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话] 个见填词八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6:5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见填词八要


精炼诗词李杜行,千年百代史留名。
豪情云汉鹏雕射,横气江中龙鳖擎。
------------------------------------------

情境言词变化流,龙蛇泼墨任横秋。
胸中辞藻随心出,切莫剽抄李杜优。{七绝}


序言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古老文化,向来有“诗国”之称。词与诗一直是并驾齐驱的文化奇葩。可以说人们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诗词吟咏过了。诗,博大恢弘、雄壮高亢,敦厚旖旎、清丽流畅。词,犹如颗颗闪耀着迷人光芒的璀璨瑰星,令人陶醉神往。厥美则有风骚本色,睿智则落笔摇五岳。柔情如风熏草暖,烟柳画桥。壮阔犹如天马行空,豪放则兴酣凌沧州,婉约能让人缠绵悱恻萧瑟凄凉。温情缱绻则勾画出万缕情丝。夜阑月悬,辗转吟诵几首诗词,便陶醉的三更无眠,萦回在万千绕指的画面里面。美然的怡情悦耳,涤荡凡俗,开拓胸襟,莫不令人销魂。引霜烹茶,看晓莺残月,碧窗细雨,冷玉红香,蓦然间情入境里,如醉如痴。
      词最初称为“曲子词”。北周和隋代,士人宴乐时常演奏一种新型音乐一燕乐,又叫宴乐,是由西域胡乐和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它最初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来,随着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裁体。宋代,是词的最鼎盛时代,名篇佳作不断涌现,优秀的词人也很多。明代,有学者将词区分为“婉约体”和“豪放体”。清代王士稹继承此说,认为词派有二,即“婉约派”和“豪放派”这就是词的风格。风格是词人的创作个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是词人表现在填词艺术上的内容和形式特色。但是,
词人的生活环境和相处的政治背景对形成写作风格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举例说;苏轼和柳永的词,在词风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苏轼是豪放派,柳永是婉约派,苏不屑柳之俗媚,柳不解苏之叫嚣。不同的差异在于,苏轼生活优越,又在官场入仕,有胸襟和抱负,有奋励治世的胸怀和精神,所以写那种“大江东去”的豪放词,是必然的。然而柳永就不同了,多次入仕不第,一生困穷潦倒,终日生活在花街柳巷和歌舞坊之中。陪伴多是歌妓和临柳。对风花雪月,闺中风暖的风月之情耳濡目染。笔下能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文字也是很正常的。其实,婉约词并不好写,那是要用激情去谱写的。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话里,情感、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都出现了。
      再看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多经典的形象之美、豪壮之美、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呀。这首词,它形成于毛泽东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和独创的艺术手法 ,其中包括摄取雄伟的形象、确立高远的主旨和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等。这种
大气磅礴雄浑,豪情奔放,盛气凌人之感,有谁能及,相比苏轼,辛弃疾,岳飞,等人的豪放词与主席的词一比,也就逊色沦为一般般了。其原因,除了毛主席的阅历、学识、胸襟、文采隽秀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毛主席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所致。有领袖之境界才能写出这样非凡的意境词来。所以说每一篇作品都是词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情感、美学、习性之熏陶。


一、章法:-- 结构

挥笔心生当自真,冥思求索难传神。
诗豪迸玉心飞跃,天马行空多几人。

------------------------------------------
学诗切忌怪奇风,亦未殊才自郐公。
藻绘工夫难领悟,东边雨雪又天红。{七绝}


     词是中国文字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律而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文体之一,具备谋篇布局的文体特点。写作时要有波澜、线索、脉络,层次,这就是章法。也是我们常说的谋篇布局之起承转合的方法,说白了就是个文体结构。一首词,要有一个故事情节,贯穿故事情节的主线脉络要清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接句,怎样照应衔接,怎样做到丝丝入扣。怎样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愿。这都是应当注意的手法。
     当然,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布局方法,例如;有正叙、倒叙、插叙等。但词不同于一般文体,它是跳动式的叙事方式。以简洁、凝练的文字,来达到情感意境彰显的目的。写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结果交待清楚。但是,跳动不等于没有结构和章法。当前有不少诗词爱好者喜欢大幅度跳动的写作,章法朦胧。其原因,就是对词的章法和写作技巧理解的不够,认为只要懂格律了,填词就没有问题。一个人词写得如何,主要取决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字有没有熟练驾驭的能力,二是对词认识程度,思想境界是否能所达到填词的意念高度。

二、声韵法:

词林趣事渐增生,无病呻吟空喊声。
花色丽词挥笔落,难知正令是何情。
-----------------------------------------

百撰千词随意行,山高林树自形成。
始知李杜墙难过,还作工夫诗外明。{七绝}


{
1}、格律
      格律是指一系列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尤其是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
韵律;韵,指声音的和谐,同声相应谓之韵。律;指节奏、节律、规律。可以说,格律是诗词的生命线。

