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胡适与白话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5: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size="6">  </font>
<p><font size="6">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考取官费留美生.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因提倡白话文,并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一起编辑《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font></p>
<p><font size="6">    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新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1917年2月他还在美国时,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去掉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不是一概反对用典故,而是反对那种“以典代言”生搬乱用);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胡适的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用词、造句等文风方面的改革,同时也涉及一些文学的内容。1918年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又把“八不主义”归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他强调“建设新文学论”的惟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还率先进行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了几首白话诗,这些白话诗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这些使胡适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五四运动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攻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不欲以静于2009-11-30 14:30: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7-18 23:19 , Processed in 0.01206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