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4"> 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雷雨之夜。 </font>
<p><font size="4"> 那是我在单位水工车间调度班气象组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经历。每天是早、中、晚规定的三个时段观测,遇到下大雨特别是下暴雨的天气,我们的观测任务就比平时频繁多了。如其是深夜的观测更是让人毛骨悚然。</font></p>
<p><font size="4"> 从事过气象工作的人都知道,气象观测站的建立是要考虑到很多天文地理因素的。最起码的温度、风向、雨量的准确性是首要条件,所以我们的观测站是建立在一个诸方面都较理想的空阔、独立的山顶上。</font></p>
<p><font size="4"> 记得是我结婚不久的一个下雨的日子里,这场雨是从半上午开始下的。</font></p>
<p><font size="4"> 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天空还是晴空万里,淡积云象一座座宝塔似的在天空中逍遥尽兴地任意游荡,显得是那样的自在。不过大气中气温使人感受着相当的闷热和情绪相当的烦燥。稍微做点事就好象要心急火燎地、不太情愿地把它敷然了事地做一下就算完(比平常做事显得厌烦多了)。从半上午开始空气中慢慢地有一股伴随着热浪飘荡的感觉有点湿润润的微风吹拂。再看看天上不知什么时候淡积云不见了,而浮现在天床上的云变成了一片片的像棉花状的块云。而且这时又出现了像切菜板似的积雨云。我们一看:哈要下雨了。这时在离地面不到一百米的上空不知何时飞翔着大批的蜻蜓。</font></p>
<p><font size="4"> 没过多久从积雨云中就看到了一道火线串出,接着就听到了雷声。虽然还不见雨衣,但云层在不断地变厚变黑。慢慢天地熔合在一起,大地似乎是沉沉地入睡了。然而雷却在西南方和东北方隆隆地滚动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地,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这两方的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的燃烧着。慢慢腾腾地向我们的头顶压来。随着泥土气息的加重,豆大的雨点开始伴随起始的风力敲击着窗户和房上的瓦片。</font></p>
<p><font size="4"> 总以为像这样的阵势下的时间不会是很长的,但今天这场雨下的比较特殊,从半上午一直下到傍晚才稍微停了下来。云层也在慢慢地见淡,西方也淡淡地露出了桔红色的云光。在观测点忙碌了一个下午的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font></p>
<p><font size="4"> 谁知在吃完晚饭后,在我二十点观测完回家准备休息时,天空又飘落下雨点,雷声又起;蓝色的电光又频频闪现。我这时跟我的爱人说今晚别像下午似的下就好了,她说“为什么”我说“如果是哪样的法。我半夜就又要去观测。”她说“不去就不行吗?”我说“不行。资料会丢失的”。天不称人愿,只见雨势慢慢地在增大,雷声在震响;闪电在狂飙。雨点像爆豆子似的打击着尘间的一切。看到和听见这样的阵势我都无法睡眠,虽然人在被窝里,心却飞进了大雨的敲声中。以及在那黑色笼罩下的观测站??</font></p>
<p><font size="4"> 等到子夜过后,还不见雨势减弱,我就起床,爱人也被我惊醒,见我在穿衣服和雨鞋就说“我和你一起去”我说“不用”“那你要小心,注意安全啊”。“好,你放心”。说完,我就出门,撑着雨伞、穿着雨衣赶往观测站去了。</font></p>
<p><font size="4"> 夜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雨粒就像玉米粒那样大一粒一粒从高处砸在身上都感觉有点隐隐约约地痛,砸在雨伞上都噼噼啪啪地响。加上大地一片静寂,观测站又是在山顶,雷霆万钧、风刮着树梢呼呼地响,在这样的荒芜人烟、坟茔满布、雷电闪耀的漆黑一团的环境里,孤孤单单一人确实有那么点胆小如鼠的感觉。身上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了。由于在山顶有时一个炸雷响起闪电一耀,其实远在几百里之外,在这寂静的夜色下就好像是落在了你的身后,也为之要使你胆颤一阵。</font></p>
<p><font size="4"> 这雨,一会儿象用瓢子往外泼,一会儿又象用筛子往下筛,一会儿又象喷雾器不慌不忙地喷洒,它大一阵小一阵;小一阵子又大一阵子,交错、持续地过行着。大的时候它不象是雨,而是乱响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是狂暴的充满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风,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font></p>
<p><font size="4"> 就这样,我一出门就在工作地点忙忙碌碌、上上下下直到天亮才有了息气的时间。因这时的雨势减弱了。不再是夜里的那么狂暴了。我做完早上八点的观测工作后就回家了。回到家中爱人见了呼地从床上起来搂着我的头说了一句话“你去上班后,我一直就靠在床头、开着灯就没敢睡着。现在你回来了,我想去睡会儿。你吃点东西吧。别叫我。现在回来了,上午没什么事了,昨夜一夜没睡觉,吃了东西后也来好好睡一觉,下午又要去上班。”????</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09-12-16 10:50: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