形成格律词:南宋一些词家逃避现实,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形成词史上的格律。从词史的角度看,格律词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客观上,是格律词派不满苏辛派词人的豪放叫嚣。主观上,是姜夔等人没有苏辛的政治地位和胸襟气度,他们不满社会现实而又不敢正视,于是走上了钻研声韵,探讨词的技巧道路,在格律技巧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古人的词牌格律,多是在歌舞坊里让歌妓们用声韵、节奏、节律演唱出来的。然后还要经过宫廷翰林院大学士们的反反复复的斟酌推敲其中的规律而确认,最后由皇上拍板而作钦定。对词牌格律的形成,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2} 词格;
      词格,是词牌写作的格式,不同的体式词牌有着不同的词格句式要求。不同体式之间因字数多少,格律、句法都有很大的变化。什么样的句式要对仗,什么样的句式不对仗,有着严格要求。我们学习填词就要懂词格。无论是什么样的词牌拿到面前,就应该知道怎么填。不要以百度对不同体式的词牌格式有没有说明,要看例词,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古人在填词之时,怎样运用文字技巧和格式的变化,情节是怎样分割起承转合。我们要熟知体式的格式。例如;上三下四句式的对仗,上五下四句式,首字领格,引领后面两个四言句式的对仗等等,七言句式,六言句式、五言句式、四四句式、三三句式等。在什么样的句法中怎么处理,独立句式应该怎么写,都不能忽略。 同时,在很多词牌的格式中都有领格字,领格字在"词"中是很重要的。常常在一至三个领字下带两三个句子。这种领格句法如果处理得好,往往可以起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作用。
      格律是诗词韵律的制约,格律正确彰显不了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能力,只有认真的掌握章法能力,才能创作美好的诗词作品。


三、叙物法{赋}:-- 铺陈

铺陈章法赋诗成,格调多姿对偶正。
层面清新穿线下,主题显目撰文行。
起承转合悠然顺,挥洒萦纡秀逸更。
无复悬空飞骛远,亦当音律自珍平。{七律}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
在此我们将铺陈理解为层次的分割、组合、排版。将谋篇中的波澜、脉络和起承转合,有效的得以展示。说白了,词的情节铺陈可以如同海浪,开始是微浪,逐渐形成中浪,由中浪的堆积而形成高浪。高浪释放后渐成中浪,然后释放成小浪。始而复之,不断轮回。其实词的情节和意境铺陈,和海浪的节奏是一样的,也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声律有高音、中音、低音,事物与情感,自然形态与情感也有冲突的节奏,文章有一般描写,重点描写,突出描写,词,既然是一个文体,也要有一个一般描写,重点描写,突出描写,词意离不开缘情造物。那就离不开节奏、韵律,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的变化。这种表现的手法,是不可忽略的。下面说我写的【醉花阴】词,层次是怎样铺陈、分割、布局形成节奏的,怎样起承转合,以供参考。 “ 五月樱花春暖煦,摇荡纤娇树。芳蕊叠绡衣,风锁胭脂,蝶绕莺歌舞。韵柔倩影相扶聚,何惧闲人觑。和露折英枝,情动绸缪,共沐香红雨”。开篇的起句要交代出时间,{如同海浪的微浪}。意思就是五月初,春暖花开的季节。樱花在春风拂煦下开放的非常灿烂。一棵棵纤娇百媚的樱花树在风中摇荡着。层次进入到第二步是承接,{如同海浪的中浪}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局部细致的刻画,“芳蕊叠绡衣”芳蕊;开放的花瓣,绡衣;绡;是丝织品,轻而薄。形容樱花如女人穿的绡衣一样白,花瓣一层层的叠着。局部刻画完之后,层次铺陈要深入的描写,{如同海浪的高浪},交待樱花娇媚的芳姿有哪些方面,“风锁胭脂”,蝶绕莺歌舞”。比喻、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粉红色的樱花犹如一片胭脂展现眼前,春风都留恋的不忍离去。轻抚着樱花,美丽的蝴蝶和莺雀不时的穿梭、围绕在樱花身旁,一幅莺歌燕舞的画面,美景胜却无数。意境的铺陈,到此处就要转向蕴情的描写了,{如同海浪释放后转为中浪}“韵柔倩影相扶聚,何惧闲人觑”这两句的描写,是注重了意境的转向,不能光写樱花的美了,要加上人物的形态,情感的表露,所以要描写美丽娇柔的少女,在男伴相扶相拥下同赏樱花,那真是“带香游女偎半笑,亲昵相拥,根本就旁骛他人,那还怕别人偷看那。词要结束了,层次铺陈也开始温合了,{如同海浪的微浪},“和露折英枝,情动绸缪,共沐香红雨”。这三句的描写,就是告诉人们,红男绿女们把带有露水的樱花枝折下,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在樱花树下,头上飘落下带着香味的花瓣像红雨一样飘飘洒洒。。在这一首词里,情节意境的分割、节奏、韵律就是这样描写的。可以说故事情节清晰,主线层次明确,完全是一种借花喻人,借景引情,拟物象景观以人性化,追求形式完美的描写。
      在篇幅较长的词作中,铺陈的作用更为重要。要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循序逐渐展开。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和情绪。

