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品读建文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8:2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设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说只有长者才有接皇位的份,其余的人没戏。事情也许是太寸了点,本应继位的长子朱标在洪武年病逝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是朱标的长子继位,但早已死了。那么就是他的次子朱允了,看起来是那么曲折的一条路便落在了一位儒弱的年轻人身上。
       朱元璋从一个下贱角色逐步演变成了君临天下的皇帝,那么他是不是就是不重视接班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听过一篇小报导,说建文帝之所以成为朱元璋的接班人是因为他有他父亲的性格,都是文雅人士。只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也许都听过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就是在朱元璋大肆杀功臣的时候,朱标经常前去阻拦,朱元璋便派人拿来一个上面长满刺的棒让朱标拿起来,但朱标这样也没能成功。朱元璋训斥说:“我是在为你拔掉这些刺,让你稳握大明江山。并且在杀某些大臣时,也要借此探视朱标的意见,教他如何理清朝廷上这条“君臣界”。
       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本想把朱标磨砺成为一个性格刚毅的国君,但是落了个竹篮打水。对于又来了个性情与朱标相像的朱允来说,怎么能不让他担心大明基业,怎麽会不召集呢?朱元璋并非没有眼光,他曾与心腹大臣闲谈时,透露出要传位于朱棣,但当即受到了大臣们的种种驳斥,于是朱元璋只好让长孙朱允继承大统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朱元璋没有设立嫡长制的话,朱允可能会离皇位远些,那么朱棣便可顺利登位,更不用费那么大的劲,最后还落个“夺”。
       建文帝登基后,他首先对朝廷上下浓重的政治气氛进行改革。朱元璋在位期间,崇尚“武”风,对武将倍加重用。而到了朱允这却要搞“文”风,在朝廷上下也非常重用文臣。所以看他们爷俩的年号“洪武”“建文”岂不是已经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对于一些史学家来说,是加速了他的失位惨运,因为他过分依赖于文了。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同样培养了一批不畏死亡的忠志之士。
       分封宗藩是朱元璋的一大计策,他的本意是用最可信的咨询保卫国家。但是个藩王拥有兵权且势力很大,极有可能威胁皇位,致使朱棣夺得皇位。早在洪武年间,就有大臣奏言:“藩王力量过大,恐江山不稳。”朱元璋自然是听进去了,但是后来他不允许任何人在言此事,甚至还杀了一些人。在这里,我提一下我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朱元璋明知藩王势大而不顾,朝中功臣无罪而被诛的作法,目的就是在朝中内乱或朝廷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之际,各藩王可以联合起来推翻他,另选继承人。就算是这样也是姓朱的江山啊,总比外氏人臣夺位好的多吧。这种做法其实很有效,使得后来魏忠贤想篡位而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了朱元璋的本意。
       建文帝继位后对藩王这个角色加以分析后,决定销藩。当然他并不会疏忽大意,他看准了一位雄才大略的任务朱棣。他相对来说比较有威胁。于是唤来心腹大臣出谋划策,主要策略有三:
       一:把各藩王的地盘在分给他们的子孙于异地,不但可以搞好双方关系,也可以达到自己真正的政治目的。
       二:现灭掉燕王党羽,拔掉它所有的毛,在斩掉他。
       三:擒贼先擒王,速战速决,直取燕王,他的党羽怎么也飞不起来了。
       在现在看来不知你会选择哪一战略,二相对慢些,但可以观察其秋色,有容让的善心。建文帝果然选了这条路。他先后废了五个藩王,都是朱棣的党羽,只等抓获朱棣了。但是这也给了朱棣招兵买马,密纳贤才的充裕时间。
       当然朱棣的行为不可能不让建文帝知道,建文帝早有预谋,对他的三个儿子进行了扣押,使朱棣不敢妄动。朱棣想了个计谋,他开始装病,他告诉建文帝自己病重不行了,要求儿子回来照顾晚年,建文帝秘密使人去探测,果然中了燕王的计。建文帝真的把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了北平。这使得朱棣无牵无挂,毅然举兵造反了。
       战争前夕,建文帝认为擒燕王犹如囊中取物了,对自己在北平周围的战略部署胸有成竹。又派宋忠领万大军包围北平。但燕王却是个军事奇才,仅八百骑东征西讨击败了宋忠军团。而后建文帝又派朱元璋早期时候的名将耿炳文老将统万大军攻打燕王,由于建文帝命令急进,使耿炳文老将军损失万兵马。在耿炳文老将军充分考虑了战局后,固守起来。朱棣当时却没什么办法。但建文帝着急了,立刻命李景隆派万大军速速解决燕王。但这却把燕王乐坏了,对于万大军毫不畏惧。因为建文帝重用文臣,使得武将李景隆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不会实际战争,于是被朱棣全部踏平。这也许另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数倍于自己的战争是怎么打胜的,但肯定了一点,建文帝的“文”路走不通,同时衬托出朱棣的雄才大略。
       于是燕王结束了固守生涯,开始进攻了。另建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销藩竟然丢了皇位,一切都那麽突然。其实我们如果认真阅读一些关于“靖难”的书籍,也不会相信燕王能够获胜,因为力量过于悬殊,但燕王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只能把无奈与同情的眼光投向那个儒弱的建文帝吧。
       在这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国家如果太过重于’文”的尺度,国家肯定不会兴盛,甚至可能遭到亡国厄运。就现在也一样,不知又有多少个书呆子又产生了,正准备被国家重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8:38 , Processed in 0.01029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