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2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吕 山坡羊】红辣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20: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font size="5">黄筋支架,<br/>红袍披挂,<br/>油泼盐浸生嚼下。<br/>汗哗哗,<br/>嘴哈哈,<br/>三杯酒过才开话,<br/>一桌时鲜谁胜他,<br/>茶<br/>不用加;<br/>粑,<br/>不用加。<br/></font> <br/>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br/></font></str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8:35:23 | 只看该作者
<strong><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此处有误”,误在何处?</font></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5-2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呵~不是一般的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22:42:2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惊鸿客</i>在2010-5-2 20:32:00的发言:</b><br/>呵~不是一般的强啊. </div>
<p>呵呵呵。多谢朋友关照。问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1:09:5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弦绝响</i>在2010-5-3 10:21:02的发言:</b><br/>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哈,五合切,在广韵归入声二十七合。</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爵,即略切,在广韵归入声十八药。</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桌,竹角切,在广韵归入声四觉。</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还有泼字,普活切,入末。</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lt;中原音韵&gt;是将入声分派而已,无关其他。词法上以入代平破格是通例,是最普通的基本知识,我都记不得说过多少次了。在这个词版我发的金缕曲?水仙,就注明这个情况:</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天问古今长嗟怨,苦乡关、大泽鱼龙病。伤楚些,偏独醒*。<br/>  <br/>  *独,入声,此处破格代平。</font></strong></p>
<p> </p></div>
<p>说了那么多,这与元曲有和相关?</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5-3 11:10:5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楚山孤云</i>在2010-5-2 20:01:15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3\">黄筋支架,<br/>红袍披挂,<br/>油泼盐浸生嚼下。<br/>汗哗哗,<br/>嘴哈哈,<br/>三杯酒过才开话,<br/>一桌时鲜谁胜他,<br/>茶<br/>不用加;<br/>粑,<br/>不用加。<br/> <br/>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br/></font></strong></div>
<p>吃辣椒出妙曲,欣赏,问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5:12:0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弦绝响</i>在2010-5-3 11:13:49的发言:</b><br/>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看见你主帖那些自注嘛。那你自注这些想说明什么呢?</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p></div>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如果看不懂这个注,最好不要评元曲!</font></strong></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5-4 21:26:5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楚山孤云</i>在2010-5-2 20:01:15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font size=\"5\">黄筋支架,<br/>红袍披挂,<br/>油泼盐浸生嚼下。<br/>汗哗哗,<br/>嘴哈哈,<br/>三杯酒过才开话,<br/>一桌时鲜谁胜他,<br/>茶<br/>不用加;<br/>粑,<br/>不用加。<br/></font> <br/>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br/></font></strong></div>
<p> </p>
<p> </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形象、生动、有趣!欣赏学习好曲!《中原音韵》收录的是当时的常用字,确实有些字没有收录。吴梅先生的补录和解释很有必要!有利于散曲的创作和发展!问好楚山兄!远握!</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2:16:10 | 只看该作者
<strong><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6\">那是我食古未化,分不清动词、名词!</font></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5-5 19:49:3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楚山孤云</i>在2010-5-2 20:01:15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size=\"4\"><font size=\"5\">黄筋支架,<br/>红袍披挂,<br/>油泼盐浸生嚼下。<br/>汗哗哗,<br/>嘴哈哈,<br/>三杯酒过才开话,<br/>一桌时鲜谁胜他,<br/>茶<br/>不用加;<br/>粑,<br/>不用加。<br/></font> <br/>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br/></font></strong></div>
<p>先赏好曲!</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5-5 19:53:19 | 只看该作者
<p>油泼盐浸生<font color=\"#ff0000\">嚼</font>下。<br/>自注: “哈,<font color=\"#ff0000\">爵</font>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p>
<p>呵呵 楚斑此处手误?</p>
