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size="1"></font><br/><font size="1"> </font></p>
<p> </p>
<p><font color="#003300" size="4"><font color="#003300"> 平素有几个书画界的友人。以年龄论,老中青皆有;若说人品修为、境界高低,俱是没甚言语的。他们志趣高雅,与世无争。几年前,已为省级书协会员(目前向国家级会员迈进),且都参加过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成人书法大赛展,获取过相关的奖项,专业级别较高。自己素来喜好书画,闲暇时多与之往来。 ­<br/> <br/> 如今,市场之下,名人效应日盛。大凡名家字画,往往价格不菲。以我素年来临读古帖之阅历,及对现代书论的理解与感悟,深感时下一些所谓的名人书画作品,其实名实难副,笔意、境界情趣都矮了那么一截。但是人家毕竟是名人,自然作品也就跟着上了档次,亦为社会认可(一些领导:顾问级的名人),确实多为名人书画了(决非书画名人)。然而对于身居社会底层、具有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而言,情况就甚是不妙:或许是短了经营运作、媒体暴炒的平台。殊不知,时下有一种说法:玩艺术等于玩钱。宣传炒作乃需一大笔资金现付,包括【个人展】场地的租用,参、评展人士的招待,地方领导的邀请出席,甚至新闻娱记的红包等等,其相关费用颇大,个人实难支付,只好作罢,个人依旧。事实上,他们的境界,作品的水准俱有,然很少为世人所知晓、所认同(业内专业人士、书家除外)。其作品市场微,价廉,且卖难。此情可敬可叹:他们的精神是充盈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书画创作,书写性情,增加艺趣;同时,欲以改善生活。可叹,景况不济。 <br/> <br/>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年月,从文之人甚微,闲暇时余,有雅兴搞诗词创作者更是寥寥无几,交流、切磋起来便觉困难重重。可喜的是,网络提供了这个交流平台,解决了大问题。天下之大,知己多多,甚慰。青山不老,友谊长存。空间虚拟,真情永远。逝者如斯,岁月如歌。人生苦短,诗词、书画消磨。颇妙。<br/> <br/> ­ 就人生而言,职业是为了谋生,解决衣食住行;诗词创作是醒神益智、陶冶性情、愉悦人生的。文学创作是一次相对孤独的精神之旅。一切艺术都是为了丰富、愉悦人生,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确有点勉强。诗言志,既注重其形式(韵脚、平仄)美,突现意境情趣;同时又不拘一格,勿刻意守旧,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力求语言精当,注重写实。目光宜透过社会底层,关注民生,多反映现实中老百姓的生活。目光深邃如炬,观察精细入微。深度思考,锐意创作。良知代言,直抒胸臆。<br/> <br/> ­ 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乃相对而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定。就创作而论,“宜进得去,出的来。”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一个喜读书、从文之人,多年如一日,甚是辛苦。最后,生活艰辛,无以为继,老婆孩子离他而去。至终仅留得一座破屋,一屋残书,几多秃笔,一副寒酸样。这么个消息多少令人伤感、无奈。不错,生活中多点诗情画意,写字作画,吟诗作赋,以言志抒怀。但是,宜“出的来”。要艺术,更要善于生活。做雅人,更要善做俗人。境界不可缺,生计善计议。书写性情,诗词亦如此。但是,尤其年轻人,不宜陷的太深,成了书痴【自古书痴者颇盛,有大境界、留得身后名的多多,我在《世诗》中有所吟诵】。学以致用,首要解决人生生计这个大问题。“牢骚太盛防肠断”,平常人若迷失了心智,以至于满腹牢骚,是要不得的。至于专业学者、文化名人,则另当别论了。人家修行已高,境界非凡。自然谋生不成问题,甚至早已发达了。持平常心,做素心人。大智若愚,道法自然,“风物长宜放眼量”;上善若水,难得糊涂,大雅善吟大俗腔。 ­ ­ </font></font><br/><br/></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8 15:24: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