四、索物法{比}:-- 比喻

兴酣天地苦吟情,凝练辞章意匠生。
用典精微游万古,借词绮丽喻群英。
裁诗横马寻春色,觅句悲秋动韵声。
锤炼珠玑悬日月,难乘黄鹤上瑶琼。{七律}


      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古人对比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比是类比,和比喻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人认为比,是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的特点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这是诗词写作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用得最为普遍。例如,借花喻人,借景寓情等。拟物象和景观以人性化,让情感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而美以天就,匠心独运,笔不到神到。词人都喜欢用意象与情致高度结合来抒发本体的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使内容达到绘声绘色,追求形式的更加完美。将比喻用到最高境界,这就是活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还有博喻。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诗经》中比喻用的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诗经》中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意思是说,在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独具特色比喻效果。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的意境更为丰富。 《诗经》中《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以上可以看到,比在诗词写作中运用技巧就不是一般的作用了。

五、触物法{兴}:--  夸张

学诗兴比气横冲,玄圃方壶任意通。
幻化情缘神韵至,承传音律法规中。
文辞奇崛罗天地,和璧华丽蕴雨风。
润聚千秋佳句作,推宜百世颂歌穷。{七律}


      古人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用白话说,兴,就是夸张。是借景以引其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诗词写作,离不开客观现实以外的迁想,也是感性与心理,理性与心理构成的艺术形象。正如人们常说的,“想入非非”其实就是迁想妙得的升华。例如;我们写梅花,看到她的娇艳,也看到她的凋谢,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寄情于梅花,把梅花人性化,将娇艳时的欢乐,凋谢时的悲苦和凄凉,加以形象的夸张。是谁让梅花如此这样的等等。用情感的迁想,把梅花的各种表现,描写的淋漓尽致,创造出感人的精彩画面。这就是一种超越心里的写作活动。从而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美感的意蕴,产生生动鲜明的形象、将词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表露的更加完美。
      在夸张里面还有一种表现手法就是意象。引向画外的幻境。这是诗词写作的最高境界,笔不到意到,无声的有声,具体中的不具体,交待清楚的不清楚。这就是笔无点墨而神韵出画的情致超然的技巧。意象的运用多在诗歌里面,当然词里也有意象的运用。虚幻的物象景观,如果文字处理的巧妙,就能达到可观、可行、可游、可往的境界。。例如;我们写了一首雪景寒林的诗,在浓密的丛林中,隐隐出现了山路,庙宇和人家。在寂静萧然的寒林之中,突然感觉到有一股人烟的暖流。我们就可以采取对比的写法,静与动、冷与暖、虚与实、具象与抽象的巧妙处理,使画面产生空灵和含蓄的虚妙效果。让人们品读、联想,回味无穷。

六、情意法{情}:- 抒情

笔头风月撰春秋,心鹜高深天地游。
泼墨东江龙骨眼,蕴涵西壑紫毫裘。
豪横弦瑟望天笑,悲楚鲛珠溅水流。
仿效李温三昧造,始窥经六尽能收。{七律}


      从古至今在诗词中就蕴含着情感,情动而形于言表。格律是诗词的生命,情感则是诗词的灵魂,凡是没有情感的诗词,均有呆板、木讷、干涩的痕迹。所以说喜欢文字的人情感丰富,激情万千。情感是激发诗词写作的开端,也是贯穿整体主线,刻画局部重点描写。
诗词是语言艺术,又是形象艺术。它依靠典型、独特的意象来抒发情感,有的表达出才高气迈、,豪宕劲健,有的则风韵华美、含蓄蕴藉。有的如长江大河,奔腾喧嚣。有的如涓涓溪流,,委婉曲折。一支妙笔生花的,紫毫,抒写情怀,畅吐豪气。这就涉及到自然形态和主、客观形态两个方面。心理与物像的关系问题,即情感与物象的关系。诗词中的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那是缘情造物。相互照应的。写作中也是由情感概念演变成艺术形象的创作。在诗词的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心理与物像的关系。心理,指情感的表露;物像,是指自然形态的形象。晋朝的陆机在《文赋》里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感、凄凉感、悲伤的让人盘泪如露。“喜柔条于芳春”当芬芳、美好的春天,看见千草百花的那些柔条发芽长叶了,就有一种欣喜,这就是心理和自然形态的作用关联。这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诗词情感的抒发,也要看作者本人是否灵巧,是否木讷。是不是内心存在一种真正有感情,有没有要说的激情语言,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哪儿空喊,无病瞎呻吟。什么凄凉、悲伤,心碎了等等,说一些虚伪的、夸张的谎话,漫天喊的都是豪嚣。判断一首诗词的重要标准。要“情动于中”、“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蕴育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元素,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气之动物”是外边的冷暖、寒暑,中国所说的“阴阳”二气,它感动了外物,所以有花开,所以有叶落。所谓“物之感人”,是说随着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物象的变化就有感人之处。“摇荡性情”,看到自然物象的变化使自己内心有一种摇荡的感动。“形诸舞咏”,所以才将这种变化表现在你的歌舞、诗词写作之中了。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活力的草木的荣枯,都能使自己感动,那么人与人的悲欢离合,愁黛秋山,难道不更让人感动吗?

