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话] 我们学杜要学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学杜要学什么?

    (八卦掌付)  

      现在大凡学习古典诗词到一定境地,都不自觉学杜,杜氏1000多首诗词,无论炼制、章法意涵均可学者多。学杜不可不知源流, 杜甫,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幷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其祖父审言,武后时官膳部员外郎,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曾起积极作用。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値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靑年时代正値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尉,不受,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达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近2年,作诗430多首。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之小舟中。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繫铭》,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家,其中以蔡兴宗、鲁訔、蔡梦弼、单复所编年谱及黄鹤所撰《年谱辨疑》影响较大。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颇详,可参考。杜甫现存诗歌1440馀首。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集》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其“浑涵汪茫,千彙万状”之诗歌内容,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全面深刻,故后人誉之为“诗史”。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鬱顿挫”,“律切精深”之艺术风格。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沉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顔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杜工部墓繫铭》)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繫年、分类、评点、注释、硏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迄清以前之专门著述,今存者尙有200种左右。版刻流传最广泛者,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仅辛亥后近人之有关专著,亦达200馀种之多。《全唐诗》编为1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4。
      历史上最有名之定义是黄山谷《大雅堂记》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回到题目——我们要学杜,要学什么?
      这个要从本人几年前偶然在QQ群成立江西流派群说起,本人开国内先河成立江西流派。本社集成国内江西诗派传承人佳作,继承幷发扬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之诗歌流派。崇尙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説。且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之推敲技巧。
      当今作律,个见应该先从身边耳闻目见之琐碎事写起,以其不须隶事。赤手白战,最长笔力。谓予不信,不妨实验一年可有改观也!然今人作诗迷失根本,故弄玄虚,生造词语,或刻镂以伤巧,或枯淡而鲜珍,或铺张以害体,或浮露以略格,此其失也。
      纵观现如今各种诗词,雨后春水,洋洋洒洒。各路神仙,卓尔不凡,各大网站,诗词爆了。然而,説句良心话,大都穿流行服装消费古人的话语,流传古人的故事,玩弄古人的技巧,説白了,传统诗词的人文情怀幷没能眞正得到眞正的复兴。
      一些人沉迷诗言志,热衷老干体,迷信几百年前的唐诗宋词,翻来覆去炒古人饭,使得传统诗词失去了市场,还不如梨花体、乌靑体    市场广阔,岂不悲乎?
      格律诗词为什么在资讯发达的当下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
      换句话,格律诗词的意义是什么?
      此乃老生常谈也!
      且不説诗词是眞功夫、中华国粹,也不説格律诗词创作中的鱼龙混杂、以劣充优、鑑赏者水平低下,更不説诗词   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单单説这格律。
      为什么有格律,而且必须以格律来约束创作?我认为,这就是游戏规则,离开了格律,诗词何其乏味!错误的格律运用,则是贻笑大方。
      我不明白部分人非得要去格律化,去格律化的想法会误导初学者,将古典诗词引入死胡同,也是无法感悟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的。我早就説过:诗词起源于诗经,古之已有也,唐诗宋词,那种高度,高山仰止,很难超越,旣然如此,能够随便扔掉?
      词,更不用説了,词者,微言也,微言者,大义也,盖词较之诗更具神韵也。众所周知,词抒情,诗言志。 过去,词是文人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乐府唱曲之用也。宋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更灵活,更容易表达诉求,更隐藏个人因素。钦定词谱对于平水韵的变革,也使得文字的使用更自由,可以説大大解放了旧的桎梏,完成了一次飞跃。
      我们知道,古词乐谱明朝后就遗失了,现在流传的词谱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关于钦定词谱,套用一句网络词语,到底哪家强,众説纷纭。一般认为,清朝御定,凡八百二十首调,二千三百六体。近来有龙楡生词谱,用者不少,还有许多自度曲,有的不错,有的令人啼笑皆非。作为初学者,如何塡好词?
      我认为首先必须硏读各个词牌的代表作,掌握基本规律此其一;其次,塡词最终须意在言外,应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方为佳作,最忌无病喊痛,作可怜样。亦忌俗语入词,白话连篇,俗不可耐。再者,塡词,切勿过分泥古,生搬硬套古人之语,令人费解。
      近日有词友问:我是个宋词爱好者,闲暇时候也会赋弄风雅,塡上些。不仅可以让自己静心,更能让自己昇华。感觉俗世太过浑浊了,不是追名逐利,就是勾心斗角,只有翱翔在诗词的海洋里方能感悟到生命的自由。现在感觉自己到了甁颈了,您能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给点建议,如何突破?
