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散论《言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00" size="1">         </font></p><font color="#003300" size="4">
<p><br/>     <font size="4">  世间最高级动物的人类,一有语言,能表情达意;二有思维,除了动物性的一面外,更具有社会性的一面。但世间人们怕的东西甚多,除了怕阴界鬼魂之类的东西,阳间所怕之物亦不少。散人无事,暂且聊表一二。<br/> <br/>       怕鬼    <br/>       从传统来看,谈鬼说狐,本是文人雅事。苏东坡贬到黄州,成了“犯官”,靠边站了,没事干,一肚皮的牢骚,他就请人谈鬼,主客各得其乐。清代诗人王士?为蒲松龄题《聊斋志异》也有“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的诗句。这里不仅表彰蒲松龄爱说“鬼话”,也有“夫子自道”之意。其中不能说没有牢骚,但大都无关宏旨,无非是文人困境的一种自我纾解罢了,自古统治者一般不管这等闲事。<br/>       鬼这东西,到底有没有?依我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大概是有的吧。先说所闻,儿时浪荡,常和七老八十的爷们厮混,鬼故事自然是听了不少。饲养室在村南,除了紧挨的几户人家,就是一片空地了。常常在夜间听见呜呜的风鸣,凄厉的惨叫,一声接一声的喊魂。鬼故事就这样在漫长的漆黑的夜里开了场,成了幼年生活中最浓重的一抹油彩。不外是吓人的厉鬼,面目皆狰狞,绿眼,红头发,长二长的指甲,从屋檐倒挂下来,呼啦呼啦地拨动窗纸。替死鬼、吊死鬼、勾魂鬼,还有所谓的“煞”等等。鬼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跟人世间一样,有悲,有喜,有欲,也有求。爷们很投入,好象他们亲身经历过似的。讲完了,再抽一袋烟,倒头大睡,呼噜打的老高。他睡了,却把恐怖和幻想留给我,忍不住蒙了头,心在嗵嗵乱跳,想那倒挂在屋檐下的影子,想那远处传来的声声不断的哀鸣。另者,村上老了人,古有“打怕怕”一说。据说此举对于刚入土几日的亲人魂魄,有压惊壮胆之意,告诉附近孤魂野鬼,对亲人多加照护。<br/>       如今,鬼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从唯物的角度出发,其实我小时候所闻所见的有形的鬼也罢,无形的鬼也罢,只是一种幻觉,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民间的艺术创造而已。世上哪里有鬼?迷信的人说,人死了,变成鬼,游荡在我们周围,只是阴阳两隔,我们看不见它,它却把我们看的一清二楚。可是想想看,自古及今,若人死了都变成了鬼,那么成千上百亿的人和鬼拥挤在同一个地球上,早已经密密麻麻,喘息不得了吧。我们怎么感觉不到,又丝毫体验不到那一种窘迫呢?所以,鬼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就更没有必要怕鬼了。凡鬼,只是我们心中臆造出的一个有形或者无形的影子而已,就如寺庙里的泥佛,人造了它,人又跪倒在它的脚下,祈求保护,祈求解脱,祈求冥冥中伸过来一只手拉自己一把。这终归是荒唐的,也是无用的。在祈求失败之后,人往往自己怪罪命不好,命里只有八斗,难求一升,只好认命,忍受各种痛苦,直到咽了最后一口气,也变成了想象中的鬼。是否真成了鬼?没有人回过头来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真实经历。人怕鬼,归根到底,其实是怕人。因为鬼是人创造的,人造了鬼,又把这样一副精神枷锁,反过来套在自己脖子上,越拉越紧。人造鬼,一半是为了自娱,一半是为了害人,甚至害己。不信,问问蒲留仙怎么说。现在逐渐的发现,我身边的人很多都怕鬼,而且是很怕。这是为什么呢,我身边的人按学历来说都是不低的,按理说,应该不是很迷信的才对,但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怕鬼呢?有人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是,我相信我身边的人应该都没做过什么大的亏心事,小的也许都没有,没必要这样害怕啦。所以我很纳闷,也想思考一下为什么。于是,我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我觉得很经典的:“人从来不怕鬼也不怕死,人自古以来怕的都是未知。”这句话真的是很好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恐惧。同时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学历高的人也同样会很怕鬼的现象。如果,已经死去的人,告诉你说,死后的世界很完美,人们可以活在另一个世界,没有苦难,没有贫穷,大家都幸福快乐的安居乐业的生活着,你还会怕死吗?我们所有的怕都是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如果鬼是很友好的,你还会怕吗?但是人们一直都不知道世界上存不存在鬼,于是从自然而然的莫名的去产生各种猜测,而这种猜测大部分都是一种消极的吓自己。于是,大家达成了共识,就是鬼是可怕的,于是怕的人就多了起来。  <br/>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搞研究去认识自然去理解自然去改变自然的深层次的原因,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极度恐惧而产生的对未知的极度渴求的天然的求知欲。呵呵,你怕鬼吗?<br/><br/>       怕官    <br/>      “不怕官,只怕管”是个成语,也有句俗话叫“现官不如现管”,是同义的。出处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他今日发迹,做得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 ”    《官场现形记》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手段各不同,但都是“见钱眼开,视钱如命”、鱼肉百姓的吸血鬼。 