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归字谣》格律浅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21:0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归字谣》格律浅谈
                / 砚浓
    《钦定词谱》曰:周玉晨词名《十六字令》,蔡伸词名《苍梧谣》,袁去华、张孝祥词名《归字谣》。单调一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例词:《十六字令》  周玉晨
    眠。月影穿窗白玉?。?人弄。移?枕函?。
    ○。◎●○○◎●○。○○●。⊙●●○○。
    此调并无变体。词谱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本平可仄;◎表示本仄可平。
    开头第一字,单字成句。此字必须是平声而且领韵。
    第二句为“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按通常的说法“一三五不论”,那么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可以平仄不拘。这个句型的特殊,犹在第三字须是平声,以避免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中的“孤平”现象。填词固然没有“孤平”一说,但我们知道:词乃诗之余。故尔词家沿袭诗律便是自然不过的了。
    第三句是本调中的一个转折句。由前边的七言长句,突然跌落到三字句。腾挪之间,节奏剧烈变化。平平仄,次句虽不用韵,却是韵味之关键。
    末句为“仄起平收式” 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句型前边已有分析,不再赘述。
    此调当为字数最少的小令。短短十六个字,但句式排列长短交错,反差较大。首字入韵,总领后文,为全篇指事点题。后三句均从领字而来。其谋篇章法如绝句一般:一字起,七字承,三字转,五字落。起承转合,起伏跌宕,颇具表现力。
    十六个字,甚为短小。作为一个载体,毕竟空间有限,非锤词炼字到极致不能掌控。词家想要用以表达较多内容时,往往连写数首,形成一组系列。如张孝祥《归字谣》三首。
    再列几首以共对照:
    《归字谣》  张孝祥
    归。猎猎薰风卷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归字谣》  袁去华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苍梧谣》  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在网上看到许多《归字谣》习作,不乏佳构。但也有许多初学者,因为没能认真研析格律,习作往往不得其法。更有以仄声字领起的,如“月,秋水一湾影独成。微波动,散作满湖情。”看起来文采不错,实则出律甚远。
    这里再说几句题外话:网络上许多资料给出的词谱中不用符号,而是直接用“平”、“仄”文字标注,对⊙(本平可仄)、◎(本仄可平)便统一用“中”表示,相当于“可平可仄”。窃以为,这是不严谨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9-20 07:19:14 | 只看该作者
短句最难,讲解很详尽,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19 17:39 , Processed in 0.01233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