      我是这样回答的:最低一条,好词能很好的写景写情,能够表达眞实感情,抒写美好的事与物,陶冶情操,至少能够给人想象空间。为什么这样说?西林先生颖芳言:词之兴也,先有文字,从而宛转其声,以腔就辞者也。洎乎传 播通久,音律确然,继起诸词人,不得不以辞就腔。于是必遵前词字脚之多寡,字面 之平仄,号曰塡词。或变易前词仄字而平,或变易前词平字而仄,要于音律无碍。或 前词字少而今多之,则融洽其多字于腔中。或前词字多而今少之,则引伸其少字于腔 外,亦仍与音律无碍。盖当时作者述者皆善歌,故制辞度腔,而字之多寡平仄参焉。 今则歌法已失其传,音律之故不明,变易融洽,引伸之技,何由而施。操觚家按腔运 辞,兢兢尺寸,不易之道也。此论极韪。所谓融洽引伸之旨,实发宜兴万氏树所未发 。先生博极群书,音律之学,尤具神解。著有吹豳录五十卷,大致倣陈氏乐书,而详 于宋以后文章制度,为讲乐家有物之言。
      再者,毛奇龄言:词本无韵,今创为韵,转失古意。西河初不知宋词韵也,故为是言。钱 塘沉谦取刘渊、阴时夫,而参之周德清韵,幷其所分,分其所幷,甚至割裂数字,幷 失广韵二百六部所属,诚多可议。莱阳赵钥、宜兴曹亮武次第刊行,均失之也。全椒 吴烺学宋斋本小变其面目,终亦沿沉氏误处。近日海盐吴应和榕园韵,遵广韵部目, 斟酌分幷,平声从沉氏,上、去以平为准,入以平、上、去为准,最确。其中有增益 删汰而无割裂,亦属至是。敢以俟论定者。
      那些认为诗词不需要按照格律来创作,或者认为诗词是按格律塡写是局限思维的説法,可以休矣!
      对于初学者,今人塡词,因何走上迷途?我以为乃是网络各种写诗机、校验工具误导也!
      为何从事眞正的古典诗词创作的比较少?   
      这个问题令我百思不解。
      我们喜欢看小説,读散文,看电视剧,独到的曲折剧情,令我们感同身受,我们为主人公时而拍案叫好,时而扼腕叹息。读到精彩散文,我们会心情大悦,遐想连篇。
      我们也许会喜欢古典诗词,但是,长期从事古典诗词创作的很少。
      其实,古典诗词凝练、优美、顺畅、意深,有几千年历史。传承祖国诗词国粹,发扬华夏灿烂文明,这个世界需要诗歌,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诗词。
      这些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因此我认为——
      古典诗词其实最难学,最难写好!
      创作优美的诗词费时费力,必须拥有开扩的文学视野,渊博的文学修养,统揽体察生活的本质,独特新颖的审美角度!
      从事诗词创作的文学爱好者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敬!积极鼓励!
      亟待突破诗词发展的“甁颈”,需要你我他共同为之奋斗!
      写好诗词,往大的説可以进军“诺贝尔文学奬”,往小了説,可以愉悦情操,陶冶情趣,何乐而不为?
      文学要触摸的是人心的眞相,文学之所以具有亲人般的人文情怀是对人心的抚慰。
      一个好的写作者要保持著童心,返璞归眞 ,不坚持到最后就不会知道你自己其实就是最好的!
上面是提问,下面是我的回答——
      方今诗坛,文人雅客,习作满天飞。
      然,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眞正夺人耳目、耀人心迹,又有多少?
      有的人,里写也写日夜写,总不知道诗为何物?以至于,或失磨炼,或犯诗病,皆未细看详。须知吟咏不可恃其敏捷,或有疏脱,被人评哂也。有的作品,有作者自己、有历史典故、有游历、有感怀,揉搓在一起,看似纷繁複杂,实则杂乱无章,主旨不明显,意象不突出。或曰:卯起嗓子喊几句,自己陶然,他人不知所谓了。
      有的诗词论坛,追求点击,来的都是佳作,篇篇都是精华,精华满天飞,你和我好大家好!吾朋友秦砖对此有精闢论述——我认为现在的各大诗词论坛,都只是自娱自乐而已,权当不打麻将不打牌,写写诗词而已。版主们其实也很辛苦,还没工资发,有时候还要充当情感渲泻物,其实挺可怜的。我呢,也在三两个诗坛打打酱油,除个乐趣而已,加不加精无所谓,回贴不回贴,不在乎,就当给自己存档了。话虽如此,作为一个醉心诗词之人,絶对不会满足于此!
      以七律为例,本人认为,律当以老杜为正宗,黄山谷为滥觞。今人习律,馀看重顾靑翎、顾从山、深南诸兄之律,得前人意藴等多。而傲岸泉石之律,婉约讥诮,又是一味。至于廖国华、安全东二兄,成名旣久,老辣质朴,非他人所能学者。正如小雨藏山语——七律句法多变,须从老杜、山谷、散原诸家集中仔细搜讨——至理名言也!    以词为例,本人认为,词当以叶嘉莹先生所讲微言大义之论提纲捷领。馀观当今才子,力推独孤食肉兽之词,食肉兽之词,传承古人,力求创新,对词在新语境下,旣要出新又要传承,做了许多有意义探索。反观网络诗坛习作,多以新甁装旧酒,以今人之口,讲述古人之事,乏味透顶!   无论诗词,为什么要学老杜、山谷?
      因为老杜旣能继承《风》,又能继承《雅》,还能继承《骚》,他把这些精神的内核继承下来了。黄庭坚有一句名言:“自作语最难”,是《答洪驹父书》里的一句话:“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眞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因为宋人这样讲,学老杜学得最好的是李义山,而学李义山学得最好的是黄庭坚。仅此而已,别无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11:41 , Processed in 0.01171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