举人出身的王仁开馆授徒,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说读书方可做官,而做官的好处则十分诱人,“点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鸣道。”本书是上不得台面的话,他居然堂而皇之在课堂宣讲。不难想象,这种教育思想熏陶下的门徒,除了祸国殃民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出息?让这种人充斥官场,官场该当是何等的丑态。读书科举而为官原是封建社会取官之“正途”,“正途”尚且如此不堪,其它之途当然是更加等而之下。如捐官,即用钱来买,按官阶定价,只要买方有大把钞票,卖方自可不问钞票来源是否合法,你肯买,出得起价,我则敢卖,放手让你做官。还有一途名曰“军功”,即用官位当奖品颁发打仗立功的人员。而这些军功之士大多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让刽子手做官办事,谁敢指望他会将事情办得公正明白,贪官污吏们虽各有特点,但亦有相同之处,如让他们理财,他们会大饱私囊;让他办案,他们会放纵真凶,污陷良人;让他们修河,他们会使大堤溃裂,水淹良田;让他们督军作战,他们会让自己的部队一溃千里。《官场现形记》是一幅封建社会的官僚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优秀的谴责小说,具有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 <br/>       自古以来,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机器,历来是“治人”而不是“治于人”,高居于社会各阶层之上,成为主宰社会各方面的统治者。各种社会组织及黎民百姓对政府只能俯首称臣,政府可以凭借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任意发挥自己的意志以实现对社会的统治。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几乎无平等可言。这正是专制社会的思想基础,不仅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原则格格不入,而且与整个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的进步潮流背道而驰。不可否认,在中国的传统“官”文化中,等级特征是极为明显的。社会以“官”为轴心,离轴心越远,等级越低,价值越低,社会地位越低,是最易被人遗忘的角落;离轴心越近,等级越高,价值越高,社会地位越高,也成为最受他人关注的位置。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把人分为“十等”就不足为怪了。这种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好似楚河汉界晋魏分明,演变至现在,不仅官员与百姓不平等,而且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也不平等。长期以来,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位高而权重。一方面,它反映的是政府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另一方面,它说明政府官员“公民意识”、“公仆意识”和 “平等意识”的淡薄,以及现实生活中官员与百姓人格、地位的悬殊。<br/>       我们历来缺乏民主的意识,相反却具有“唯上”的传统。究其原因,是“官”的作用和专制制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下级官吏的提拔和上级官吏有关;徒弟的提拔和师傅有关;佣人的地位和主人有关;乡民的地位和官府有关。”正是这种与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相连的专制制度,才使中国的封建社会赖以延续几千年。民主始终作为反对封建独裁、反对封建专制和各种特权的最有力的武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民主建设的进程在我国还十分缓慢,许多地方还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专制意识的根深蒂固和竭力阻挠,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和社会大环境尚缺乏民主观念的支撑以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br/>       直到目前,政府的许多行政行为仍然是暗箱操作。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及其官员的部分行政行为。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基本是按计划经济模式延续,审批项目多,审批范围广,审批时间长,审批内容、条件、程序不公开。与此相连的是无休止的官僚主义、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和数不胜数的权力寻租、造租。这种体制,不仅制约着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的规模与合理程度,而且制约着行政决策乃至整个行政过程。加之集权、专断,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害怕失去地位、权力的心态,根本不可能使公共行政行为完全公开化。所以,公开化,从深层意义上就是对政府权力运作的不合法性、合理性的挑战,是对国家公务员长期固守的“优越”地位和“无形”利益的挑战。一句话,是对整个国家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挑战。公开化,意味着脱胎换骨,一种从政府动因??政府行为??政府绩效的全新变革,以及从万能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的根本转换。应该说,公共行政就是公开行政。没有公开,无所谓公正,没有公开,也无所谓公平。有人说,中国过去的管理是“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反映的是行政活动的神秘性、不公开性和随意性,一种从公开(黑头、红头)到隐蔽(白头、口头)的行政行为倒退。