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邓世广七律《过湛江军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0:4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赏析邓世广七律《过湛江军港》

梦  欣

  邓世广原玉:过湛江军港

  兵舰横陈剑弩张,南沙何日试锋芒?
  回眸甲午沉吟久,寄望壬辰感喟长。
  积弱积贫萦梦寐,能谦能忍叹荒唐。
  书生毕竟襟怀小,忧国忧天忧未央。

  点评:偶过军港,看到无比威风的兵舰,引发作者一系列无休止的联想,最后竟嘲笑自己的杞人之忧,自嘲中又不无讥讽之意。笔调极尽幽默之色彩,也是有感而发,颇见诗人胸襟。
  浅析:
  这是一首游览诗。游览诗的特点是起兴必为景,景之入目,乃至摇动性情,情发于心,然后吟舒于笔。摇动性情之景,或见风光之美,或见造物之奇,或见花木之生,或见虫鸟之死,或见自然之诡异,或见人世之悲乐。正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是以下笔,必先把这摇动性情的景物,擒拿到手描绘出来。这诗,便是作者路过湛江军港时,看到停泊在那里的军舰,一艘艘尽皆军旗飞扬,各色枪炮榴弹装备精良,大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架势。于是触动心中那根被近期南海国土争端、东海钓鱼岛主权归属纷争等事件绷紧了的民族主义之弦,少不得发出一点爱国主义的声响。但冲动之后,更多的联想与忧虑也随之触发,于是也就由慷慨激昂走向悲哀无奈。
    这诗的特色也就在这情感的骤起忽落、令人跌破眼镜的曲转之中。
    先从首联来看。下笔已将作者过湛江军港所看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兵舰横陈剑弩张横陈,本义有横七竖八杂乱排列之意味,清人袁枚《泊石钟山正值水落见怪石森布绝无钟声》诗有满地横陈怪石供之句,便用为此义。但作者这里是形容各种不同种类的军舰集结在军港码头附近之意,略有不同。剑弩张,有一触即发之义,则是形容这些军舰均做好了战斗准备,处于随时出征的状态。这触目所见之景,火药味甚浓,作者落笔顿时已为这首诗打造了紧张的战事气氛。
      这种落笔,是律诗和绝句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称为“劈空而起”。其作用在于为全诗营造一个发端峭拔的气势,所谓“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施补华语)。一般用在需要表达强烈情感的诗作。
      次句承接下来便是诗人被搅动的心绪,以一个设问的句子写出:“南沙何日试锋芒?”作者没有标明此诗的写作时间,估计是在南沙、钓鱼岛等东南一带海域爆发了国土主权争端事件之后,因此,“南沙”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也包括上述海洋国土范围。这一设问,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急切盼望出手,快刀斩乱麻;一是忧虑战事之不可避免。从后面有“能谦能忍叹荒唐”之句来看,只有前者才合作者原意。那么,诗人被这“兵舰横陈”之景所摇动出来的当是一股强烈的捍卫国土主权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间二联描述的是诗人联想起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心里翻腾着几许波澜。颌联写实,怒近代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失败所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冀今日或未来能不负国人之厚望一雪前耻。颈联入虚,联想到更早一点的中国历史,联想到更多一些的民族性格,一时又多了点悲哀的心绪。
   “积弱积贫”,指的是两宋时代的赵氏王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兵士红袍加身拥起来作了皇帝,他害怕别人仿效便用杯酒释兵权之计让将领们交出兵权,作为利益交换则让他们去过奢华的日子,于是,国库背起了让大量皇亲国戚、高官将领一齐腐败起来的沉重负担,冗官冗费使得大宋王朝积弱积贫,边境四面受敌,疆土不断丢失,到南宋已剩半壁江山,但这点国土最终也没能保住。北宋也出有许多有见识的政治家,如范仲淹、王安石,他们也试图通过改革扭转国家“积弱积贫”的问题,可是都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想起这段历史,又想起当今的社会问题,官员的腐败和贪婪,体制改革的举步维艰,正好有若干相似之处,你说能不让诗人忧虑么?
   “能谦能忍”,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优柔性格。中国人凡事提倡一个字,但通常是大事稀里糊涂地忍,小事却反而不能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私人小事可以打得头破血流,而在大是大非的政事面前则噤若寒蝉,一个屁都不敢放。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在先前也影响到腐朽的政府,比如近代的清王朝,当它镇压人民时是凶神恶煞,在面对外国疯狂侵略时却可以一忍再忍。对别人的缺点能宽容地,是一种美德,对坏人的罪恶、对敌人的侵略也无原则地,不是软蛋就是帮凶。中国人在没有勇气反击别人欺凌时,还会为自己找一个漂亮的理由,什么时机未成熟啦,韬晦策略啦,这种丑陋的事太多了,所以,诗人或许还会担心,那些威风凛凛的战舰,不知会不会最终只是一种摆设而已。尤其听说如今枪杆子里面腐败也与时俱进,能不让人忧虑么?
    这么一回忆,这么一联想,原先一股激昂的情感逐渐变成一堆乱麻似的忧虑。这时,诗人十分苦恼,为什么人家看到大国崛起、盛世欢乐,自己却无端生出这么多的忧虑,为国家的安危、为自己家园生态环境的恶化、为皇宫内部永远没有停息的权力与利益的纷争,担惊受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诗人找不到答案,于是只能怪自己襟怀小
   诗人当真愿意承认是自己襟怀小吗?不!那只不过是一句反语而已。假如你读不出这首诗尾联的苦涩味,你还没有资格谈诗。
    偏激的爱国主义热情,犀利的现实观察眼力,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民主意识,以及功底扎实的诗词技艺,在这首游览诗中交织在一起,值得读者细细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5 12:43:48 | 只看该作者
好律好评!激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9:42:36 | 只看该作者
浪中行吟 发表于 2016-1-25 12:43
好律好评!激赏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4-19 15:09 , Processed in 0.03688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