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奇文《古今(北)曲韵读音辨异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9:5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原音韵》是一部杰出的语言学学著作,作者编制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规范曲学创作,但却意外地给我们提供了元代语言的生动资料。今日制曲并不需要弄懂此书全部的基本原理和每个汉字读音。只需要按照韵部提供的字来押韵就可以了。反过来说,能使用《中原音韵》制曲的人,未必、也没有必要都要搞清楚《中原音韵》的每一个字音。中国的汉字的读音分为韵头、韵腹、韵尾。用现代语言学的解释可把汉字的读音分为辅音和元音。但现代汉语每一个拼音字母不是纯粹的、单一的音素,所以命名为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是是汉字的注音符号,目的是普及普通话,几十年的推广正明,汉语拼音是成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完美无缺的。专家学者为了科研需要往往还会利用另一套注音符号,即国际语音协会颁布的国际音标符号。很多曲友对英语国际音标并不陌生,但读过国际音标协会的专著的人却是极少数。汉语拼音为了简化、便于推广普通话,有的采用一个符号表示几个音素。这与标准的国际音标注音精准差距甚大。我是在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国际音标【si:】是英文字母的注音;si是汉语四的注音。同样是si两个音素,为什么拼读出来的结果“C和四”声音差距那么大?我的老师没有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英语和汉语虽然借用的符号一样,但各自的语音系统不一样。简单地说汉语拼音不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一个符号在不同的汉字里,表示不同的读音。如,啊、安、昂、方,这四个字里的汉语拼音里都含有一个共同的拼音符号"a"。它们的注音分别是:a,an,ang,fang.假设这4个a发音一样的话,拼出来的音将和我们实际听到的因,大相径庭。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看《中原音韵》的字音才能容易些。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从古到今,虽然字音字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多都有发展轨迹可循。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把“老吴”,错听为“老胡”;但绝不会把“老吴”,错听为“大吴”。为什么?吴和胡的韵母相同,声母不一样;“老”和“胡”的声母、韵母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一个里字发音响亮的,不受发音器官阻碍的音叫作元音,汉语叫作韵母。反之叫作辅音,汉语叫作声母。声音响亮就听得清楚,声音不响亮就容易听错。也恰恰是这个原因之一,汉语字音的变化一部分是发生在声母上。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有可能搞清楚《中原音韵》的字音究竟读作什么了,当然还必须借助学者的研究成果。语音的演变是按照自身的科学规律来进行的。举几个字来看看:
“讲”在普通话中的声母是J;在古汉语中的声母是G,今天的吴方言仍然保留此音,读作“港”。
“见”在普通话中的声母是J;在古汉语中是声母是G,,推测今天的某个方言会保留有此音,读作“干”。
“香港”,学过英文的都知道,英文译作hangkang,香的古音声母是H,不是X。
从这三个字音,我们就就可以看出甚至推算出,古代的汉语没有j、q、x这三个音,汉字读音声母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变化,当然元音也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有时也会突变。突变是人口大流动的结果。杭州大的方言区就参杂着很多北方音,有的十分接近现在的普通话,这就是宋都南迁在语言上留下的痕迹。需要特别说明,这是我个人在杭州的感悟,此说未能得到学者理论上的支持。

       有关《中原音韵》争论焦点之一,主要集中在,这个韵书反映的是哪里的语音系统,是北京的?是河南的?是河北的?有没有入声?等等。但对字音一的研究结论,分歧并不十分大,主要有台湾学者刘德智,美国学者赵元任、大陆有赵氏、杨氏、宁氏、王氏之说等等。如果需要,我会将所杨耐思的学术成果列表于后。来驳斥该文极为荒谬的辨异。

(以上是我在电脑前随即乱写的,可能会有不太严谨的地方,我也在不断修订中,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6-23 06:08:28 | 只看该作者
只需要按照韵不提供的字来押韵??是韵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7:34:0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楼土烟斗于2011-06-23 06:08发表的  :
只需要按照韵不提供的字来押韵??是韵部吧?
是的、谢谢你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6-23 10:53: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23 12:28:0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9:38:1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木石散人于2011-06-23 12:28发表的  :
拜读学习。
你太客气了、谢谢散人兄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9:39:36 | 只看该作者
该文根本没弄懂《中原音韵》汉字读音的实际情况,妄谈变异,误认深矣?作为韵书,填词制曲者只需要查到字的韵母,字调就可以了。填词制曲者可以不涉及声母。而辨异则不可以这样,辨异还必须辨清楚声母。该文甚至连韵母也没搞清楚,就随心所欲地变异了。这里就举一个字看看:
“横”《在中原音韵》作为阳声字,它的韵母是ong;在普通话中它的韵母eng。“横”读作红,在我的母语中至今仍然这样读。
请各位曲友认真看看他列举得韵字表,就明白了!
本人也是个业余爱好,也难免看走眼。但是涉及做文章,很慎重!绝不贪图虚名、自欺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6-25 22:28: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问好楚山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6-26 11:06:33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3 18:06 , Processed in 0.02353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