七、缘境法{意} -- 意景

健笔凌云意蕴生,空间四度赋兴正。
窈冥臆想丰腴注,玄妙推敲形色并。
草拟篇章情节运,挥毫例句匠心行。
如神变化胸中出,借助江山任纵横。{七律}


      意境是指诗词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作词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 云栖 修篁夹道,意境殊胜。”“写梅花的,很少能闯出 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意境是指抒情诗词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和无穷的意境。以及其诱发和开拓审美的想象空间。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在古诗词中往往是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认为意与境并重?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客观物象的描写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词是通过文字塑造直观的?对描写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必须要达到融会贯通,切不可忘我忘形。既然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达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那就要看作者是怎么运用丰富的情感通过对境象扑捉。怎样把握谋篇布局等艺术手法,得以达到辨析和广泛使用,意境的内涵使其丰富、深刻和统一。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可以说,词的创作难就难在对意境的描写。谋篇,要有故事情节,布局要有层次章法。还要受格律、声韵、词格的制约。同时还要将心理现象和自然物象的关系,融洽到一起,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着实难度是很大的。
      诗可以“以形写神””、“托物言志”,意境融彻。但词,要娓娓的道来。要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层次的展开,像海浪一样要有节奏。从开篇到结束,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一条主线贯穿到底,上下接句要准确。最大限度地采取巧妙的表现手法,将词语的组合形成画面,再让画面有动感。这样在意境的构成上就获得了很多有动感的画面,最后构成一个大的,具体的形像意境,让人们有了更完美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欣赏的情趣。   

八、句法:{言} -- 韵位/炼句
辞章浓丽语言新,藻绘多姿精确真。
炼句萦回文墨秀,遣词贯串笔端纯。
叠生雕琢何其用,交错虚悬至少匀。
古韵堪能舒白写,珠玑摘字苦辛人。{七律}


{1}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它的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它那深远悠久的文化精髓,深刻而优美的意蕴表达,完整而有层次的阐述,在诗词的历史长河中,以简朴、清丽、凝练的文字谱写出一首首词语清丽流畅,音调柔美和谐,景色鲜明,情感真挚,耐人品味的千载诗韵和阙文来,丰富的语言文字承载着无数玄奥动人故事,深微窈冥,难以知论,可以说在浩瀚的文学宝库中,谱写着瑰丽绝伦的史诗。这就是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独特之艺术魅力,在词的表现里,它处处体现着繁杂而精妙,总是带有着不可捉摸的意义,表层之中透露着本质,深刻之中体现着了然。
      古韵文字最具典型,简朴、凝练、含蓄、托物言怀、寄意遥深。在词中彰显的韵律,骈{pian}文的对仗,记叙的严谨,抒情的豪放,总是让人感到意蕴丰富,精微入神。例如;“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描写梅花在月悬黄昏之时,花瓣在飘落,梅花的香味也随着风在浮动着。“润聚金碧气”句,是形容风景秀丽,万物滋润得像是聚结着金碧色的雾霭。可以看出运用简单的几个词节、词语,就把意境描写的淋漓尽致。中国文字的魅力,有的单字就可以成节。单字也可以形成画面。这就是凝练含蓄的特点。诗词的描写,最好不要用现代语言和直白语言。词语要精炼丰富,词节要入古韵,遣词炼句要恰当准确。切忌文字堆砌,文字上不下功夫,只能使作品杂乱无章。不会有隋珠合璧的美感。有人在填词写作之时,为了避免格律的制约,明知用词不当,却生硬的文字拼凑,因为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运用,致使修辞造句不雅。正如陆游在诗中所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意思是说;少年学诗的时候,只想运用些华美的词句,到了中年才醒悟,诗词的文字太深微窈冥,不是那么好容易掌握的。所以我们要勤奋学习日积月累,修辞造句就丰富起来了。
      大家喜欢文字,喜欢写诗填词,这是传承中华古老文化。但是,填词既要懂得格律,还要熟悉词牌格式的规范。更要懂得词的句法、韵位和炼句。更要知道怎样写才是正确的。由于词是和声韵音调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词的句式参差不齐不同的体式词牌有着不同的词格句式要求,不同体式之间因字数多少,格律、句法都有很大的变化,别有一种参差流转之美
      诗的句式是整齐庄严的,是规范的。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为基本句型,诗中四字句,一般是二二句式,一目了然。
   例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手挥五?,目送归鸿”。
      但词却不同,它从一字到十字句都有,即使是同字数的句子,词与诗也有差别。它有上三下一,上一下三,和一二一句式。   
      1、上三下一句法;
      例如:
      “去年相送,馀杭门,飞雪似杨花”。(苏轼}  {馀杭门 上三,外,下一。}
      "'第四桥,拟共天随住"。(姜夔){'第四桥 上三,边,下一。 }
      这个句式是在一个句子里,虽然是个四言句,但必须是前面三个字连在一起,后面一个字。
    2、
上一下三句法;例如;元嘉草草,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 封 上一,狼居胥 下三。}
      例
何处相逢,宝钗楼,访铜雀台。{登 上一,宝钗楼。.下三。}
上一下三这个句式也是在一个句子里,看似四言句,但必须是前面一个字,后面三个字连在一起。
      3、一二一的句法;出现在《水龙吟》的结句,;

