股欲谈平仄的念头;反正是\"琐谈\",也没有一定的规矩,想到那儿谈到那儿又何妨。格律,是诗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在律诗兴起之后,中国的诗才有了严密的格律。凭藉了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句末押韵、对仗工稳这些规则和形式,诗歌呈现出抑扬顿挫的声调、鲜明的节奏感、优美的词句和对称整齐的结构,从而达到了形式、词句和声调上的统一,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成为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p>
<p>     诗钟仅只是律诗中的一联,更具体一点说是七律的颔(颈)联,本身本无独特的格律,一切都依附律诗而定;诗钟一联两句十四个字,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押韵的要求,因而对仗和平仄就是诗钟格律的主要组成。特别是平仄,既有一定的格式,再加上今古音的不同,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不熟悉的人往往会犯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即使是高手,偶不注意,亦会出现疵瑕。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合称为仄声,这就是平仄。平声平而长,声调不升不降。仄,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平,故其声短而有升降;更详细点分,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由于平声和仄声是根据字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而分的,诗句中平仄的交错使用,必然能使声调多样化,吟咏之时产生一种声调铿锵的效果。语音,随时代的推移和地点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现今的普通话,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古音中的入声字于此则消失了,分别融入阳平和去声,也有部份变为阴平和上声。换言之,古今音的平仄不完全相同,至少那些成为阳平和阴平的入声字,是由仄声转化成平声了。如果今古不分,或各行其是,势必造成混乱。   </p>
<p>     古代传留下来的诗词是一份宝贵的遗产,用的全是古韵,总不能一下子割断吧。是以,大部份诗词家均主张,旧诗词仍然要用古韵;诗钟更不必谈,当然应该如是。这点对于我这样家乡土音很重的江浙人来说,语音中本来就保留有入声字,问题还不算太大;而普通话讲得很好的北方人,反而会有些麻烦,那只好多翻翻字典,记住这些不同的字音了。</p>
<p>     平仄在诗句中如何交错呢?由于诗钟仅只两句,故没有邻句粘连的问题,可以概括成两句话:本句交替,对句对立。诗句中每两个字为一音节,本句交错就是平平仄仄交替出现,对句对立则是既交替又与对句相反。每句第七字本是押韵的位置,于此则上句为仄,下句为平。因此,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1)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3)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例如: 穿衣镜?赵子昂(分咏格)华堂绚烂青鸾舞 故国凄凉白雁来 春申君祠?卫青(分咏格)夜雨神弦黄歇浦 秋风幕府白登台</p>
<p>     有正必有变,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声调节奏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正格可以适当地有些变化。在每句七字时,第七个字是韵脚所在,改变不宜。由于诗句是二字为一节奏,句中二四六处是实现交替与对立的重点所在,亦不宜改变。馀下来就只有一三五这三个位置了,故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这个口诀简单明了,能说明一部份问题,故是有用的,也因而流传至今。但这句话又是不全面的,特别是前面的\"一三五不论\"。律诗中,犯孤平为一大忌。</p>
<p>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指出:\"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话说得很死,专家嘛,当然有所据,应该可信。什么是犯孤平呢?对七言来说,在(2)式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第三字只许是平声;如改用仄声,只留下第四个字是平声,孤独地处于仄声的重重包围中,这就是犯孤平。因此,这种句型的第三个字就不能不论了。孤平不仅是律诗的大忌,即使在词曲中,遇到同样的句型,也注意避免孤平。</p>
