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之「意」與「意」之「境」─也談意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1: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景」之「意」与「意」之「境」─

也谈意境



摘要:

「意境」是中国文学的独得领域,内蕴甚丰甚广。对此,文学界有一基本说法,以为「意境」正是情和景的相融。但随着理论的开发,文人的个性及经验的引入,其范畴得到极大的扩阔,如禅境、道境等……因此,「意境」实蕴含情、景、心境、境界等不同要素,充分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文学理念。

关键词:景  意  境  意境

  「意境」是中国文学的独得领域,其理论自先秦时已萌芽,后世不少文人,如司空图、王昌龄、王维都在不断探索和丰富其内涵。对于意境的定义,文学界有一基本说法:「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即情和景的相融。无可否认,情和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但随着作品的创作和理论的开发,意境应是「景」之「意」与「意」之「境」,讲求「景」、「意」、「境」三者的融合及层次,而非单纯的「情」与「景」而已,王国维与朱光潜便将「景」、「意」、「境」三者独立区分,并最终使三者融合,并提出各自的看法。

   一般而言,营造意境之法有二:「缘情写景」与「触景生情」,讲究「景」与「情」的关系与融合。为了说明「景」之「意」与「意」之「境」的意思,笔者将于下文试以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与〈西螺大桥〉作说明。

    表面上,余光中于〈西螺大桥〉採用了「缘情写景」之法,把主观感情投入于大桥中,营造不同的意象,并进以成就意境。诚然,「铁钉」与「铁臂」的「咬」与「握」都是作者主观赋予的,充满主观感情与想像,但这又何尝不是客观的事实呢?

    西螺大桥横跨浊水溪,其外貌之雄伟,气魄的恢宏都使人肃然起敬,笔者以为正是这充满「力」与「美」,载有如钢般「意志」的「景」,深深打动了诗人的「心」,敬意油然而生,并发而为诗,诗人以其生活经验和学识,配合其主观想像,写下〈西螺大桥〉一诗。

《文心雕龙‧物色》论及「心」与「物」的关系时,提出了「情以物迁」和「辞以情发」两种说法。纵观上言,可知〈西螺大桥〉正好同时表现了这两种说法。西螺大桥,这「物」牵动了人「心」,再由人「心」赋予「物」不同的描写,正是「物」与「心」的相互激盪,才能淮确带出西螺大桥的「景」所发出的「意」。唯有深入感受客观的「景」,才能更全面和细緻的,以主观感情道出当中的「意」,此谓「景」之「意」。

透过上文,我们明白到透过主客的高度统一,不独人的「意」,亦需感受「物」之「意」,才能带出「景」之「意」。成就「景」之「意」后,便是「意」之「境」了。笔者以为构成「意境」的无疑是「景」与「情」,但融合后的「境」,亦即其境界层次,才是其精华所在。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言:「境界有大小」;朱光潜亦指出「意境是艺术品的灵魂」,「境界则是更高的层次」可见论意境便不能避免谈及文学的境界。世上多有情景融合的作品,却鲜有意境高远的佳作。

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无疑是意境甚高甚美的佳作,但若单以「触景生情」述其特色,实难以表达其意境于万一。〈等你在雨中〉讲述主角在夏季的雨天等待情人,但其意境绝非透过雨景表达等待之情而已。当时,蝉蛙之声此起彼落,这景虽动而实静,陪伴主角的只有「蝉」与「蛙」而已,道出主角当时的孤寂与对「你」的思念,而其思念之切正如红莲般鲜艳,如红焰般炽热,但这团思念之火却遭受无情冷雨的衝击,但主角并未因此而心灰意冷,相反他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因这雨正能造就彩虹。「情」透过「景」而散发出来,打动读者的心弦,而余光中透过动静之景与冷热的情,既使「景」的范围得以延伸,又能更深刻的抒发「情」,更难得的是能保持中性美,悲伤中见希望,充分反映作者的修养层次,「衰而不伤」正是其意境深处,此谓「意」之「境」。

中国文化讲求雅正,文学亦重视含蓄美,让读者于广阔的意象空间,感受世间的「真」、「善」、「美」,因此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善为美」,「以隐为高」,文学意境除了作法,亦要求修心,李白与杜甫之为「仙」为「圣」,除了高超的手法外,亦因其真摰的感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成就高绝的「意境」。因此,「意境」除了讲究文学技法的高低,亦要求个人修养的层次。「情景相融」是技法,加上个人修养的推动,两者配合而成的深意,才是境界的精神。





蓝华增:《说意境》,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3页。

王国维著、施议对注:《人间词话译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周奕:〈意境与比兴—把中国诗歌的艺术手法引入摄影领域〉,
蓝华增:《说意境》,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1-54页。

参考文献:
蓝华增:《说意境》,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王国维著、施议对注:《人间词话译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简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20 02:12 , Processed in 0.08480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