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color="#333300" size="1"></font></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p><br/><font color="#333300"> </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33300" size="4"> 其实在我看来,做文章就好比扎鸡毛掸子。我姑妄说之君姑妄听之。<br/> <br/> 扎鸡毛掸子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扎鸡毛掸子的棍子,一堆鲜艳斑斓的鸡毛,以及一段比较结实的棉线。做文章同样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主旨、论据和论证方法。主旨,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主张,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论据,是用来证明作者观点和主张的理由和事实。论证,则是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来推演自己主旨的方法,同时也是通过推理的形式来证明观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br/> 欲扎鸡毛掸子,需先找根棍子。这棍子首先要长短合度、轻重适当,太长不行,太短也不成,太轻不趁手,太重又难久拿。这棍子还必须不蔓不枝,硬挺且略带弹性。找个电线杆子来绑鸡毛,或者找根枝桠杂生的棍子,一定是扎不出一支漂亮掸子来的。做文章时树立主旨,也须暗符此理,观点要不偏不倚,主张要鲜明简洁,立论要站得住脚,所主张的意思一定要合乎情理,而且不能再有节外生枝的冲动,否则此类文章也是不忍卒读的。<br/> 其次,需要找一堆鸡毛。在收集的过程中,当然是鸡毛越多越好,但在具体选择的时候,却不是每根鸡毛都能用到。有些鸡毛色彩很艳丽,但用在这根掸子上并不合适,至少会影响整体的效果,那么即使它再漂亮,也一定要狠心舍弃。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挑选鸡毛的过程,也是考量作者眼力的过程。做文章时同样如此,有些句子再华美,有些段落再得意,如果与文章的要旨不符,那么就要坚决删除,否则不是画蛇添足,就是拼凑堆砌痕迹太重,反而不美。<br/> 然后是缠扎鸡毛。这时先缠哪个后绕哪个也要有个讲究,譬如鸡毛的次序,棉线缠绕的纹路,既不能一古脑儿全部缠绕上去,也不能东绕一下西缠一下。需要把挑选出来的鸡毛,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纹路缠绕在棍子上,才能又好看又结实。否则不是棉线松了,就是鸡毛掉了,要么是色彩过于凌乱,要么是色彩过于单一,总之也是不美。这根线,就如同是做文章时的线索,既要有前后的一贯性,还必须有内在的逻辑性,要严密经得起推敲,如此文章才能经得起读,越读越有味。<br/> 全部鸡毛绑扎好之后,总归会留出一个线头来。这个线头必须要收拾到先前捆扎鸡毛的那些线中,既要隐蔽,还要牢靠,否则再漂亮的鸡毛掸子,拎在手里露出半截线头来终是不雅;或者刚用了没两次,就滑脱线头散了架,落得个一地鸡毛,也是很难堪的。做文章收尾尤为紧要,撒得开固然是本事,收得拢同样是功夫。满嘴跑火车也好,随处放鸽子也好,在铁轨上跑得再快再远也无妨,只要鸽子最后还能回笼子就行。要让读者的视线最后仍然回到文章的主旨上来,有前后照应之妙,就象线头最终还是要依附着棍子来隐藏一样。<br/> <br/> 偶兴起而戏作,不足一哂。列位看官来看此文,万勿惊呼:这家伙,好大的掸子!嘿嘿。<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99.gif" /></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10-26 13:54: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