      例如: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盈盈”(苏轼)。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 (辛弃疾)。
    这样的句式,如果按照词牌格律填写,那就是两个四言对句。如果不懂这个句式,填词时很容易忽略了。

上三下一,上一下三,一二一句,都是古人玩的文字技巧而进行突破。{不过,一二一的句法,在四字句中比较罕见}。
    当然,有一些四字句,实际上是首字领格,引领后面的三言句,这就是上一下三句式。
    例如: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苏轼}。《行香子》)这样的句法不但要对仗,而且奇崛隽美,清丽文雅。
    例如:

    《双双燕》史达祖作,的开头,“春社”,
    这个句式很特别。别人一般不这样用,这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句式。因此不能算是通例。
    句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词是声律文学,填词只要掌握好音律,节奏、节律不误,文词层次的分割、组合、排版。谋篇中的波澜、脉络和起承转合,是可以灵活运用的。但我们填词不应随意改变句法,依照例词做典范。不要自己悟。古人为学词,寻师拜友范例很多,我们就不要在懵懂中自以为是了。
    4、四言句法;
在长调中,如果两个四字句连在一起,那是要对仗的。四言句中第三字是字眼,十分重要提出,不可忽视。
    例如:

    稚柳晴,故溪。(周邦彦}。  苏、歇,是字眼。
      虚阁云,小帘月。(姜夔《法曲献仙音?张彦功官舍》) 笼、通,是字眼。
      枕簟凉,琴书。(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   邀、换,是字眼。

      
落叶飘,败窗。(吴文英《法曲献仙音?和丁宏庵韵》)。霞、风,是字眼。
      断浦云,空山。(史达祖《齐天乐》) 。沉、挂,是字眼。
    字眼,就是重点突出的文字。例如;稚柳晴,故溪雨。句中的苏、歇二字,就是此两句的字眼。
      5、 五言句法;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的句法,这样的句法和诗没有分别,但有时候也用上三下二的句法,
   例如:

   “睡不成还起”(柳永《十二时》),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姜夔《齐天乐》)。这样的句法都是古人在卖弄技巧故意而为之。
    但用领字作;上一下四句法,是词中格式里严格规定所必须遵守的。
    例如: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领字。了;领字。
      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李元膺《洞仙歌》)  到;领字。  
      絮翻蝶舞芳思交加。(秦观《望海潮》) 正;领字。
      酒趁哀?,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柳》) 又;领字。
      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且;领字。
    6、
六言句法;通常是;上二下四或上四下二,特殊句法则有上一下五或三三句式。上一下五,也就是用领字。
    例如:

      过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姜夔《角招》}  过;领字。
      
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姜夔《暗香》}   又;领字。
    三三句式,又叫做折腰句,
    例如: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刘过《水龙吟》}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姜夔《长亭怨慢》} 。
    这种折腰句法,各种词谱往往用顿点来标明,一般要按照格律填词,不会出错的。

    7、七言句法;常用上三下四句法,
    例如: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不堪听、急管繁?。{周邦彦《满庭芳》}。
      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
      信劳生、空成今古。{叶梦得《八声甘州》} 。
      此种句式比较常见,但还是要多看古人的范例,做到细中有致,举一反三。但也有;上一下六的领起式,   
    例如:

   “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
    这种上一下六的句式,首字是领格字,引领后面两个六言对句。切记,不可忽视。

