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3"> 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 ­</font></p>
<p><font size="3"> 关于饮食最精髓的一句话的就是清代诗人袁枚所说的“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这也是中国烹饪的秘诀之所在。饮食与文化素有渊源,宋朝的大文豪苏轼曾作诗介绍烹饪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东坡肉和他的诗一样齐名。张大千也素喜美食,他曾说过,“饮食是文化,是中国最为讲究的一门艺术”。他认为烹饪与国画一样,同是国粹,画坛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美食家。写到这里发现三位文人墨卿皆是四川人,看来川菜长盛不衰自有它的原因!­</font></p>
<p><font size="3"> 人类从太古洪荒到现在的科技文明,饮食从茹毛饮血到现在精美绝伦的烹饪艺术,绝非朝夕之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摸索完善而来。《论语》乡党篇曰孔子“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可见当时还停留在吃方方正正大块肉的阶段。到了汉朝末年,大概还差不多是这样,史乘记载汉末陆绩的母亲说:“陆绩之母切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这当然是在称赞陆母精于烹调了,却只字未提滋味如何,由此可见当时的烹调水准,到了唐宋以后烹饪才有了长足的发展。­</font></p>
<p><font size="3"> 一个地区的烹饪之所以能够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流派与其经济、社会、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宋时期,开封成为全国的首都,空前繁荣起来,烹饪艺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使豫菜成为品种齐全,色、香,味,形,器俱佳的一个体系。北宋灭亡以后,杭州代替了汴京,成为南宋的首都,完全把宋徽宗时代开封的社会风气承袭过去,由于六朝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到江南,所以经元、明、清三朝开封的经济条件始终不能于江南的重要城市相比,豫菜的发展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近几百年来我国烹饪发达的地区是沿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广州、扬州、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内地城市烹饪艺术持续发展的似乎只有北京、成都、重庆等地。­</font></p>
<p><font size="3"> 河南菜,简称豫菜,是在北宋时开封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不在八大菜系以内,但豫菜毕竟有过较大的历史影响,口味有其独到之处,豫菜取材广泛,选料考究,讲究刀工,“切必整齐,片比均匀,解必过半,斩而不乱,。讲究制汤,洛阳水席24道菜,菜菜带汤,汤汤不同,可谓精妙。火功精湛,长于调味。­</font></p>
<p><font size="3">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贯通南北。记得一位北方的亲戚来家小住曾评价过河南的男子,既有南方人的谦和细腻,又不失北方人的豪爽大气。个人愚见中原文化,以及豫菜文化皆在一个“和”字。豫菜特点烹必适度,在调味上讲究调必均和,淡而不薄,咸而不重,务求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也使得豫菜的特点就是四面八方咸宜,男女老少适口。</font></p>
<p><font size="3"> 之前曾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个汽车生产商,推出两款车型做民意调查,一款得80分,另一款得50分,汽车商最后决定生产得50分的车型,究其原因,那款得80分的车型,所有人给的分数都差不多,而另一款得50分的车型,喜欢的人狂爱给的都是满分,不喜欢的人给的分数极低。个人感觉豫菜就像那款80分的车型,人人都适合却没有人爱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豫菜的得失也尽在一个“和”字上。</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3"> (个人浅见,若有失当之处,还请业界人士见谅!)</font><br/><br/>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2 18:56: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