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巧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3:1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幽影几双?七巧系丝长。
雨细花含露,风轻叶带香。
芳华邀君舞,皓首伴卿翔。
织女封银汉,羞牵放牛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8-19 16:45:49 | 只看该作者
喜前半,颈联从“芳华”到“皓首”真情可鉴,后三字有合掌之嫌,律亦可酌,结句意颇佳,“牛”字处当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9: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潇潇一剑) 的帖子

哈哈。先赞赏朋友对诗韵平仄之精研。且不说我并没有注明此阙是近体五律,即便是也不能因律害意啊。‘汝心之固’或言重了。诗是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工具,如仅仅是文字游戏吾辈尚不屑为之更不论高人大家。朋友可试将‘牛’一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8-19 19: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诗韵词风愚夫) 的帖子

呵呵,在下只晓得,任何艺术形态都有一定的“格律”,掌握并熟练地驾驭它是学艺的根基,至于能不能出好作品全在个人的修为与悟性。当然,先生并未注明是五律,权当在下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8-19 21:59:10 | 只看该作者
是乞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8-19 23:05:52 | 只看该作者
题应是乞巧夜。
此首虽未标明五律,但明显带有五律的性质,恐怕不能以个别字不合律动辄就拿“因律害意”说事,汉语言同义词近义词大量存在的特点使诗句的锤炼成为可能而且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8:52:03 | 只看该作者

回 4楼(水龙吟) 的帖子

是的。古时称为‘乞巧’,今人多称‘七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9: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 5楼(司马长风) 的帖子

先生所言不差。但是先生应知诗歌的发展是先有了意(内容)然后才逐渐完善发展了框架(格律)。而且,律诗与绝句都是诗歌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体现。古来名家在诗歌鼎盛时的唐宋尚无一人所作诗篇首首是绝律,先生们何独在诗歌萧条寥落的今天苛求如此呢?我以为众版主更应致力于诗歌的推广与普及工作。而普及就应有个宽松的环境,多推出些有血有肉情感内容丰富的作品。自持高才鄙睨天下坐而论道与诗歌的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每在帖子不多、浏览量不高,感怀曲高和寡、人心不古时,何不做些实际工作多思考些呢?唐突直言,先生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8-20 22:14:1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误会了,在下从不“苛求”,也从不“自持高才鄙睨天下”,这点众诗友皆知也。
      诗歌发展到近代,可谓各体皆备,给后来人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翱翔的天空,所以大可不必拘于一体,“百花齐放”正是论坛孜孜以求的目标。
      诚如先生所言,“诗歌的发展是先有了意(内容)然后才逐渐完善发展了框架(格律)”,正因为诗歌已有了“完善发展了”的格律形式,所以后来人便会自觉地喜欢并运用这一形式,而将貌似格律诗而又不完全符合的作品视为一种瑕疵。当然,在“不以辞害意”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出律,在下也多次说过,作诗当以意为先,格律为末。但这种“害”如能在反复推敲锤炼的基础上加以避免,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岂不更好?前人关于“炼字、炼句、炼意”的故事有很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锤炼不仅是使之合于形式,也是为了内容着想的。
      还要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写格律诗不合律,就说是古风,这实在是一种误区。古风自有古风的写法,除了句子不拘平仄对仗,押韵较宽外,要特别讲求风骨,这恰恰是容易被人忽视的。
      格律诗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功底,格律诗写好了,写古风就更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举个或许并不恰当的例子。好比字体,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几个阶段,看一个人字写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他楷书写得怎样,而学写字也一般是从楷书起步的。如果一个人写了幅字,大多数都是楷体,只有个别是其他字体,或者一个字大多数笔划是正楷,但夹杂了一两处笔划是其他字体,别人当然还是说他写的是正楷,只不过写得不够标准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8-20 23:03:24 | 只看该作者
爱怎么写自己做主好了。。。
司马、一剑对帖子仔细认真点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问好楼主,问好司马、一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8-21 09:58:4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主,我是初学者,我写东西也会像你一样,有时候为了表达意思,而不顾律,有时候也顾不上韵,比如我刚写一篇,其实我想写排律的,但是对仗实在不好克服,我就注明了古风新韵,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但这又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我在写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其中的快乐,当然也想写的更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觉得司马老师和笑笑一剑说的也没错,当然你的想法也不错,文章既然放在这里,就是让大家评说的,有人评说才有进步,希望你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8:04:38 | 只看该作者

回 8楼(司马长风) 的帖子

领教先生高论。我本意并非争论我的诗歌是否有瑕疵。虽然我已写作二十多年了,但却自知才浅底薄并不敢与大家一论长短。我所期望的是有更多的人能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却可以促进这种传承。有瑕疵的玉终归是玉,完美的石头也只是石头而已。当中国随处都有有瑕疵的玉时,当中国人人人都能随口引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时。先生就有更多机会发现完美的玉,也就无须为曲高和寡而感怀了。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9: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 10楼(流水绵延) 的帖子

流水朋友好!对于初学者而言,直接写律诗起步太高难度是大了些。其实,对于初学者刚开始我以为没有必要太在意格律(因为律诗是诗歌发展的最高形式)。但是最基本的韵律(诗韵)一定要有。诗歌最早源于乐府搜集的民间歌词是供人唱和的。而歌词大家都知道同一韵律唱起来就朗朗上口否则就感觉生涩也不易记忆,所以和韵是很必要的。因为古韵要求也比较严格新韵相对宽泛,初学者也不一定非要给自己起步定位太高。我二十多年前刚写时就是一些顺口溜之类的东西,随着有了生活读的接触的越来越多自然就完善改进了。
一己之见管窥有限不使方家贻笑就好。希望有机会常来交流。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9-11 10:03 , Processed in 0.01941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