<p>     诗钟当然也不例外。至今,我尚未在古人正式结集的诗钟中,看到有孤平的句子;但近年来的钟作,却偶而有孤平出现,这是不合适的,值得注意改正。第三个字是个别不能不论,第五个字则是以论为要。律句还有一个忌讳,这就是最后三字\"三连同\",特别是\"三连平\"。因为句末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色,律诗就不宜了;至于有些诗人有意地写些古风式的律诗,以表示高雅和古朴,那又另当别论。因此,仄起的(3)(4)两种句型,其第五字是不能全平仄不论的,特别是(4)式。至于平起(1)(2)两种句型的第五字,虽则平仄可以通融一下,诗中亦有使用,但并不太多;</p>
<p>     诗钟中更是罕见,只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偶有一用,如黄马褂?环(分咏格) 加才宋太祖身半 解倩齐王后手双蜉蝣?蝶(分咏格) 出阴西汉王褒颂 徙海南华庄叟篇为了能一目了然,句中平仄不合正格处,特于该字下加横画。后面亦如此。</p>
<p>     据周宏松先生《诗钟漫谈》中介绍,亦有在嵌字格中特创\"拗体\"之变格,规定两句的第五字均平仄对调,形成末三字夹平及夹仄的特殊拗句,如:药?溪(雁足格) 幽人无事出寻药 小鸟一声飞过溪七言律句中的第一字,确是可以不论的。其位置在最前面,对整句的声调节奏影响不大,故不管正格应是平是仄,都可任意改变。   </p>
<p>     诗钟当然亦如此,可以是出句拗,可以是对句拗,例如:曹参?笠(分咏格) 远孙冒姓终移鼎 故友论交肯下车 七夕?漆(分咏格)牵牛殿上明皇誓 惊马桥边豫让身 张敞?紫薇(分咏格) 眉妩争传京兆笔头衔合署舍人花 帕?鸡(分咏格) 掷向羊车应带果 换将凤帻尚名花</p>
<p>     清人王士祯认为,一句诗中平声必须接连出现,否则就算是犯孤平,这仅是一家之言,实际上一般人都并不赞同执行。因而,孤平只是指第四字而言,像(1)式中的一或五位及(4)式中的一位,如果用了仄声,只在二或六位留下一个平声,如上面例子中的\'孙\'和\'将\',并不认为是犯孤平。但亦有人为了追求声调上的铿锵可喜,对此采取了本句自救或对句相救的措施,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本句自救是,如第一字该用平声而改用仄声之后,则故意地在第三字该用仄声处改用平声;对句相救是,如出句的第三字该平而仄,则对句的第三字该仄而改平。</p>
<p>     略举数例,以资说明:霞?班鹏仔(分咏格) 骛飞齐落滕王阁 燕啄初辞汉帝宫嫦娥?李陵(分咏格) 月殿高居三万户 雪山深入五千军管幼安?鹿门(分咏格) 邴华一代三名士 庞孟千秋两隐君颜渊?二十四(分咏格) 登岱曾看吴练影 过桥好听玉箫声朱子?花船(分咏格) 鹿洞六经宣木铎 鸥波双桨载桃根尚有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并用,此种拗救出句与对句平仄字字相对,极易谐和,故有人喜用,亦举例以说明之:七十?张翰(分咏格) 谁为老翁停驷马 岂无高士忆鲈鱼   </p>
<p>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所谓\"一三五不论\",应该说成\"一,不论;三,个别论;五,大多要论\"。其实,\"二四六分明\"也是有特例的。在句型(3)中,五六两个字可以平仄对调而形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型。这是一种特殊的平仄格式,由于用的人很多,也就约定俗成地成为一种正式的句型。有的人特别喜欢,甚至在一首律诗中用上两句,像杜甫《九日》中的\"竹叶于人既无分\"和\"弟妹萧条各何往\",林和靖《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和\"幸有微吟可相狎\",就是例子。律诗中有之,诗钟中当然有,如:郭林宗?鸿沟(分咏格) 尚忆中流共元礼 谁知北去即阴陵赵武灵王?西施(分咏格) 西却秦军北胡虏 朝为越女暮吴妃舞?风流(分咏格) 飞燕轻盈赵皇后 求凰放诞卓文君 袜?王母(分咏格)罗薄寒侵玉阶路 旗翻昼下绮窗云</p>
<p>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此格式的第一字可拗可不拗,但第三字,就不能再把平声改为仄声,否则又要犯孤平了。前面三例,句末都是姓名,平仄对调是不得已的事,但第四例却是有意为之,因为玉阶完全可以用瑶砌来代替,由而可见此格式可以和正格同样看待。我本是搞自然科学的,喜欢用数据说话;积习所致,写此文前,随机地取《吴社诗钟》前一百联,进行平仄统计分析,结果列表如后。统计的确说明了不少问题,前面按律诗进行分析的结果是与统计符合的。诗钟中,句型采用正格者虽然较多,但一位或三位拗者亦不少,而五位拗者就不多了。同样,犯孤平者无之,句末三连同者亦无之,但特拗句型仍为一些作者所喜。这些,都可提供我们在\'撞钟\'时作参考。 <wbr><br/><br/><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3-29 03:04 , Processed in 0.07833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