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步少陵《秋兴八首》韵谒成都杜甫草堂缅怀诗圣有寄/紫石金麟 
                           一、入蜀 
泣雨金秋洗杜林,浣花朝圣景清森。不眠照壁迎江水,有待雄狮隐树阴。游子单衣同谷泪,行云一曲故乡心。寒悲勃郁天涯客,散发城头哭夜砧。 
                           二、择宅 
古寺乾元小径斜,萦怀北望旧京华。草玄浊酒酬高适,垂拱香蔬拜月槎。 
冷暖身心营简栋,荣枯笔墨倦胡笳。黄梅绿李清流远,纵意芬芳寥落花。 
                           三、凭吊 
春喜堂成映日晖,武侯凭吊翠微微。吟风竹叶催军鼓,滴泪松林遁鸟飞。 
三气周瑜西蜀睦,七擒孟获北曹违。鞠躬尽瘁长歌惜,寂寞祁山萤草肥。 
                           四、为农 
散逸江村四海棋,圆荷叶小麦花悲。幽栖儒腐三昧已,赋得鸿宾初夏时。 
万里长安音信托,百年古寺鹿尘驰。狂夫每笑渔阳骑,不与柴门懒钓思。 
                           五、谴兴 
王师乐鼓震湖山,血战中原天地间。画角声声城阙里,旌旗猎猎水云关。 
干戈起落无余谷,捷报来回有圣颜。但见西门波浪涌,几曾惊梦斥朝班。 
                           六、独酌 
李冰移石刻牛头,水怪遭逢一日秋。韦偃霜蹄平寇志,张仪城固逐王愁。 
扪心不问高堂壁,抒意还吟瀚海鸥。剪取昆仑山顶月,一身磊落发秦州。 
                           七、恨别 
安史兵丁善急功,洛城离乱刻心中。乡愁载月三千恨,曲赋联笼十万风。 
草木频埋尸骨白,星辰共掩水云红。蓬门樽酒遥相祭,细雨圆沙迟暮翁。 
                           八、天殇 
云门行迈路逶迤,诗语惊人动?陂。峻骨曾磨千古月,疏狂横扫万年枝。 
多端寒舍秋风破,绝岸江亭日影移。嗟尔安居寻子美,奈何舟上苦吟垂! 
  
【注】 
 1、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杜甫离开同谷(今甘肃省成县)赴成都,一路历尽艰辛。 
 2、《成都府》即杜甫刚到成都时所作,诗中有“照我征衣裳,……..游子日月长,……未卜见故乡”等诗句。 
 3、杜林,此处指杜甫祠堂。 
 4、寒悲,庾信《小园赋》:“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5、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后不久,暂时借住在离浣花溪不远的一座古寺里。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开 
始营建草堂,得到彭州刺史高适、剑南节度使裴冕、表弟王十五司马、县令萧实、大邑韦班、果园坊主人 
徐卿等好友相助。 
 6、清流,即醴泉。为甘泉,传说凤凰非醴泉不饮。杜甫曾在自吟同谷县的《凤凰台》诗中慷慨有“血以当 
醴泉,岂徒比清流?”的诗句。 
 7、上元元年(760)暮春草堂落成之后,杜甫怀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去武侯祠凭吊。 
 8、上元元年,诗人定居草堂后,过上了“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生活。 
 9、江村,锦里草堂,也代指成都。 
 10、渔阳骑,是指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所部皆渔阳突骑。 
 11、中原,杜甫家在洛阳。 
 12、水云关,险要雄关,此处指剑阁,即剑门关,险峻、道路难行,在今四川省剑阁境内,蜀道由此经过。 
 13、立犀牛:指秦孝文王时(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刻石做了五头犀牛,以镇压水怪。 
 14、韦偃:唐代著名画家,杜甫好友,在草堂壁上画了一幅骏马图。 
 15、张仪: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与张若筑成都城,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其城西南楼,高百余尺,名张仪楼。 
 16、高堂壁:唐代蜀中山水画家王宰在厅堂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昆仑方壶图。昆仑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昆仑位于西极,方壶位于东海。 
 17、乾元二年(七五九),自秦州赴同谷纪行。《发秦州》是杜甫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的第一首,序诗。 
 18、安史:安禄山、史思明。 
 19、洛城:洛阳。 
 20、圆沙:江中的小沙丘。 
 21、迟暮翁:七六一年,杜甫五十岁。其诗《野望》中有“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捐埃答圣朝”句。因多病,故云 
迟暮。七六二年,杜甫《客亭》有“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句。 
 22、上元二年(761),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刮破,风停之后又下大雨,诗人在彻夜不得安眠的窘困处境中,写下 
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于广厦之中的崇高思想境界。 
 23、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去世,蜀中动乱在即,杜甫失去依靠,于同年五月离开成都。大历五年冬, 
杜甫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10月14?18日,初稿于成都,2011年12月1日杜甫入蜀避难纪念日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