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话诗词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0:5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话诗词赏析

      最近见网络因诗词赏析观点之不同而起纷争,博友“梦也无声”深陷其中,虽不知其全面,但因此行人才稀少,我也在其赏析中受益多多,故而不得不鼎力相助。现仅就诗词赏析本身发表一些浅见,也算是对博友的一种支持,但不是对反对意见的一种反击和挑战,只是一种理论探讨,仅此而已。
      诗词作品常常有因作者阅历的差异、情绪的变化而出现飘忽不定或者作者不便明说而产生的“隐晦”作品,所以就有了诗话,??就是对诗词作品的一种解读,这种解读也包含批评在内。今天,我们常常称之为诗词赏析或者鉴赏、评论,这种析、鉴、评论当然是包括优劣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汉语言的语言特点来分析也是如此:赏析、鉴赏、评论皆为并列词组。赏:赏识,析:解释,有批评的意味在内;鉴:鉴别,也有优劣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数学分析方法,还是赏识的成分要多的多。评论之批所占得分量重了点,但从人性的角度和从善原则来看也应该是以赏识为主。所以我以为,诗词赏析(鉴赏、评论)更多的是要揭示隐藏在诗词作品中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发掘作者隐喻其中的婉转真切的深刻含意,展示汉语言的音乐性、多样性和节奏感等艺术魅力。
      所以说,赏析是一种再创造,要比批评难的多,也有更高的文学艺术要求,它要求“赏”者不仅要对原作者有认同,更要溶进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观点、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精神寄托。这大概就是清人谭献所谓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话》)、王夫之所谓的“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姜宅夜话》)的真谛吧。
      一般来讲,赏析作者是要筛选的,常常会选择那些也许语言和句子并非十分完美但内容积极向上的诗词,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原因,往往就会“疏忽”文字和格律方面的一些内容。当然了,如果遇到语言流畅、文字娟秀、情意绵绵但寓意颓废或者不是那么高尚的诗词也是会出手的,这个自然就会进行适当地批评了。批评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读过几本书、背过几句名言,再加上脑子转的稍微快一些,有一点儿小聪明,就可以对他人的作品指手画脚,甚至是吹毛求疵。何况有一些批评者是眼高手低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粗通皮毛,更有甚者是有些批评者根本就是因妒忌而寻事(交流、斧正、讲课不在此列),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诗话出而无诗”之说。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用梅圣愈的话说:“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如果这样评论,那“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就是一幅猫儿叫春图乎?那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真真是小人得道了。      又如“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同前)愚以为不然,“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虽“浅俗”但不可笑,其中饱含诗词创作之艰辛,也委婉地道出了灵感来源于生活的观点,如同这首小诗:“梦里也在把你寻觅,你却不来相会。忘却了你,忘却了我自己,投身热腾腾地生活,你才姗姗地扑进我的心扉。”??抱歉,忘记了作者的姓名,凭记忆摹写,可能与原诗有出入。??这是多么富有寓意的诗句啊。说人者,如果仅仅是调笑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时常和诗友调笑,这种调笑其实是对其作品的一种赞赏。
      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的诗歌除民歌、民谣、童谣外,还有一种浅俗、流畅的诗体,我们通常叫他打油诗。据说是因为唐人张打油开创了此种诗体而得名,我更愿意认为是因其浅俗、搞笑的语言之故,因其多用俚语、白话入诗,按照雅诗的标准则几乎无一是处,为文人们所不齿。终于,喻岳衡先生以《幽默诗》命名,将其收编,我深以为然。喻先生是位智者,他看到了幽默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读出了幽默背后的酸甜苦辣。如《咏老儒》(选自《幽默诗》一书,下同)云: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
      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同义反复、堆砌俗露、词俚意浅,但其调侃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自嘲?如何不是寄托了报国无门的那种无奈和沮丧?与东坡之《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明代德化县令应履平任期届满,到吏部参加考试,文章虽好然因其貌不扬,没能通过,临去题诗吏部门上曰:
      
      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胡须及胖长。
      更有一般堪笑处,衣裳浆得硬梆梆。

      土的掉渣,但却俚的可爱。俗话说福祸相依一点不假,因其“面试”未能通过而失去官职,又因其一首打油而官升一级,堪称美谈。
      再如清代将领杨遇春在一次游北京卧佛寺时,被文人们所迫,无奈之中手指卧佛占诗一首,云: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何人保?

      你看,虽然俗不可奈,但却道出了一位军人的职责和节操,让人不得不击节。
      要说挑毛病,别说是以上三首打油,就算李杜之作也是多有瑕疵。说者曰:“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太白之《赠汪伦》三四句如高山坠石,一去不回,故而词显意薄,其近体多类此,然因其“胸次之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宋?朱熹《论语集注》)而性情自见,所以为诗仙。“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宋?范温《潜溪诗眼》),但因有“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之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所以为诗圣。
      所以说,对于今人而言,特别是对初学者,不可过于苛求,要择其善而言之,万不可因一叶而障目,也大可不必为此而侮辱人格、黑人博客。??开诚布公地当面讨论则另当别论,但也不宜恶语相向。我就曾因一时失言而伤害诗友,至今悔之不已。??须知“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宋?张炎《词源》)我在赏析中常说好、妙,而不说对、错。所谓诗者,皆因情之要缈,何谓对、错?故而皆好,只是有妙与不妙之别,这关乎性情、阅历,与格律、辞藻无关。

      艺术形象的客观意义往往要比作者的主观意图广泛得多。” ---邱鸣皋先生如是说。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先生如是说。

      诗词赏析(鉴赏、评论)就是要去发现美,去挖掘美,去揭示艺术形象的客观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1:00:2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此类帖子应该发于何处,只好借宝地一用,打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板凳
发表于 2009-8-7 20:01: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0-5 12:53:31 | 只看该作者
赏读楼主大作!颇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08:56: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四海一棋>在2009-10-05 12:53:31的发言:赏读楼主大作!颇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20 10:52 , Processed in 0.03781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