    8、
八言句法;一般是上三下五,中间用顿号,
    例如: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堪爱一曲银钩小”(王沂孙《眉妩》)。
    但也有以一字或二字领起的,那样就不能用顿号分开了,
    例如:

    “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八声甘州》)
    “
江涵秋影雁初飞”(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
垂虹亭下系扁舟”(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等等。
    {八言句式;也有用四四句式,中间作一顿,如“定知我今、无魂可销”(史达祖《换巢鸾凤》)。
    9、
九言句;多数为上三下六,
    例如: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柳永《倾杯乐》)
    “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姜夔《琵琶仙》)。
    也有上二下七的句式,例如“惟有阮郎春尽不还家”(温庭筠《思帝乡》)。
    还有上六下三的句式,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上四下五,例如“江阔云地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10、
十言句法,一般以上三下七组织句子,
    例如: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词与诗不同,词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八字都有。如果全堆叠用实字,读起来就呆板了。如果用虚字衬托,用之其所,会加深语义。
    例如:这些虚字,要是用之其所,会加深语义。
    单字;只、漫、纵、奈、便、算、况、更、想、料、怕、看、记、问、怎、莫、正、念、叹等。
    两字; 那堪、那知、漫道、况值、好是、莫是、试问、记得、纵把、争道、未许等。

    三字; 更那堪、怎知道、君不见、倩何人、空负了、最无端、君知否、莫不是、且消受、都忘却、况而今、待分付、都付与等。
      词中很多较长的句子,其实就是虚字领起一个较短的句子。使之词语更加完美。

      
另外,词例中有一个句式叫尖头句,顾名思义,所谓尖头句,
      例如:
      四字句中上一下三的句法,
      五言句中上一下四的句法,
      六言句中上一下五或上二下四句法。
      七言句中上一下六或上三下四句法。
      八言句中上一下七或上二下六或上三下五的句法。
      词中凡是两个字数相同的尖头句相连,都要对仗。这就是名尖头对。
      例如:
      “长江舴艋深院秋千”(杜安世《行香子》)。系和拂对
      “粉重蝶宿西园泥润燕归南浦”(史达祖《绮罗香》)。惊和喜对。蝶和燕对。
      在词中,凡是两句字数相同,在一句话中,一般都要对仗的。如果可对仗而不对仗的句式,要根据例词的格式而定,不可自以为是。
      例如:
      《浣溪沙》词,一般上片前二句不对仗,而下片的前二句要对仗。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临江仙》则上片最后二句对仗,下片的最后二句宜不对仗,
    例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碰到这种可对可不对的句子,我建议最好还是要对仗。因为对仗的句子最美,结构也最严谨。从临江仙例词来看,“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不是在运用对仗手法的表现吗,虽然百度里标明,上片最后二句对仗。但是上片前两句和下片最后两句的句法要求,也是要对仗的。这就告诉我们词里有暗要。古人填词,不但要细腻的修饰文词,在格式上也是极尽可能的表现技巧,变换手法。所以说我们学词,不但要看格式,句法,还要研究古人填词的潜在艺术技巧。 词是通过文字艺术来表现意境的,这种笔墨上的神韵彰显出的画面感,能将读者引入无限的遐想。对仗句在词中位置,是不可忽略的。有了对仗句,可以使词更美,结构更严谨,让人留恋不已,回味无穷。
      下面我举一些通常需要对仗的句子:
       三言句法例如;《鹧鸪天》的过片“从别后,忆相逢”(晏几道)。
      四言句法例如;《高阳台》的开头“接叶巢莺,平波卷絮”(张炎)。
      五言句法例如;《巫山一段云》的开头“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李?)。
      六言句法例如;《破阵子》的过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七言句法例如;《满江红》“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姜夔)《玉蝴蝶》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柳永)。
      三个三言句相连,有上对下单的,下对上单的。
      上对下单的;例如;“
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吴潜)《水调歌头》
      下对上单的;例如; “
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张元干)。
      三句连成对仗的,例如;“酒须饮,诗可作,铗{jia}休弹”(刘过)。
      三个四言句相连有上对下单的,下对上单的;
      上对下单的;例如;《倦寻芳》“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卢祖皋)
      下对上单的;例如;《沁园春》“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
      三个四言句连成对仗的;例如;《醉蓬莱》“诗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节”(魏了翁)
      《柳梢青》“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
      四个三言句相连的,有上下相连,例如《上西平》“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辛弃疾);
      有四句连成对仗;  例如“唤莺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妆”(程垓)。
      四个四言句相连,有上下对仗,例如;《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
      还有骈{pian}文作交替对仗的,{即扇面对},例如“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嶂起馀悲”(周邦彦)。
    词用领字者,领字后的对仗情况如下: 一领三言,两句相连,如《大?》“夕阳闲秋光淡”(方千里)。
      一领三言,三句相连对仗的,例如《行香子》“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一领四言,两句相连对仗的,如《解连环》“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领四字的尖头对,如《临江仙引》“
暮山横翠梧叶飘黄”(柳永)。
      此种尖头对为词中特有,绝不能作五言诗的句式。 就是在五个字数相同的首字要对。
      一领四言,三句相连对仗的,有上对下单,例如《扬州慢》“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
      有下对上单,如《木兰花慢》“十载心期,
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钰)。
      一领四言句,四句相连,有上下对仗,如《沁园春》“厨人斫{zhuo}就东溟鲸?圉{yu}人呈罢西极龙。”有扇面对的,例如“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辛弃疾)。另外还有前后两两对仗的,如“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陆游} .
一领六言句,两句相连,例如《三台》“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qi}咏)。
二领六言句,两句相连,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残雨笼晴”(秦观)。
在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叫做长短对仗。
例如;《绛都春》上片“
叶叶暮喧花露晨?秋光短”,下片“旧色旧香闲云闲雨情终浅”(吴文英)。
这种对仗如不举例说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的。
  