暗箱操作本身,如“审项目”、“批条子”往往能给当事者带来若干利益或好处,而公开化则意味着权力受阻或利益受损。严格意义上讲,缺乏公开性、透明度是当今中国腐败产生和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br/>       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包括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政治信息。而且,透明度要求上述这些信息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现代意义上的公开行政、透明行政,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活动为老百姓所知晓,包括政府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政府行为及其过程、政府官员的财产和收入状况等;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老百姓意见的回应,即对政府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评估意见的回应。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br/>       故散人以为,自古百姓不怕清廉之官,盖因他们视百姓如父母。居朝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而,百姓真正畏惧的,是那些贪官庸才。名利之争,人性缺失。这些人多小人做派,善算计,多阴招,所谓淫威。自古官场裙带关系派生之官员甚多,另者跟班的庸才晋升为官的亦多。自古大才难为用,而真正有大才学,有理想抱负之人即使入仕做官,多受奸佞小人迫害,大志难舒,久之多归隐山林。哀哉,悲哉!!!   <br/> <br/>       怕老婆   <br/>       李宗吾先生的《怕老婆哲学》里讲:大凡一国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国号称礼教之邦,首重的就是五伦。古之圣人,于五伦中,特别提出一个孝字,以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全国重心在一个孝字上,因而产出种种文明,我国雄视东亚数千年良非无因也。自从欧风东渐,一般学者大呼礼教是吃人的东西,首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国失去重心,于是谋国就不忠了,朋友就不信了,战阵就无勇了,有了这种现象,国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不欺凌? <br/>       我们读方山子传,只知他是高人逸事,谁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师。由此知:怕老婆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来,也可说:因为怕老婆才成为高人逸士。方山子传有曰:“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俨然瞽腴底豫气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亦无不是的妻子,虞舜遭着父顽母嚣,从孝字做工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陈季常遭着河东狮喉,从怕字做工夫,闺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真可为万世师法。 <br/>   怕老婆这件事,不但要高人逸士才做得来,并且要英雄豪杰才做得来。怕学界的先知先觉,要首推刘先生(刘备),以发明家而兼实行家。他新婚之夜,就向孙夫人下跪,后来困处东吴,每遇着不了的事,就守着老婆痛哭,而且常常下跪,无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发明这种技术,真可渡尽无边苦海中的男子。诸君如遇河东狮吼的时候,把刘先生的法宝取出来,包管闺房中呈祥和之气,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君子曰,刘先生纯怕也,怕其妻施及后人;怕经曰:“怕夫不匮,永锡尔类”,其斯之谓欤。 <br/>       旧礼教注重忠孝二字,新礼教注重怕字,我们如说某人怕老婆,无异誉之为忠臣孝子,是很光荣的。孝亲者为“孝子”,忠君者为“忠臣”,怕婆者当名“怕夫”。旧日史书有“忠臣传”,有“孝子传”,将来民国的史书,一定要立“怕夫传”。     散人料想,自古怕老婆有几种怕法:一曰:势怕。二曰:情怕。三曰:体怕。所谓“势怕”者,老婆娘家势重,夫有借力之意,得罪不得。就连腐儒范进,中举亦得丈人胡屠夫支助,不得已而为之。“情怕”者,为夫深感其妻甚好(德才,或贤淑,或貌美),世间难寻,得之不易。唯恐害怕护养不周而生事端,惧内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体怕”情形,为妻大多身强气壮,夫家素有畏意,一旦为妻撒泼起来,甚怕。 <br/> <br/>       怕小人   <br/>       孔老夫子说过:为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怕小人不算懦弱。给你最好的建议,离他越远越好。人至贱则无敌,他都无敌了,你还能怎么办。 小人者,有两指,一是指地位低下的人或是地位低下的人的谦称;二是指人格卑鄙的人。所怕者乃是后者。<br/>       原以为小人并不可怕,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光明磊落,小人行径自然就会不攻自破。却不知有破者必有不破也,破者害人一时,不破者害人一世。就算是攻破抑或是不攻自破,其所造成之伤害和影响也往往是难以愈合和弥补的。是以今日不得不对小人刮目相看,深想之余,竟至汗湿衣衫、毛骨悚然,脱口呼曰:“小人实在是可怕!”。<br/>       怕怕之余,方忆起老人之言,“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不怕遇到混蛋,就怕遇上小人”。