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color="#333333" size="1"><strong></strong></font> </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333333" size="4"></font></strong><font size="1"> </font></p>
<p> </p>
<p><font color="#333333"><font size="4"><strong> 老家的亲戚很多,由于长期不来往,大多已经不认识了。至于印象嘛,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唯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父亲的一个远方表亲。她就是我的吴家姑婆。<br/> <br/> 小时候跟着父亲回老家,父亲让我喊她“姑婆”。后来,我知道了她夫家姓吴,所以每当逢年过节见到她的时候称呼里就多了两个字??“吴家姑婆”。大人们给我纠正了很多次,直到懒得再纠正为止。于是,“吴家姑婆”就被我喊出了名。最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喊她“吴家姑婆”。<br/><br/> 吴家姑婆有个独生儿子,老实得近乎迂腐,只知道做些出气力的憨活路。父亲有很多次把他带到城里,给他找了事情来做。可是,他总做不好,最后还是被父亲送回家去种点田地,做点竹编小活。<br/><br/> 说起吴家姑婆,父亲就如尊敬老母亲一样,不许我们小孩子说她什么。吴家姑婆对我们一家也格外好。每年,地里产的新米要给我们留着,说小孩子吃了新米熬的稀饭聪明。那种新米我可没有少吃,可是也比牛聪明不了多少。<br/> <br/> 每年新黄豆打下来,她就坐在门前的大青石上,一粒一粒慢慢地挑选。她选出的黄豆粒粒饱满得要涨开似的。我喜欢吃煮黄豆。想吃煮黄豆的时候,就特别想吴家姑婆。每次父亲给她带点城里的糕点糖果,到下次去看她的时候必定还拿出来“款待”我。<br/> <br/> 在我的记忆中,吴家姑婆永远穿着半新旧的蓝布衫,一双自己做的布鞋,一条旧围腰把细长的腰身扎得紧紧的,显得干净利索。有时候,我望着吴家姑婆想: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美人!要不,天天在乡下晒太阳,咋就不见她皮肤晒黑呢!最传神的是吴家姑婆一双眼睛。大而有神!虽然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说话细声细气,做事情却雷厉风行。<br/><br/> 吴家姑婆身体很好。一年四季,难得听见说她生病了。要是有什么病,她一般都悄悄扛着。给他那榆木儿子,说了也白说。要是生病了,她不相信别的医生,只吃我父亲开的药。<br/> <br/> 记得吴家姑婆八十七岁那年,病得不轻。她儿子吓坏了,叫人给我父亲捎信。我们全家连忙去看她老人家。<br/> <br/> 进了姑婆的卧室,只见她的手无力地抬了一下,艰难地挤出一丝笑容:“你们可来了!”人是没有精神,但是眼神却分明有种见了救命稻草一般的期盼。<br/> <br/> 父亲安慰她:“没事,吃点药就好了。”<br/> <br/> 走出门去,我看见父亲哭了。我也急得直抹眼泪。<br/><br/> 吴家姑婆走了。走得很安详,很平静。<br/> <br/> 她是在睡梦里去的。<br/></strong></font><br/></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9 21:40: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