  
因为词最早是筵前侑{you}唱{宴席上的助兴}的游戏笔墨,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古人也不甚看重,往往就用方言入韵。后来,随着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裁体。宋代,是词的最鼎盛时代,名篇佳作不断涌现,优秀的词人也很多。愈往高雅醇厚的方向发展,词既已脱离了音乐,而成为一种新的诗体,我们便须把它看作一种传统加以敬畏。词的韵书,是总结前人的用韵情况,参考不同的差别而制定出的的标准,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古人用韵的情况。 但却是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用韵之情况的最大交集。词韵最流行的便是《词林正韵》了。用词林正韵都不能涵盖古人用词韵的全面,当前有不少人喜欢用新韵填词,新韵是普通话拼音,这怎么能表现古人用词韵的特点那。
  
词中有一主韵,中间夹以他韵。例如: 以上所讲的句法与韵位,都是填词之异于诗的关键所在。需要凝炼文字,多修词语。以简朴、凝练、含蓄、托物言怀、寄意遥深文字,以符合词的体性,塑造直观的?对描写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必须要达到融会贯通。炼句下语,最为要紧。
例如;描写"'枫树',可以写红树。
          描写"桃子",不可直接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描写咏柳,可用“章台”、“灞岸”等字。
          "咏书",可写“银钩空满”,便是书上的字了。
          描写”流泪;“玉?双垂”。
          描 写头发,写“绿云缭绕”,隐然髻发。
          描写铺的席子,用“困便湘竹”,这就是簟席了。
          描写酒;写醪、醴、醅等。
         描写明天,可以写,诘朝二字。天刚破晓,写平明。
          咨嗟;是叹息,无可奈何。
       “安得”;是怎么能得到。例如;“安得快剑开烟云,直指扶桑穷杳渺”。的句子就有安得二字。
       “俦侣”;是朋友、伴侣。
       “松烟”;是墨。
       “浣”;是洗。
       “舸”;是大船。
       “桑柘”;是乔木、蚕叶。
       “柳陌”;有柳树的小路。
       “菱塘”;荷塘。
       “半江红树”;形容枫树的红叶在江中的倒影。
       “ 犹自可”,是说还不要紧。
      “顾眄{mian”};是形容斜着眼看人,多为留情所用。
      “吟花酌露,冷玉红香”;是描写花间闲情。
      “烟霏云敛”,是描写,云雾飘荡。
      “泱漭”;是形容水面广阔,气魄宏大。
      “委巷”;是形容曲折的小巷。
      “画阁”;是华丽的阁楼。
       " 天不曙";是写天不亮。
      “雨频”;是下雨次数多。
      “巡檐”;是描写在屋檐下来回的走着。
      “幌”{huang};帐幔、帘帏。
      “峨眉螓首”;是形容女人很美。
      “玉楼人”;是描写意中人。
      “闲情”;是闲愁。
     “春花秋月”;是形容岁月的更替。
     “红藕”;荷花。
      " 芰";是菱、荷。
     “属意”;留情,暗含情意。
     “风月”;指男女情事。
     “丛兰?露”;花叶沾湿露水。等等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在词中含蓄的用代字运用。如果用白话道破,就不是词语的美妙之处了。目前有不少喜欢填词的朋友,往往浅学俗流,多不知此妙用,喜欢直白直叙,这样不好。
   
千百年来喜欢填词的人莫不如此运代字来形容词意。词要追求清辞丽句,便不能不用代字。宋代词人婉约派最讲修辞,他们对于表达情思的字句,所费的工夫是很大的。为了增加语词的色泽,还运用两种方法:即换字法与代字法。 换字法在对仗中常用,主要是避免重复或因声律有碍,不得不换用同义异音的字。换字是以新鲜之字换去陈旧的字,以美丽之字换去平常的字。
       例如:
以霜丝换白发 以秋镜换秋水 以商素换秋天 以金镂换柳丝 以银浦换天河等等。
   