<p>原曲中并无<font color=\"#ff0000\">嚼</font><font color=\"#000000\">字.</font></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5 20:06: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5-5 20:03:2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弦绝响</i>在2010-5-4 4:04:19的发言:</b><br/>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出于对论坛的考虑,那我就补充一下吧:</font></strong></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我看见你自注的那几个字都是入声代平使用,因此并把泼字也加上去作了说明。这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大可说明白嘛,为何要说---</strong></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5\"><strong>如果看不懂这个注,最好不要评元曲!</strong></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33\" size=\"4\"><strong>论坛交流本来就是长短互补,共同促进。探讨当中出现不同见解才是正常现象。但是作为论坛的管理人员,你这种口吻是不合适的,首先,看懂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视角和知识层面,跟参与讨论不应成为矛盾。我不在乎你怎么看待我,一直以来我都说自己还很天真幼稚。只是别的诗友看到了,谁还敢对你提意见建议?论坛成员如果不踊跃发言,这跟别的坛子被讥为山寨有什么区别。这些负面因素是需要每个管理注意并重视的。我依然强调以往的观点,讨论问题的结果谁对谁错并不重要,谁的知识多或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到新的认识,端正并提高了自己,这才是积极的意义所在。欢迎大家对我的帖子提出意见,有利于我修正各方面不足,无论我接受或保留,一样表示感谢,历来都是这种交流态度,说过多次了,希望不用再说,重复太多容易被视为摆姿态就很不好了。</strong></font></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33\"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33\" size=\"4\">最后还是应该回应一下正题,不点评其他的了,以免扯得远了,就自注里说一句</font></strong></p>
<p>自注: “哈,爵 ,桌, ”字《中原音韵》失录,<br/>         从吴梅 “哈,爵,平声”;“桌,”上声。     </p>
<p> </p>
<p><strong><font color=\"#0000ff\" size=\"4\">此处有误。</font></strong></p>
<p></font> </p></div>
<p><font face=\"Verdana\">嚼字,《中原音韵》没有。只有爵字!是否看看原曲中有<font color=\"#ff0000\">爵</font>字?一眼就可看出原曲中没有!那么应是楚斑的<font face=\"Verdana\">注解,键误成爵字!<font face=\"Verdana\">我们写曲,旧韵依据中原音韵,但是中原音韵收录的字是有限的,没收的字如何决定平仄,</font><font face=\"Verdana\">所以中原音韵以外的字,我们按吴梅的韵书来选字!其实也没什么 ,都是键盘出的错!<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font></font></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3:29:17 | 只看该作者
<strong><font face=\"黑体\" size=\"6\">三纸无驴!</font></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5-7 12:14:4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弦绝响</i>在2010-5-5 22:20:19的发言:</b><br/>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一些字有没有在韵表里并不重要,况版主这些又非韵字。中原韵表不能大行其道呢,有这几个重要原因:一,元国祚太短,二,取消入声,使原来保留入声语系的地域短期内不能适应,三,大体上分南北两派以及元四家等一些主要人物因避乱又先后南下,南曲又因体系更为完善而处于上风,这也影响到接着的明朝洪武表始终不能成为规范,这期间中原韵表已大大不能适应南曲的使用,所依者是原来的广韵。加上清朝制订钦谱把南曲基本上都收进去,也就有了重新归纳声律的戈氏词林正韵。所以,我们现在写元曲要区分开是南曲还是北曲,当然,韵表的选择并非硬性规定,不像某个曲牌当中有某些特定要求的就必须遵守,如:协、叠、调头、三调、若干声协转、定声(即韵字只能使用同一个声调)等等。论坛并非科举,各自根据个人要求便好。网络上论坛众多,一天不知有多少所谓作品,不谈质量,算得上合格的所占比重也不太多。但人家有创作的热情就是好事,过程嘛,谁不是从幼稚走来,没有谁专门拿较差的帖子做文章。大多论坛的版主并没有什么评语,客套招呼一下甚至不作留言,这样难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效果。我希望版主和诗友都能对帖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都是平等交流、互相尊重,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是大家所想要的,是吧。我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我一直提倡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这样说也这样做。我自己也出现错误的时候,别人善意指出来,我会马上改正过来并且表示谢意,无须为自己大意出错找借口。纰漏失误每个人在所难免会有的,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拿出勇气正视一点小过失,又怎能带好头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去做呢,所以,大家无需将这样微不足道的琐碎事当回事,更无须谈话题以外的东西。我讨厌哆嗦,说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大家在讨论中不必心存芥蒂,别人的意见谁敢说对自己不是件好事呢? 谢谢诸位。</font></strong></p></div>
<p>这样的论坛才是好论坛.</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5-7 19:39: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曲果然有味道。赏过!虽对曲知之甚少,看些讨论帖却也是个学习过程。不知北曲创作,我们是用《中原音韵》好些,还是用《十三辙》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6-14 19:19:18 | 只看该作者
<p>相互间能否冷静一些?“顶牛”总是不太好吧,平心讨论为好。</p>
<p>待老朽也来仔细看看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6-14 20:45:57 | 只看该作者
楚山君的注解其实很明白的告诉大家,他是考虑词性并且?用[吴梅]补韵的[哈]字,而[吴梅]将之纳入平声[桌]纳入上声!就这麽简单的事情,有需要挑起来争论麽?至于[爵]他是顺便带过[吴梅]本的韵部,至于[萧豪韵]学曲者哪会不懂呢,或许您会说[失录]则我不替谁辩白,以我了解的楚山对曲学的严谨几乎到柯克蒂布哪会不懂这道理,他不是强调了麽[名词,动词]麽,为何需要这般挑出来批判呢?大家仔细想想都是品读时是否再细想作者角度就不会误解了不是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1:30:12 | 只看该作者
<p>你好,六也兄!不知何故我无法给你回复短信!多谢你的关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6-15 09:43:28 | 只看该作者
本意是来学艺交友的,在如此气氛下,心情怎会舒畅?大家都应维护和谐局面,作为主导人更应严以律己,谦恭待人,为论坛营造良好气氛。能指出问题,这无疑是好事,有促才有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切忌用祖师爷的面孔训人。要知道,上网之人各有千秋、各有阅历,即使这方面不如人,其他方面的长处也可能人不能及。从论坛兴旺起见,都不要展示小学老师训小朋友的姿态。似司马长风、悟之山房、浪中行吟等真可为师表。被指出问题者,却不应计较方法当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5 11:20:3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8:33:1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叶秋</i>在2010-6-15 9:43:28的发言:</b><br/>本意是来学艺交友的,在如此气氛下,心情怎会舒畅?大家都应维护和谐局面,作为主导人更应严以律己,谦恭待人,为论坛营造良好气氛。能指出问题,这无疑是好事,有促才有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切忌用祖师爷的面孔训人。要知道,上网之人各有千秋、各有阅历,即使这方面不如人,其他方面的长处也可能人不能及。从论坛兴旺起见,都不要展示小学老师训小朋友的姿态。似司马长风、悟之山房、浪中行吟等真可为师表。被指出问题者,却不应计较方法当否。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5 11:20:33编辑过]</font></div></div>
<p>通之以情达之以理!</p>
<p>叶秋老师一向谦恭、是我等之楷模!握手!</p>
<p>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1 22:14 , Processed in 0.05071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