得罪了君子,大不了日后井水不犯河水了事,遇到了混蛋,也大不了狠斗一场罢了,唯独得罪了小人、遇上了小人却往往有劲使不上,而且还会时常被小人惦记着,一旦有了机会,小人非得睚眦必报不可,甚至还有可能让得罪他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一般而言,小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同他的忌恨对象明刀明枪对着干的,他们只会躲在暗地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去找寻置忌恨对象于死地的力量和办法。他们最擅长和最拿手的就是搞阴谋诡计,而且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他们可以煽风点火,可以无中生有,可以颠倒黑白,可以指鹿为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渴望着自己“扬眉吐气”。其实,真正得志的小人并不可怕,毕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人得志必会猖狂,而猖狂的小人往往是不会再绞尽脑汁的。怕小人,怕就怕在小人没有得志之时。<br/>       原想:如今乾坤朗朗,必无小人藏身之地。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却发现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小人却大有用武之地,不但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危害也越来越大了,竟至到了叫人防不胜防的地步。想想看:小到因口舌之争而怀恨在心,并采用卑劣手段进行报复者,数不胜数;中到因权力之争而相互仇视,并不择手段欲置对手于死地者,俯拾即是;大到因名利之争而厚颜无耻,并采取卑鄙手段制造虚假事端者,比比皆是。一句谣言也能致人死命,权力之争竟能屡见兽行,名利之念竟也能生出诸多事端,“纸箱馅包子”沸沸扬扬,“虐童最毒的后妈”到处传唱……等等。结果查到头来却是子虚乌有。瞧瞧:小人小试身手便就弄得全国感冒,你咬牙切齿,他痛哭流涕,真可谓是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其实,只要人们对小人行径稍加推敲便能明白,小人作怪无非四字,即:虚、假、卑、劣是也。虚者,放大也,如芝麻可成西瓜,只要不给实者辩解的机会,虚者便就能左右逢源,横行无忌;假者,生有也,如无中生有,只要能够猜对心思,并顺势而为,假者便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卑者,暗做也,如幕后捣鬼,只要掩藏得好,卑者自就能看风使舵,坐收渔利;劣者,恶狠也,如能斩草除根,必不会留有后患,只要能趁机做绝,劣者便就能欺世盗名,一路春风。而能将这四字“箴言”读懂练精者,必为小人之魁首也。明了了这些,查实了细节,必会使小人原形毕露也。<br/>       怕小人,就该时时事事提防着小人,凡事先小人后君子。虚者实之,假者真之,卑者显之,劣者击之。如此,才不会沦为小人们的牺牲品。        <br/>                                                                                          散人稳泰冬至时日闲语华州</font></font><br/><br/></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27 11:19: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7-27 11:13:0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人的一生总要怕点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代说的“相克”。金木水火土,都是有所怕的东西。要是不相克,也就没有了相生,宇宙岂不乱了套? 因为害怕冷,人们发明了衣服、房屋、火炉;因为害怕热,人们发明了空调;因为害怕走路,人们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因为害怕病痛,人们发明了中西药、X光B超;因为害怕地球的孤独,人们向茫茫宇宙进行探索;因为害怕自身的衰退,人们不断高扬精神的旗帜…… <br/><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7-27 14:15: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肯定是文人,我只知道中国还是个酒国,有莫言的小说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7-27 21:14:46 | 只看该作者
散人实言啊,这四怕中唯有一怕我敢理直气壮的说不怕,呵呵,而尤其怕最后一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7-27 21:35:27 | 只看该作者
而我昨晚还怕鬼来着,缘于跟同事借了一本“呼啸山庄”,是那种学生版,几同于速食方便面的那种。不过我确实被它吸引了,一整天外加多半晚便读完了,直接结果就是凌晨三点瞪大眼睛回想结尾处关于男女主人公鬼魂出现的描写,赶巧我家那一大一小出门旅游,我就总觉得自己是那位放羊的小男子汉,瑟瑟的不敢走过那处崖头。起始我把书放在枕边,总感觉耳边有声息,把它推到床脚,又觉得脚边有凉气,最后我把它关在床头柜里,再开了床头灯直到天快亮了才睡去,哈哈,这不是自己吓自己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23: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诸友(散人)

<p><font color=\"#ff0000\" size=\"6\"><strong>多谢诸位友人精彩点评,散人欣喜,夏安。</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6\"></font></strong>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31 12:13 , Processed in 0.01952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