代字是填词运用最多的方法,其与换字不同。代字不但将本色字加以修饰,而且还将加工韵色的字代替本色字用,或是形容本色字,或是取其标志作代字。例如;
(1)以形容词代名词用的,例如以“檀栾”代修竹,“修竹檀栾”。“檀栾金碧”.
         “金碧”又可以描写楼台的形容词。“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
        “婀娜蓬莱”句,“婀娜”是描写柳的形容词。“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绵蛮”描写代用莺声,
        “暗碧”描写代用密叶,
        “红香”形容花朵,这就是以形容词代名词用的词语,更显得是清词丽句了。
(2)以美丽名词代普通名词者
          例如;“珠斗”代北斗,因北斗七星如联珠也;
                    “翠幄”代为描写密叶,“密叶成翠幄{wo}”      
                    “翠葆”、“青玉?{pei}”代写新竹,形容古代旌旗犹如新竹的叶子。
          例如“新篁摇动翠葆”之句。《浣溪沙》词就有“翠葆参差竹径成
                  “绣幄”代为形容繁盛的花树,以“翠幄”之词联想到花多如绣。“绣幄鸳鸯柱
                  “绣幄”还可以代写海棠。
                  “鸳鸯柱”代连理树,使词语更加鲜丽。
                  “双鸾”、“双鸳”形容是绣鞋,
                  “丁香结”形容是愁结,
                  “秋水”代秋波,
                  “水佩风裳”代荷花、荷叶,
                  “玉龙”代描写是玉笛等等。
(3)以名词代形容词的。例如
        “?{qu}尘”代柳色或水色,“?尘”,乃浅绿带黄的颜色,新柳与春水色正相似,古人用以代新柳色或春水色。
刘禹锡诗有“龙墀遥望?尘丝”句,即柳色,
吴梦窗《过秦楼》词有“藻国凄送,?尘澄映”句,则水色也。又春水色亦有用“蒲桃”或“葡萄”或“蒲陶”代之者。“蒲陶”本酒名,其色正如春水,故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以蒲陶初?{po}醅”句,
王沂孙《南浦》词咏《春水》有“葡萄过雨新痕”句皆是。又以“桂华”代月色,因古传月中有桂,故周美成《解语花》词咏《上元》有“桂华流瓦”句。
(4)以整体中突出部分代整体者,例如
           “金钗”代美人,“年年烂醉金钗”句是也。
           “红裙”代美人,韩愈诗有“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句。
             如古称月中有蟾蜍,诗词家遂取来为月之标志。其例甚多,
           “小蟾”代新月,以“嫠蟾”代孤月,
           “素蟾”代白月,
           “寒蟾”代凉月,
           “银蟾”代明月,
           “冰蟾”代冬月,等等。
(5)以古代今者,例如
蛮素”代侍妾,因小蛮、樊素二人乃白居易的侍妾,“倦梦不知蛮素”之句。
谢娘”、“秋娘”代姬妾或妓女,因李德裕姬人姓谢,德裕为作《江南曲》者也。秋娘本妓女,
桃叶”、“桃根”代爱妾,王献之有迎爱妾《桃叶歌》,故李商隐诗有“桃叶桃根双姊妹”之句。
潘郎”、“檀郎”代美少年,因潘岳美风姿,檀郎乃岳的小名曰檀奴也。
沈郎”代清瘦之人,因沈约《与徐勉书》自叙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之文,言腰围瘦减也。
兰成”、“庾郎”代羁旅的人,因庾信使北周被?留在哪儿。
杜郎”代风流才人,因杜牧喜冶游,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之句。
玉箫”代情人,因韦皋与玉箫女约七年来娶。“算玉箫犹逢韦郎”之句。此类以不便直言今人,故以古人代之。
      
词中用代字,一般都是为了表达意境、情节的含蓄之美,代字用的恰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的不恰当,便会使词语晦涩,反而妨碍了词意的表达。这就是说,我们填词运用代字的时候,怎样能把词语修饰的完美,怎么样能把词意表达的不但含蓄,而且更加意汇贯通。这就是有一个度要把握好。但是,当前有很多喜欢词的人流行于形式。不往深处研究,认为只要懂得词牌格律了,就可以填词。且不说满篇的文字堆砌,白话直叙,口号连篇,对词中的一些格式,句法,韵位、炼句、古韵词语,用典、用句、代字,一概不懂。还自以为是,这真是以无知为光荣,以流俗为美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16 15:42:3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9-27 07:02:58 | 只看该作者
大块文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3-18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再读,赞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3-22 14:30:19 | 只看该作者
提上再赏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25 16:22 , Processed in 0.02151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